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09-10 01:13:12

陕西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摘要] 本文从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入手,以动态视角对陕西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 果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 F014.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09-0119-04

[作者简介] 史维良,西安财经学院统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统计。(陕西 西安 710061)

一、居民消费结构现状

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省的经济在不断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呈现明显变化。2003年,陕西省城镇居民的年人均总收入为7314.44元,其中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666.61元,比2002年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了5.36%。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也有了显著改变,其中用于食品消费支出的比例在逐渐降低,居住、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支出正出现较大幅度的提高。2003年,陕西省城镇居民用于居住的人均支出为609.05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10.7%。交通通讯的人均支出为528.62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9.3%。文教娱乐支出为950.85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16.77%。2000年-2003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对照图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除食品消费外,文教娱乐消费已经位居第二。这说明随着陕西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除了满足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外,教育投资、旅游娱乐这些精神生活层面的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的消费热点。

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陕西省城镇居民的贫富差距也在进一步加大。2003年,陕西省城镇居民高收入组的年均总收入为13403.53元,中等收入组的年均总收入为6369.83元,为高收入组的47.5%;低收入组的年均总收入为2931.18元,仅占高收入组的21.18%。2003年,陕西省城镇居民不同收入层次家庭的消费结构对照图如图2所示。

二、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1.食品方面的变化

近几年来,随着陕西省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其中食品的消费结构较以前有了较大变化。从过去以米面油为主的粮食消费转型为以副食、水产品、蛋奶类为主的消费结构。据2004年《陕西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粮食消费从1995年的243.36元下降到2003年的189.43元,而肉禽制品、水产品从1995年的26.33元升至2003年的45.72元,奶及奶制品从1995年的23.42元升为2003年的103.81元,这一项支出的改变是食品结构中改变较大的一项。由此可以看出,陕西省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在逐渐升级。

2.教育文化娱乐支出逐年增加

根据2004年《陕西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的支出从1995年的245.57元升至2003年的950.85元,接近过去的4倍,其中仅教育一项从1995年的135.05元增至2003年的627.11元,接近以往的5倍。可见,投资教育已经成为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旅游、汽车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2003年,陕西省居民的旅游出游率几乎达到全省人口总数的7成(为69.2%),比2002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其增加量也为2002年增加量的2倍。2003年,全省居民国内旅游的总花费比上年增长了将近10.10%。不难看出,近年陕西省旅游业仍然处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形势之中,尤其是城镇居民的国内旅游,更显现了步伐的稳健发展。由此也可以看出,全省居民整体的生活水平在显著提高,消费结构正趋于优化。

三、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分析

(一)扩展线性支出系统

1954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R.Stone为了深入研究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效用函数为基础,提出了需求函数的线性支出系统,其基本形式为:

Vi=PiXi+bi(V-∑PkXk)i=1,2,3,4L(1)

式中,Vi是对第i种商品的消费支出,V是总消费支出,是Vi的和。Xi是对第i种商品的基本需求量,PiXi是对第i种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bi表示超过基本需求支出中用于购买第i种商品的百分比,称边际预算比。方程(1)将对第i种商品的基本消费支出额划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为对该种商品的基本消费支出,后一部分为预算总支出V中除去对所有商品的基本消费支出后剩余部分中用于第i种商品的部分。但是,线性支出模型也有较大的缺陷:①总预算支出V是内生变量,无法外生给出;②对参数的估计需要大量的时间序列资料,而实践中往往缺乏历史资料。这就为我们的模型建立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73年英国经济学家C・Lluch在不改变模型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对模型(1)作了两点改进:以收入Y代替总消费支出V,以边际消费倾向βi代替边际预算比bi,由此形成了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其模型形式变为:

Vi=PiXi+βi(y-∑PkXk)i=1,2,3,4L n(2)

对于截面资料,模型(2)中的PiXi和∑PkXk是常数,将其合并,令

ai=PiXi-βi∑PkXk(3)

