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加坡高职教育培养的规划创新

时间:2022-09-10 12:09:28

谈新加坡高职教育培养的规划创新

摘要:本文就新加坡职业教育培养规划创新、运作理念及成长过程等方面归纳总结了六个特征,冀望对国内现行培养模式带来启发。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six features on Singapore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planning innovation,operational concepts and growth process,which in the hope of bringing enlightenment for domestic existing cultivation model.

关键词:高职教育;培训;创新

Key word: vocational education;innovation;training;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3-0231-02

新加坡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岛国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奋斗,于1996年升级为发达国家,回顾历程,最成功的因素在于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出大量的世界顶级企业所急需的一流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什么新加坡能如此迅猛地融入发达国家行列,成为亚洲四小龙及现在国际四大金融中心之一呢?教育是关键,人才是资本,时间是资源,始于阵痛,源于奋斗,成于进取。笔者从今年夏天参加南洋理工学院(NYP)高研班学习体会到新加坡创新规划教育发展给国家带来的巨大效益。以下谈几点感受:

第一是规划高度,高起点前瞻规划教育。思维决定高度,高度决定视野。在承受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1964年退出短暂阵痛后,新加坡国家痛定思痛,如何生存、如何发展等系列问题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最迫切当务之急。政府站在全球定位的高度,史无前例地决定结合国情,要融入未来世界大潮流,唯一的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教育,优先培育人才。它从全球经济宏观面着手,采用系统分析的办法,按照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趋势,解析国家层面定位,剖析地区真实需要。同时从立体角度分析预测未来全球行业热点、产业亮点结合实际,结合国情从实际出发,超前谋划布局。在这种教育为先前瞻理念引导下,南洋理工学院(简称NYP)就很幸运地站在历史的潮流之巅,搏击,搏击,再搏击,经过短时间发展,现已成为新加坡五所国立高职理工学院之一,其智慧型的校园设计、全面联网的信息结构、齐全的休闲设施,每年吸引无数海外学子来就学深造,当之无愧为世界一流高职院校。NYP学院一方面紧紧抓住未来产业行业潮流规划专业及学科发展,定位准确,与全球工业产业变化步调一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院资源、专才、创意和创新能力支持企业的需求和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结合市场、紧跟产业的教育与培训相互相成的时代之路、科技之路、人才之路。

第二是投入力度。首先政府重视程度罕见,教育培训被看作是国家层面未来的希望。据相关数据显示,2008到2009年新加坡国家预算教育投入仅次于国防预算,名列第二,其份额几乎为国家内政、国家交通及国家卫生三者之和,恐怕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会对教育下如此巨大的预算比例,政府支持拼搏投入程度可见一斑。其次,政府建立了一系列专门指导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专门机构统筹运作,先后成立了国家成人教育促进局、国家生产力局、工业训练局等机构、有序分类分工做好教育培训市场,不断完善改进,推进高等教育发展。

第三是模式维度。首先敢于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以国家资金关联雇员就业,驱动企业培训,逐步占领市场,不断改进机制,融入多维模式,引领全球制高点,抢占海外市场,形成以资推企,以惠引才,先期培育国内人才市场,后期抢占海外高端市场的良性模式链。开始之初,政府不惜巨资,启动市场。如何运作呢?教育投资看作是生产成本投入,政府无偿拨款,驱动企业向高技术、向海外一流企业学技术、费用从国家技能发展基金支付,逐步发展培育市场,强制企业减少雇佣低技能职工,形成全民学技能,人人想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好局面,巧妙完成扭转低技能员工为高技能人才的梯度转移,举措利人利企最终利国。这种政府巨额投资,多维模式并举有效地推动了职业教育发展,为新加坡国家实现大跨越、大飞跃成为发达国家在模式上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建体系,改模式,将国家辛苦培养出来人才为我所用,一方面通过立法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培育“先培训,后就业,未经培训者不得就业”制度。通过考试促人学习,催人奋进,这是强制方面。另一方面,政府实行鼓励政策,把职业技术等级与待遇挂钩,鼓励职工学习,把培训纳入国家教育制度,只要能学能干,取得某种技能证书,对人才的认定打破传统的高等教育人才认定模式,此举意义非凡。

