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的研究

时间:2022-09-10 01:45:52

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的研究

外科危重症患者术后多不便进食,且因机体耗能增加,可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肠内营养支持能显着降低外科重症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促进重症患者胃肠功能等身体机能的改善和恢复,提供患者维持新陈代谢所必须的营养和能量,增强患者机体的免疫力,降低危重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1]。近年来,肠内营养支持危重患者已越来越被临床外科医师所重视[2]。2008年5月- 2011年9月我院对90例外科危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组和普通护理组,结果显示积极有效的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外科重症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8年5月- 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外科重症患者,发病原因均为消化道肿瘤术后合并呼吸衰竭、胰腺炎和脑出血等重症,均不能经口进食。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60.3岁;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59.5岁。两组患者胃肠功能均正常且无伴发消化道炎症,基础资料经统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

1.2.1营养支持[1-2][5]:护理干预组45例患者于术中行空肠造口留置营养管,术后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500 ml自空肠造口管滴入清洗营养管,次日经空肠造口留置营养管滴注能全力,匀速滴注,由50 ml/h缓慢增至100 ml/h,随后加至全量,每疗程2周;对照组45例患者不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1.2.2 肠内营养管的护理[3]:肠内营养管的位置十分重要。采取于Treitz韧带远侧20 cm-30cm行空肠营养性造瘘。在营养管喂养时应将患者头部抬高30-45°,以避免误吸。同时为防止营养管被食物堵塞,喂养结束需用温开水冲洗营养管。若出现导管阻塞或胃内压增高,应及时调整营养液输注速度和总量,以减少或避免胃内容物的反流。

1.2.3一般护理干预:①口腔护理:保持患者口腔清洁,使用口腔含涑液清洗患者口腔,每天2次。②病情监测: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患者水与电解质变化,准确记录患者24h尿液出入量,观察患者排便排便时间。

1.2.4并发症预防:常见并发症包括:①腹泻[4]:腹泻是肠内营养支持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肠道蠕动过快或营养管内压力增加导致输入的营养液快速流过肠道,导致患者排便次数增多且粪便不易成型,本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高达60%,应密切关注并做好预防治疗准备。②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是肠内营养支持改善危重患者时较为多见的并发症,尤其易发生在导管位置不正确或患者喂养姿势不妥的情况下,因此应合理留置营养管,易采取经空肠或十二指肠留置营养管,避免经胃肠道留置营养管,因其可能更易使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3]。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肠功能恢复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

1.4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l3.0统计软件。均数采用±s计,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可知,护理干预组在排便时间和排气时间上均快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统计比较(±s)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研究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外科危重症患者经手术创伤后身体机能处于高代谢状态,耗能明显增加,体内蛋白质分解明显加快,如没有及时补充营养和能量,患者极易出现低蛋白血症及器官相关并发症,如可导致伤口感染,伤口愈合延迟,甚至会加重脑水肿的发生率等[1]。本研究回顾我院对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结果表明护理干预组在排便时间和排气时间上均快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除需要经验丰富的护士参与外,在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还应重点护理营养管,同时密切关注并发症的发生并做好预防准备。本研究结果表明积极有效的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外科重症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上一篇:区农林局事迹材料 下一篇:公司员工工作转正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