于是(2)式化为

Vi=ai+βiY(4)

对(3)式两边对I求和,得

∑PiXi=∑ai/(1-∑βi) (5)

代入式(3)得:

PiXi=ai+βi∑ai/(1-∑βi)(6)

对(4)式利用截面资料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可求得ai、βi的估计值,再利用式(6)可求得PiXi。

下面我们将运用此模型对陕西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二)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根据2004年《陕西省统计年鉴》的数据,把城镇居民按不同收入组,平均每人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分类,对(4)式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得到如下数据,并通过(6)式计算出各项基本需求支出的估计值,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可以看出,α,β的系数均通过t检验,各方程均通过F检验、D-W检验,得出方程显著且不存在序列相关。所以,模型的估计基本正确,可以采用。

1.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2003年陕西省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为51.3%,这表明:2003年城镇居民新增收入中有 51.3%用于消费支出,由各类消费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可知,食品类最高0.132,说明新增收入中有 13.2%用于增加食品消费。其次是教育文化娱乐(0.1025)、居住(0.0656)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高,说明人们收入增加后,对居住状况、室内装饰品及教育文化的支出也随之增大。

2.基本消费支出分析

由2004年统计资料得2003年陕西省城镇居民的平均基本需求支出为4795.72元,占城镇居民实际消费支出的84.6%。其中,低收入户的实际支出为2891.51元,低于基本需求1904.21元。

中等收入户的年实际支出为5013.51元,已经明显高于基本需求支出217.79元,高收入户的实际支出为9117.20元,高于基本需求支出4321.48元。

3.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分析

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分析是指收入变化1%,价格不变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根据消费支出额计算收入弹性的公式为:

ηi=βiY/Vi

其中,βi为第i类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Y为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总平均数,Vi为不同收入类型的家庭对第i种商品支出的平均数。

由表2可看出,居民收入弹性高的消费项目由高到低依次是:交通通讯、娱乐文教、居住、衣着、设备用品、医疗保健、杂项、食品。所有项目的收入弹性都小于1,说明居民的需求量增长率低于收入增长率,反映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并不是很旺盛。

4.消费需求的价格弹性分析

消费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消费需求量的变动比率,即消费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或服务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根据消费支出额可以计算自价格弹性和互价格弹性,其计算公式如下:记ηi为第i项需求的收入弹性;ηij为第j种商品变动对第i种商品需求量的价格弹性。i=j时,ηij为自价格弹性; i不等于j时为互价格弹性。计算公式分别为:

根据表1和2004年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计算的自价格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列表如下:

表中沿对角线所示的是自价格弹性值,其余的为交叉价格弹性值。

(1)自价格弹性

从表3中可以看出,自价格弹性均高于交叉价格弹性值。其中设备用品的自价格弹性最高;食品、衣着、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的自价格弹性没有较大差异,大体水平相当,受自身价格变化影响不大,表现得相对稳定;设备用品的自价格弹性最高为0.478,表明居民对该类商品关注的程度比较高。

(2)交叉价格弹性

从表3中还可以看出,陕西省城镇居民各类支出的交叉价格弹性较小,只有食品对其他商品的互价格弹性较大,这也是由于食品属于最基本的消费需求,而且其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因而其价格变动对其他各类商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尤其对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的影响比对其他商品需求量的影响都大,其交叉价格弹性分别为 -0.1875、-0.1841。所以,保持粮食等食品价格的稳定对促进其他消费增长有较大作用。

四、居民收入群体与消费结果研究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居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情况也有明显变化,在居民总体收入逐渐增加的同时,居民的收入差距也有所扩大,形成了高中低不同阶层的收入与消费群体。

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者收入基本稳定,在满足日常消费之外略有结余。但是,受近几年体制改革的影响,消费倾向有所下降,而且这一层次的居民占到城镇家庭的60%左右,是我国消费的主体部分。

