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活动背景下调整区角的有效方式

时间:2022-09-10 02:34:26

主题活动背景下调整区角的有效方式

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背景下,区角活动的开展应兼顾主题的核心目标和内容,让孩子能在其中丰富和补充与主题相关的经验,因此随着不同主题的生成和更换,区角活动也要顺应主题的变化而调整。此时随之而来的区角内容的更新、材料的撤除和增加、新设区角的利用和指导等一系列工作在大大增加老师工作量的同时却严重降低了资源使用率,为了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几年中,探索发现了调整区角的几种有效方式。

一、逐步深入式

有的区角教育目标内涵丰富,具有开放性特点,投放的材料丰富多样,而且每种材料都有多种操作方法,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而且它与幼儿的互动呈现出多层次、递进性特点,对孩子们具有挑战性的同时又极具吸引力。在主题更换时,我们不能对这样的区角搞“一刀切”,应在尊重幼儿主体性的前提下,通过丰富材料、及时引导等方式支持和推动区角活动的深入开展,这样的区角往往因主题而产生,但因本身的一些特点渐渐地脱离了主题而独立存在,表现出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

二、自然过渡式

有时,相邻的两个或几个主题存在一定的联系,譬如主题经验具有相似相连的特点,区角材料具有共享性,操作技能具有传递性,此时我们应善于寻找和利用这个连接点,深入挖掘材料本身具有的价值,丰富材料的操作方法,实现主题的自然过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开展“惊奇一线”主题活动时,我们创设了区角“线条变魔术”,摆放了毛线、丝线、电线、尼龙线、钓鱼线、铁丝等各种各样的线,孩子们在区角中玩用线条画画,用线条造型、编迷宫等游戏,随着主题“梦幻西游”的悄然而至,我们与孩子们一起用这些线结成了一个蜘蛛网,将此区角布置成可神奇诡秘的“盘丝洞”,实现了两个主题的自然衔接,巧妙过渡。

三、渗透融合式

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活动与传统区角一样承担着促进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任务,所以不是说每个区角所创设的内容都要与主题契合,也应该有相当一部分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涉及面更丰富的内容。在开展主题活动时,我们可以将主题中一些与区角教育功能一致的材料投入其中,让主题内容渗透其中,孩子在区角游戏中能提升主题经验,有效实现区角目标与主题目标有机整合。这种调整方式操作简单方便,在配合主题更换时表现出极强的灵活性。

四、分解重置式

当一个主题结束以后,相关的主题区角的教育价值也实现了,孩子们的兴趣都集中到下一个主题中。这时,上一个区角看起来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区角确实需要撤除,为下一个主题区角的开展提供场地。但是,区角中的每一件材料都倾注了老师和孩子的心血,我们要尊重师生的劳动成果,充分利用这些物质资源,因此撤除不等于简单地清除,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区角中每一件材料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可以将这些材料分散放置到其他合适的区角中去,让区角材料在另一个区角中焕发生命力,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在“车子叭叭叭”的主题活动结束后,我们将区角中的消防车、救护车、警车、工程车等有特殊功能的玩具车投放到了新区角“各行各业”中,有助于孩子生动形象地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我们还将有些破损的遥控器中的电池投放到科学区,让孩子们的探索材料更加丰富;我们还将孩子们自制的纸工汽车陈放到美工区。这样实现了区角材料再利用,为主题活动和区角活动都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总之,每个区角在教育目标、材料、操作方法、幼儿参与度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他们产生时与主题的关系或疏或密,而且随着区角活动的开展,这种关系也处在变化中,有的区角与主题日益紧密,有的则与主题逐渐远离,但只要它对孩子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我们就应该支持它的存在。因此,在更换主题调整区角时,我们应在促进幼儿发展为宗旨的前提下考虑多方面因素,同时兼顾现实可行性,选择恰当的、有效的、实用的方式。

(作者单位 四川省绵竹市第三示范幼儿园)

上一篇:浅议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试析职业中专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