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盐水治疗脑梗塞所致急性脑水肿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10 12:07:16

高渗盐水治疗脑梗塞所致急性脑水肿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高渗盐水治疗脑梗塞所致急性脑水肿的效果。方法:将53例脑梗塞后出现急性脑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渗盐水组26例给予5%氯化钠100ml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组27例给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均为12h/次,连续3d。用药前及用药后1、2、3d连续监测患者血清电解质、渗透压、肾功能,并做眼底检查。结果:高渗盐水组血清Na+、Cl-及渗透压稍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且未出现肾功能损害;甘露醇组血清Na+、Cl-及渗透压无明显改变,但肾功能有异常,两组视神经水肿均减轻。结论:高渗盐水可用于脑梗塞所致的急性脑水肿。

[关键词]高渗盐水;脑梗塞;脑水肿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064-01

脑梗塞可引起脑水肿,导致颅内压(ICP)增高,快速有效降低ICP是救治急性ICP增高患者的首要措施。常用的降颅压药物主要是甘露醇,但是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影响其临床应用。高渗盐水(HypertonicSaline,HS)作为一种新的降低ICP的药物在临床上日益受到关注。我们对近两年住院的53例脑梗塞患者应用HS进行降颅压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因脑梗塞导致急性脑水肿的患者共53例,其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47~66岁;全部病例均存在视神经水肿,经CT证实有脑水肿;无心、肺、肝、肾功能损害。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S组26例,甘露醇组2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HS组使用5%氯化钠100ml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组使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两组均为12h/次,连用3d。用药前及用药后1、2、3d连续监测血清电解质、渗透压及肾功能等,并做眼底检查。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电解质、渗透压及肾功能的情况详见表1。

HS组治疗后3d血清Na、Cl及渗透压稍升高,但是无显著性差异(P>0.05),BUN、Scr未见升高;甘露醇组治疗后3d血清Na、Cl及渗透压无明显变化,但是BUN、Scr轻度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

2.2两组眼底检查视神经水肿均减轻或消失。

3讨论

脑水肿是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降低ICP及控制脑水肿是抢救急性ICP增高的重要环节。早在1919年Weed等首先发现HS有缩小脑容积的作用,并由此奠定了渗透疗法概念的基础。1962年甘露醇用于临床,并成为目前最常用的药物[1]。随着甘露醇的普遍使用,其不良反应也日趋增多,如甘露醇可引起肾损害、心功能不全、血容量不足、电解质紊乱、反跳现象等[2]。由于血-脑脊液屏障对钠离子通透性低于甘露醇,所以理论上高渗生理盐水应比甘露醇更有效降低颅内压。高渗盐水可以通过增高平均脉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脑组织灌注,提高氧供,减轻脑水肿。80年代中期及90年代,人们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HS具有降低ICP、改善脑灌注等作用,而且副作用较少,有着十分重要的使用价值[3]。因此,有关HS降低ICP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4]。关于甘露醇和HS降低ICP的机理,主要是渗透活性物质可在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两侧产生渗透压差,使水透过血脑屏障向血管内转运,降低脑组织含水量、脑体积从而降低ICP[5]。根据翻转系数理论,HS的脱水作用应略强于甘露醇[4]。本文结果显示,两组用药后视神经水肿均减轻或消失,说明两药均能降低ICP,消除脑水肿。使用HS后BUN、Scr未见升高,而甘露醇则出现异常。快速滴注5%HS后测得的血钠、血氯和血浆渗透压略有升高,但是三者无统计学差异,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符[5]。理论上长时间或大量输注HS后可产生高氯性酸中毒,本文中HS组未出现酸中毒。提示5%氯化钠用于脑梗塞患者是相当安全的。高渗盐水的脱水降颅内压起效快、作用持久,且不影响脑灌注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无肾功能损害及电解质紊乱等优点,但对于应用HS的浓度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的结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上一篇:微生物室在规范临床抗菌药物应用中的作用 下一篇: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