第四是运作烈度。现在回顾一下,运作烈度空前。无远谋及勇气绝对不可达到。新加坡在20世纪60年代劳工密集型工业时代,初设经济发展局,开创裕廊工业园,以廉价劳工吸引外资。随着1967年英国驻军撤出,就业压力陡增,政府敏感地走职业教育培训之路。面对14%的高失业率,在劳工时代启步职业教育。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一下子跨入技能密集型工业,政府实施成立经发局技术培训中心,达达政府培训中心,罗莱、飞利浦、日新等培训中心应运而生,国家紧紧抓住时代变革之潮,外派年轻人出国培训,学成回国报效。同时在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后,又面临如何做的问题。新加坡政府审视度势,当时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以实践为主,对接电子加工、探油设备开发所需密集型企业技工需求,成功实现全民就业,开创历史先河。20世纪80年代在经济腾飞时代,主导产业为自动化、信息化、电脑化,新加坡尤以电脑设备、硬盘生产著名,此间高技能人才缺乏,如何吸引人才,实现产业转型?政府上下一致,采用高新调资策略,连续三年以20%的幅度大力提高工人工资,极大地刺激全球外企,众多知名公司伴随高级人才纷至沓来,国家成功实现将传统低端产业搬出新加坡的愿望。轰轰烈烈的调资引才过程伴随巨大收获,经济发展再一次有力推动培训市场蓬勃发展,以德新学院为龙头的多家培训机构不断扩大,面向对象也变为专业技术人员,许多一流企业纷纷设立应用科技中心,为跨国合作,人才培训打开了海外空间及层次高度。在未来知识主导经济时代,在多元化知识产纷争时代,政府投入背景浓烈,举措得力,成效显示,特别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新加坡能“我自巍然不动”,决定性的因素是得益于得天独厚的人力开发和培训资源优势。

第五是创新力度。“学他人之长而补己之短”,新加坡职业教育在学习德国先进的双元制模式,并没有照搬照抄,而是立于本国,放眼世界。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定位准确,创建立交桥式的高职体系,以年限为X坐标,以知识层次为Y坐标,Z坐标,构建螺旋递进三维立体以技能等级为教育体系,其中Z坐标最为主要的学生走向职场“过渡桥”。政府教育部门下属高校普遍突出实践技能,把德国双元制(3年,80%企业实践)创新为2年,80%实践技能模式。由此加快校企合作进程,创出高职教育“教学工厂”无界化新模式,其产学结合运作模式,让每一位学习者惊叹。

“教学工厂”是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它提供真实、准职业、有效的学习环境,即现代企业将前沿技术、项目、甚至部分生产流水线引入校园,将运作过程、经营、管理环境引入高校。学院可直接或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教学与企业实践环境紧密融合,学员得到真实、有效的锻炼,达到校企互动,学有所用,有利于培养多元化实用人才,实现了为国家培育有用之才、可用之才的目标。

第六是开放尺度。新加坡教育一直推崇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除政府进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外,还在职教中实施“海外训练计划”选派一定数量人员到海外实习,进修,接受高级培训,政府一方面要求在新加坡投资的外国公司接受一定比例的本国工人到其母公司实习、进修;另一方面选派部分青年到国外著名行业领军企业接受三年左右的训练,提前储备人才,回国后派到指定的单位,参培人员政府提供旅费及生活补助。这种多形式、多渠道。开放化的模式对吸收、利用外国资金、技术及缓解国家财力等方面作用不可估量。

人生是一个过程,教育是一把尺子,多少长度决定多少高度,新加坡的教育规划、政府资助、培育理念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现代教育规划的一种前瞻、一种收获。在当今全面推行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多一份思考,扩大视野,从摇篮到终身,瞄准未来,全球思维,多元发展,提前规划、牢牢把握产业与教育之间的结合度,人才目标设置预见度,实践锻炼可控度,誓与企业共融共生,才能走出一条真实的教育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孙玉红,鲁毅.新加坡高职教育办学特色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3).

[2]张凯,熊焰.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理念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3).

上一篇:封闭式采煤法开采高瓦斯煤层 下一篇:基于MAX+plusII 的LED显示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