色彩的记忆抽屉

时间:2022-09-10 02:43:57

色彩的记忆抽屉

摘 要: 论文以色彩地域性为切入点, 从平面图像,交互媒体,动态视觉三个不同的角度解析了色彩记忆与色彩体验在设计中的意义。文章讨论了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如何重新捕捉世界的颜色,将记忆中已知的色彩设计成一个最为有效的色彩战略和更适合它的客户和受众的色彩体验。

关 键 词:色彩记忆 色彩体验 色彩的地域性

色彩之于眼睛就像音乐之于双耳。原研哉曾说,如果把基本的十二色当作C大调,那么他最常用的就是略带几分忧郁色彩的降D小调。各不相同的色彩体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受到时间性、地域性、色彩流行信息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并因此而构成了眼前这个充满色彩感觉的世界。每个人自己熟悉的常用色就能组成各自微妙差异但也恰到好处的色彩系统。同时各种流行色也以各种方式调节着社会价值和人们的记忆。即一方面,时代的特性促成了流行色彩,另一方面,设计师的个性又使视觉系色彩的趋势与之有所偏离。配色可以瞬间将许多资讯传达给观看者,这就是配色所拥有的力量。设计师在人的情绪的临界点上熟练使用着色彩。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设计师永远需要一个最为有效的色彩战略和更适合它的客户和受众的色谱。

一 不同地域色彩的记忆与体验

观看者身处的环境和文化,以及自己所获得的个人经验也会让感觉色彩的方式产生变化。例如,绿色、白色、红色组合搭配,与意大利文化风格十分吻合。这种感觉来自于儿童时代对各个国家的风景、国旗、民族服饰等的认知和记忆。 一看到这种色彩和相应的配色,相关的记忆便自然复苏。

在中国,从京剧的装束到传统民居建筑的用色中,可以看出人们喜欢用中间色,偏爱降低明度或彩度来控制色彩平衡,并且关注色彩带来的感受。运墨而五色具,水墨画的出现是艺术家对色彩的一种深化和提炼,将中国传统从有形到无形,从多样到单一但又包罗万象的思想内涵发展到极致。

下图是社会主义现实社团的作品——不同颜色的状态:中国国家绘画浅棕色。该颜色是在收集并分析位于北京的中国美术馆的近现代艺术作品,决定绘制并展示甄选出的一系列中国单色调,并以一幅较大的单色墙面展示“中国国家绘画浅棕色”(图1)。

同处亚洲地域的日本人的祖先不知何时在阴翳中发现了美,不久又为了增添美而利用阴翳,对光与影巧妙利用。比如日本料理若于明亮之处,用洁白的餐具,吃起来会食欲大减。食物的色彩合奏出来的无言的音乐更能引起人的冥想,从而平添一层特别的美味。可见,日本人更重视颜色本身的涵义和它带来的感觉。

二 不同媒体下色彩的记忆与体验

1 流行系色彩与视觉系色彩

色彩的记忆与体验即大众的色彩记忆(流行色彩)及设计师的个人体验(视觉色彩)。色彩体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好的设计总是致力于使我们的生活更舒适美好。纽约一位设计学院学生阿德勒的祖父偶尔误拿了祖母的药瓶,原因是药瓶和标签设计的很容易混淆,于是她开始了关于药瓶的调查,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并将硕士毕业设计的护发设计改为药瓶彩色编码系统设计,即利用颜色来区分家庭中不同的成员,就像家庭成员用颜色区别各自的物品一样。因为人们头脑和记忆中对体验过的事物会形成固定的色彩印象,即利用人们的色彩记忆来归纳成更适合使用的色彩战略。

在日常生活中,红,绿,黄作为三种不同的信号有不同的涵义,一定的颜色意示着一定的情境,语言固化着红色与停的同义,红色成为表示禁止的自然色。视觉系色彩体验是重新捕捉世界的颜色并以配色的样貌展现出来,尝试将已知的事物未知化。

2 平面模式与色彩体验

从流行色彩的角度,人们 的态度和兴趣点最重要的来源是他们自身的色彩记忆与体验,同时也是娱乐和时尚领域最新色彩流行的原动力。从视觉色彩的角度,一些非常独特,极具创新力的色彩搭配方式和视觉效果强烈的图像设计出现在杂志设计、报纸配色、各种目录菜单、广告牌中,这些设计色彩不断地调整人们的视觉趣味。注释[1]。

每个人或多或少拥有五颜六色记忆的抽屉,那里面也许是一张糖纸,一张电影票,或是一本CD的封面。在设计中,设计师同样要面对一个问题,即如何保持色彩在传统上的延续性和文化上的纯粹性,同时创造出新的色彩和色彩搭配来确保设计的新颖与趣味性,这是一种精确的色彩平衡效果,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个人体验。

