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小印象记

时间:2022-08-10 07:25:22

题记: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在中小学、幼儿园行走,常看到一些图景,正契合我心中关于幸福教育的样子,于是也会记下些许的感受和感动。蒙编辑部同仁的美意,择其中的一些片段,与大家分享。

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坐落在古韵流芳的夫子庙景区,毗邻祭奠孔子的大成殿,自觉接受孔子文化的熏陶。每次到夫小去,都会感叹“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精致,都会感受孔子文化丰厚底蕴的弥漫,也都会为夫小师生们的坚守和执着而感动。感慨之余,还会随着夫小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穿越”,形成对学校“古典般”的印象。

印象之一:素以为绚兮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篇第三》

《诗经》里的《硕人》是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形容这个女子可爱的微笑,眼睛转动,目光流盼,非常美丽。但子夏不明白“素以为绚兮”是什么意思,因为“绚”是色彩绚烂,“素”是洁白,洁白的怎么会变成色彩绚烂呢?孔子就回答说:“绘事后素”,也就是绘色事先要有一个洁白的质地,然后才能画出色彩鲜明的画。孔子的意思是指一个女子应该先有皮肤洁白的质地,然后才能更好地显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美丽。于是子夏就说:“礼后乎?”子夏能想到做人的道理:人的本质是最重要的,礼是后来加上去的。孔子因此赞美子夏说:“起予者商也(“商”是子夏的名字),始可与言诗已矣。”意思是说,使我受到启发的是商啊!这样的学生,我可以和他谈诗了。

每次见到夫小冯爱东、刘红这样的校领导、老师们,我都会想到《论语》中的这个片段,都会想到“素以为绚”“绘事后素”。我特别在意这个“素”字,我甚至以为至“素”其实也是一种“绚”。这种“素”按照子夏的理解,就是做人的底色。做人有个洁白的底色,才可以真正的“绘”,也才会有真正的“绚”。什么是做人洁白的底色?我认为就是一个人向上向善的追求。只要到夫小去,我就会感受到他们的纯真洁净,感受到他们的朝气蓬勃。“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见太阳。”夫小人的昂扬与奋发,其实就是让巴尔蒙特的诗句成为师生们的精神大合唱。我不知道他们自觉与否,但我看到学校的领导老师不懈努力着的,就是引导孩子们打好精神的底色。夫小对孔子文化的传承,直抵孔子思想的核心,“亲仁”是贯穿学校文化建设始终的。一部《论语》,“仁”出现了109次。后人说:“故孔门宗旨,惟是一个仁字。”(明儒罗近芳语)在孔子那里,甚至也是在中国文化中,“仁”是宗旨,是根本精神,是文化要义,是核心理念。夫小的教育首先致力于打下“仁”的基础,是紧扣根本的。有了这样的精神底色,孩子们一定会成就绚烂的人生。

印象之二:风乎舞雩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先进第十一》

有一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让每个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其他三人各言其志后,孔子让曾皙说,曾皙弹琴接近尾声,铿的一声把琴推开,说了上面这段话,孔子长叹一声道:“我同意曾点(曾皙名点)的主张呀!”可以说,这是曾皙的同时也是孔子的理想。我常常把这段话看作一幅画,看作一幅如沐春风的乐学图。关于“乐学”,孔子有不少论述。比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为什么讲“乐学”?是因为学习让人经历到了强烈的审美体验,感官的愉悦和情感的震撼让人得到审美的满足,又产生更强烈的审美愿望。“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本人就对更深层次的审美有着强烈的期盼。

夫小的孔子文化教育,就其内涵说,就是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亲仁”,另一个则是“乐学”。他们对乐学课堂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探索,他们强调的“乐学”,是由主动学习,快乐学习而激发的主体精神力量的昂扬。学生与学习本身完全相融,获得心灵的愉悦和情感力量的震撼,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审美的满足,学习的动力系统得到彻底激活,并对新的学习充满向往,激发出更强烈的审美期盼。这样的理解是抵达孔子“乐学”精神内核的!更为可贵的是,我在夫小听课时,我在看刘红等老师的教学故事时,我都深刻地感受到夫小的课堂有点夫子游学的味道,夫小的孩子在课堂上有了些如曾皙描述的,在舞雩台上沐浴春风的感觉。对于夫小的课堂,我非常乐意改一下人们赞扬京剧名角演出时的诗句相赠:

快乐不是在节日里,

而是在你和我的眼神里。

目标不是在书本里,

而是在你和我的距离里。

印象之三:郁郁乎文哉

子曰:“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八佾篇第三》

孔子说:“周朝的利益制度是以夏商两代为根据,然后制定的,多么丰富多彩啊!我主张周朝的。”可见在孔子那里,丰富多彩是十分重要的。《礼记》说“五色为文”,也是指文化的丰富性。在夫小,看过孩子们的活动,我心里念叨的就是孔子的这句“郁郁乎文哉”。“开笔礼”“成童礼”“状元礼”是夫小的三大经典礼仪。金生 教授对此有过深刻的解读:“在这样的庆典中,儿童跟随着礼仪指引的方向,憧憬自己前进的道路,把接受教育和成长看作是一种公开的承诺,从而在仪式的严肃中获得一种价值认同。”学校在“尚礼”方面还有奥运缶、民乐团、古诗新唱等弘扬传统礼乐的活动,还有秦淮小导游、民间小艺人、文明小天使、我能行俱乐部等角色体验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校旨在“浸润”,好的立意借助好的形式表达,是可以直抵师生心灵的。

在夫小学校文化建设中,制度、组织、课程、活动、环境是整体设计的。亲仁尚礼:浸润式德育建构;志学善艺:游历型课程建设;切问近思:乐学课堂实践探索;诲人不倦:贤达教师自主发展;择善而从:道德领导制度变革;孔韵流芳:主题校园环境建设。他们在尝试建构孔子文化关照下的素质教育实践框架,努力探索学校文化建设新的路径;而且,在守护与超越中,已经有了令我们欣喜、感动的累累硕果。人们在讨论学校文化时关注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它回答“为什么”,比如夫小传承孔子文化,文化化人,文化立校。第二是“做什么,怎样做”,就是制度、组织、课程、活动、环境等方面,在夫小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主线体系。第三则是可能看不见摸不着的,如同流动的空气,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夫小,“郁郁乎文哉”就在于我们感受到师生对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有了高度的认可,形成了高度的自觉,举手投足之间,有了一种“夫子气”。而我们相信,这种气度、气质、气味的东西会伴随孩子们的一生,我想,这就有了真正的文化,这也是夫小真正成为名校的力量所在!

(杨九俊,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特级教师,210013)

上一篇:论图书情报人员素质的提高 下一篇:巧用warm—up 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