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warm—up 提高课堂效率

时间:2022-09-10 12:05:29

巧用warm—up 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初步建立自信心,并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和学习习惯。这就要求高效的英语课堂要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会面对时间紧(课堂只有40分钟)、任务重(三维目标必须落实)、困难大(学生要走出“哑巴英语”的困境)等诸多严峻问题,如何克服这些实际问题与困难呢?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也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企图寻找到好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在被很多教师所忽略的课堂前3-5分钟的“warm-up”给了我启发,我发现短短的5分钟同样可以很精彩,并让warm-up成为师生的脱口秀。在一、二年级要求学生听懂、能说,三年级则要求在听、说、读、写四方面都达标,这使得过渡之中有跨越。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 创设情境,感受语言,让学生“想说”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一定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学习、感受语言,课前的5分钟就是很好的一个载体,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科学、生动、人文的语言平台,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

在红果果与绿泡泡主持的少儿节目中,小朋友们可以亲历各种场景,以身临其境之乐引发了无数小朋友的参与热情,我将这一模式引进到课前的warm-up中,可以达到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的最佳效果。如设计“羊羊奇遇记”活动,可以成为一周主题或月主题,可以是个人连续剧或小组合作情景剧,大胆编排“美羊羊逛公园”场景表演、“懒羊羊进美食城”创编故事、“喜羊羊时装秀”续写结尾、“沸羊羊生日派对”设计台词……如此成为一个主题系列,课堂预设,层层递进,课课推进,人人参与。

二、 突出目标,体验语言,让学生“敢说”

要突破语言障碍,关键是要让学生“敢说”,不怕发音失误、不怕吐音不清晰,克服语言障碍和心理障碍,教师要给课堂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设置有层次、有递度、有侧重点的语言目标,并帮助学生共同实现。比如以视听结合的方法,重视学习内容与其它活动的兼容并蓄,精选学生最感兴趣的、最易体验的、最富有普遍价值的活动,融入到语言材料之中,在学生的表达中注重趣味性、综合性、寓学于乐,并由学生组织语言,生成语言。例如:

1. I am at the farm. I see some animals. They are goats.

2. I am at the farm. I see some animals. They are horses.

3. I am at the farm. I see some vegetables. They are tomatoes and potatoes.

从语言表达上来看,这一组句子在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语言体系中,从易到难,句式与表达方面进行了词语的替换、句型的重复强化,并在练习的基础过程中逐步达到由浅入深的训练,为学生的“敢说”创造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排除了单词障碍,顺理成章地实现了语言的表达。

三、 注重规律,输入语言,让学生“能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游戏法、鼓励常识法、表演法……都是小学英语课堂的制胜法宝。尤其是在课前的3-5分钟,属于课堂的热身阶段,科学的导入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它是“前奏”,教师的教、导、问、评,学生的学、思、练、议都是“后戏”,由游戏向认知的转变,形式向规律发展,通过唱一唱、跳一跳、说一说、演一演等丰富多彩的“脱口秀”,不但使学生以主人公的姿态在轻松愉悦中走进课堂学习,而且使学生产生“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课堂情结,以积极的态度、高效的方法提高进步。

学生的“能说”必须是在把握规律的前提下,大量输入语言信息,进而习得并灵活运用语言。比如在学生感兴趣的“英语词语接龙”游戏中,可以有如下三种表达方式:

1.词语接龙。如:wear—rabbit—tea—apple—ear—ruler。

2.分类接龙。如:tang clothes—jacket—jeans—sweater—shirt—dress(服装类);tomato—cucumber—potato—carrot—onion(实物类)。

3.混合接龙:如:coat—my coat—My coat is red.—My coat is red, what about yours?

四、 强化主体,运用语言,让学生“多说”

语言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学以致用对于语言的学习更是如此。考虑到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在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兴趣焦点方面都有不同,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与学习进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所有的学生在语言能力上都有所发展,防止教学中的“一刀切”,留出一定的弹性,使学生能够各得其所,实现其个性发展的要求。那么,教师的潜移默化对学生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学生在课前的“脱口秀”语言专场活动中,必须切实体现其主体地位,还课堂于每一个学生,使人人多说,生生乐说。

1.入门级。从语言发音起步,元音发音方法的练习,不断积累,不断进步,如:cake—hat; me—bed; kite—milk; nose—box; student—bus。

2.发展级。对简单的句子或者短文进行课前诵读或者交际,如:I like carrots, yummy and orange. I don’t like onions, smelly and white.

3.超越级。学生已经能够熟读成诵,并且热爱语言,可以一边表达一边模拟表演,类似于小品形式,如:Put on your sandals. Dance in your room. It’s rainy. Open up your umbrella.

五、 增强互动,交流语言,让师生“共说”

学习的过程就是文本、课堂、师生三者的公开对话,如何使课堂活起来?使教材活起来?这需要教师与学生加大语言交流互动,产生积极的情感反馈和语言生成,要求师生“共说”,通过相同的角色定位和不同的角色互换促进语言的学习,教学相长,相辅相成,如:以one by one/speak in group/try again等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通过以上五种形式的学习表达,变枯燥乏味的机械记忆、重复读背为丰富精彩的语言脱口秀,可以真正实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灵活运用语言大胆交流表达的愿望,在挖掘教材本身的意趣、创造性地开发使用语言素材的基础上,使课堂趣味盎然,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马燕妮,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一小,723215)

上一篇:夫小印象记 下一篇:让儿童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