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焦虑引发的政治合法性思考

时间:2022-09-10 12:29:50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焦虑引发的政治合法性思考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同时又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其普遍性的焦虑感值得关注。本文重点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焦虑对政治合法性造成的损害,并从道、法、术三个方面试图探讨出缓解社会焦虑、维护政治合法性的途径。

关键词:社会焦虑;合法性;新生代农民工

中图分类号:D412.6;D6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5-0115-02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焦虑现状

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而其中占据主体的则是新生代农村户籍流动人口。他们大多数在城市成长,基本不懂农业生产,即使经济形势有所波动,城市就业形势不好,他们也不大可能返乡务农。 新生代农民工很多是和同龄的城市青年一起长大,但他们拥有的焦虑却是全面性的。作为一个青年群体,他们同样面临着就业、买房、结婚甚至环境污染等生存焦虑;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还面临着社会保障不健全、法律缺失的安全焦虑;作为一个社会人群体,他们面临着缺乏家庭关怀、社会信任的社交焦虑;作为一个城市边缘群体,他们还面临着因为户籍制度而带来的身份焦虑和传统观念带来的尊重焦虑;作为一个追梦群体,他们更是面临着精神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上升渠道不通畅而引起的发展焦虑。

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焦虑对政治合法性的损耗

政治合法性就是指政府在被民众认可的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当国家的价值观、政策都能得到其成员的认同,能在行动中积极配合,并且不因害怕受惩罚而出于符合自身价值选择的目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此种政治系统具有合法性。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焦虑一旦得不到社会的关注,或者缺乏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时,就可能产生群体性愤怒,进而仇视社会,最终导致政治合法性受损,引发社会不稳定。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焦虑对于政治合法性的损耗。

(一)灵魂无处栖息――信仰真空凸显共识缺失

1.对现代国家的认同不足。由于深受农村传统文化的影响,加之启蒙的缺失,长期以来农民工们并未摆脱“天下”、“臣民”等传统观念,更缺乏对现代国家的认同。而且,现代社会利己主义甚嚣尘上,市场经济唤醒的个体自我又因为文化认同缺失而走向迷茫,层出不穷的政府腐败、农村暴力强拆等事件,更加深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对国家的疏远。

2.对社会的仇视。城市人对农民工的歧视根深蒂固,城市户口、住房、医疗保障等不公带来的心理失衡使很多新生代农民工都怀着一种“边缘人情结”。因此,备受城市和乡村双重排斥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难免会产生对社会仇视的心理,这也是近年来农民工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之一 。

一个缺少信仰的群体是无思想的群体,他们只是一个个机器;一个缺少国家共识的群体是危险的群体,他们会无视法律和道德。政治合法性来源于民众的认可,新生代农民工的认同焦虑必将会对我国合法性基础产生影响。

(二)民生问题得不到解决――制度不公影响政治稳定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不能只关注发展本身了,关注民生才是科学发展之道。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民生焦虑的根源是制度不公。一旦这种焦虑不能通过合理的政治制度来疏导,就会引发合法性危机。亨廷顿的政治稳定模型可以给我们以启示:

社会动员/经济发展=社会颓丧

社会颓丧/流动机会=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动乱。(亨廷顿政治稳定模型)

首先,经济发展会带来欲望的膨胀。但是处在转型期的中国,满足需求的能力远远低于需求本身的增速。根据戴维斯曲线,实际发展状态和人民期望之间的矛盾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造成社会颓丧。

其次,社会的颓丧需要流动机会来缓解。但属于后发现代化国家的中国,流动机会较少,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上升渠道堵塞的焦虑。所以他们比父辈更懂得向政府表达他们的诉求,更渴望政治参与。

最后,现今的政治制度一旦无法满足政治参与,将会引发政治动荡。如果体制内维权得不到满足,便会使得他们寻求制度外的方式来达成目的,从而引发合法性危机,影响社会稳定。

(三)焦虑无处疏导――心里干预机制的技术缺失

社会焦虑本质上是一种心理问题,需要一定程度的心理干预来疏导。根据2011年3月25日的《重庆晨报》报道,47%的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着心理问题。但是现阶段,由于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注较少,未形成一个健全规范的心理疏导机制。

三、疏导社会焦虑,巩固政治合法性的途径探讨

涂尔干曾在他的代表作《自杀论》中提到:个体的社会关系越孤立、越疏离,就越容易自杀。由于社会焦虑得不到有效缓解,少数人因为压力过大而选择自杀,如深圳富士康发生的12连跳的悲剧震惊了整个社会。更有一些人往往选择暴力性事件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不满。

针对如何疏导社会焦虑,巩固政治合法性,本文将从道、法、术三个层面进行探讨。

(一)道――弘扬“中国梦”,建立共同价值观

1.树立共同理想,增强国家认同。转型期,意识形态多样化不可避免。十后同志适时地提出“中国梦”,无疑对中国民众有着巨大的凝聚力,也正是现时期我国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对于处于意识宣传洼地的新生代农民工,要积极开展先进文化的宣传教育,多建基层工会、团支部、党支部等,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多发展一些团员、党员,增加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

2.投资社会资本,增强社会信任。社会资本对政治稳定的关系,学者们基本已经达成一种共识:一个社会的社会资本的构成和性质,影响着社会成员个体和集体行为,也影响着社会的制度性安排和治理模式。 处在转型期的中国,人际关系冷漠,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新生代农民工长期被社会排斥,群体内部也缺乏聚合力。因此,通过投资社会资本建立一些自治性的行业协会等,构建邻居间、社区间、不同阶层间的社会网络,来增加民众之间、干群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信任和情感。这是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信任感,缓解其焦虑,使社会充满人文关怀的一条重要途径

上一篇:基于计算机通识教育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问题... 下一篇: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