高收入群体的消费者生活比较宽裕,他们十分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倾向与中等和低收入户的人们有着明显的不同。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高收入居民,在消费时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教育、文化、交通通讯、保健、住宅等成为消费的热点,追求时尚化和个性化倾向日趋明显。

低收入水平的家庭其消费以基本生活消费为主,影响这一层次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低且增加缓慢。所以,增加其收入是最有效启动消费需求的手段。由于收入水平越低,消费倾向就越高,对各类消费品的需求呈数量扩张。但是,购买力有限,有效需求明显不足。

五、消费政策建议

从总体上看,目前陕西省居民消费需求基本平稳,大体正常,居民购买力实现程度稳中有升。但是,由于收入分配不均,使不同阶层实现购买力程度不同,突出表现为收入高的群体实现程度低,收入低的阶层实现程度高。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一方面低收入阶层有旺盛的消费需求,却因购买力不足,消费潜力难以得到释放;另一方面拥有强盛购买力的高收入群体,其消费需求已基本实现,购买力大量以储蓄和金融资产的形式沉淀下来,这一反差是形成目前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应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和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关系,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1.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的不合理,会导致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因此,要实现消费结构的合理化,必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切实贯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提高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特别是中低收入户的收入水平,防止贫富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一般而言,低收入者的消费倾向大于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因此,一方面直接增加用于提高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待遇,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广开就业渠道,努力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增加事业人员生活补贴,最低生活线补贴,显著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的整体收入;另一方面对高收入者适当增加征收所得税,将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

3.进一步提高居民精神消费的质量。要提高精神消费的质量,首先,应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提高人的科学文化修养。居民的素质提高了,就能自觉地抵制各种消极的精神消费,进行文明健康的文化、娱乐消费,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其次,应加强立法、执法力度,以规范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行为、经营行为和消费行为,对精神文化市场上的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再次,加强对精神文化消费的指导,积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高雅艺术。

4.引导高收入群体,创造消费环境,促进大额消费。针对目前民间资本难以启动的特点,应加大政策力度,在投资和保险领域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提高高收入群体的投资倾向,增加社会消费需求。在消费领域,也要有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尽量促进他们在旅游、文化以及大件物品上的消费,关键是丰富其消费内容,提升消费品味,引导其消费方向。

5.改善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预期,增加即期消费。对中等收入群体,刺激其消费主要应以稳定收入,增加和改变其心理预期为主。其一是要给他们以收入将会持续稳定增长的信心。其二是要尽快出台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改革的明确方案,让他们对未来的支出状况更加明朗,从而改善心理预期,增加当期消费。

6.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提高购买力。低收入者的消费以基本生活消费为主,影响这一层次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低且增加缓慢,增加其收入是最有效启动消费需求的手段。

7.促进商品消费从自我积累型向信用支持型转变。目前,全国整体消费信用与生产信用不对称,既影响了消费结构升级,也影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因此,应积极发展居民消费信贷。现在中国消费信贷刚刚起步,由于贷款条件苛刻、贷款利率较高、贷款范围狭窄等原因,消费信贷还没有从本质上对消费市场的发展产生影响。中央银行应在总结前一阶段住房抵押贷款经验的基础上,支持商业银行规范和发展住房、汽车和教育等消费信贷,进一步扩大个人消费信贷的范围,丰富信贷产品品种,积极发展租赁消费等多种形式的信用消费。

参考文献:

[1]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0.

[2]沈学枕.现代数据分析技术[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 2005.

[3]张志雷.应用扩展性支出系统对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J].改革论坛 , 2004,(10).

[4]李俊英.新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J].统计应用 , 2003,(2).

[5]陕西省统计局. 陕西省统计年鉴2004[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6]曾国安,胡晶晶. 1990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率变动的实证分析[J].经济纵横,2006,(1).

[7]王巧英.近年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定量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5).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中东商业文化对贸易影响分析 下一篇:江西软件出口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