在结构的世界里,只有色彩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基于CMYK的平面媒体的色彩的独特性是其它媒体无法取代的。取下一本纸质书籍阅读,因为纸张的不同色彩效果有别,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日本书法中,一张白纸意味着“无物”,当一个日本平面设计师开始一个新项目时,他们可能会从代表无物的“白色”着手,然后会根据项目的内容找到理想的色彩和色调。

色彩巧妙引导视线的版面设计,就像是流畅悦耳的室内古典乐,具有视觉力度的图案,会让人联想到摇滚音乐或嘻哈音乐。总之,对于设计的潮流,不管是简约或是奢华都是设计师想要表达的态度,设计在不同设计师的想法中呈现出多样的风格。

3 交互图像与色彩体验

随着摄影机和印刷技术进步的推波助澜,个人电脑,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这个时代的每一位设计师都接受了新的技术条件,进入到由技术变革所开辟的新领域,如人机界面。与平面图像不同,交互设计更注重在图像,文本和图形元素辅助下的运动关系,通过刺激人的情感来捕捉人的注意力。

交互式媒体是平面设计中一种重要的色彩应用行业。对于web而言,不同于CMYK模式的是电脑屏幕特有的RGB模式。视觉上的反馈是直接的,即刻的。如电视机荧屏,日光灯闪动的频率为每秒100次,人们会产生视觉后像等视觉心理现象。

设计师在多种色彩并置时,会用适当的配色提升辨识性与易用性,合宜的配色可以引导使用者的视线,并诱导使用者按下按钮或超链接,也可以确实地呈现出使用者想要看的资讯。如无彩色和多彩色的并置,正是运用这种视觉后像的原理。(图2)

从体验设计(即尝试通过改变影响人们使用物品或享受服务时的感受的所有变量来设计人们的体验)的角度出发,色彩作为一种语言被设计师所描述,设计上更关注用户的使用价值,也更为人性化。用户更期望能定制个人色彩界面,如IPAD的体验也关注人们对某种颜色的不同感觉,如果一款APP改变颜色,就会改变它的日点击量和下载量。

4 动态视觉与色彩体验

无论是一张海报的设计,还是一个广告片的制作,或是一个交互网站,设计都是对差异的控制。出现在我们视觉里的不仅有来自CMYK和RGB的微妙差异,更有动态视觉色彩带来的震撼。

21世纪的人们对高动态而且跳跃性影像的理解力及要求越来越高,在历经了几个世纪以手工方式生产的静态图像后,我们的视觉习惯飞快的适应了新的体验——动画,电影,每秒16个以上的图片放映带来的正后像与负后像现象。IMAX电影作为图像最大化的高精密度电影系统,使观众瞬间亲临深蓝的海底和银色科幻的月球,感受视觉的终极体验。

记忆中的色彩像音乐一般遥远又熟悉。如NIKE新的广告片的银灰色,某一款游戏里浓郁的中国水墨色。如果用音乐来比喻色彩,那么节奏是它们的共同要素,音乐的节奏是由节拍所产生,而色彩的节奏则是不同色彩的不同构成。

人类对于平常看习惯的颜色会认为是安全的事情,而大自然的颜色经常让人感到安稳,为适应人类这种心理 ,Nike曾经推出了它不妨害生态环境的considered collection,目标是在制作过程中减少浪费和有害物质。相对于其他nike产品的,它并不夺人眼目——在此,单调的色彩在一个flas中得以强化,令人感到冷静,现代而朴素。这里色彩被视为是生命的一种可供选择的而非本质的方式。

结语

体验设计师布鲁斯·茂曾说,设计是人们对世界说话的一种方式: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我珍视和我相信的东西。

色彩结构通常被视为一种物理现象。但我们并不完全从科学的颜色系统的角度去感受颜色。无论是深邃星空,还是清晨阳光的颜色,我们感受到的并不全然与颜色相关,味道、质感也深隐其中。[注释2]人对色彩的感受是一个综合体。所以颜色不只是视觉的,它与我们全部的感知都相关,它是我们包含历史与记忆的感知型抽屉。

注释

[1] [美]肖恩·亚当斯(Sean Adams)《色彩应用》第1版 97页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年6月

[2] [日]原研哉 《设计中的设计》 第一版 215页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10年9月

参考文献

[1] [日]原研哉 《设计中的设计》 第一版 210页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10年9月

[2] [法]罗兰巴特《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 35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2)

[3] [日]原研哉《请偷走海报》 初版 143页 台湾 光乍现工作室IDEAfried Studio2010年9月

[4] [日]伊达千代 《色彩的准则》 首版 86页 台湾悦知文化 2008

[5] [日]《配色设计原理》 第1版 24页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奥博斯科编辑部 2009年12月

上一篇:认识差异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 下一篇:有感课程教学中的重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