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9-10 11:14:12

内蒙古自治区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及防治措施

摘要 针对内蒙古水产养殖中出现的各种病害威胁,介绍了2016年内蒙古水产养殖病害监测的具体检测方法,并结合检测结果分析了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病害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原因;防治措施;内蒙古自治区;2016年

中图分类号 S9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242-02

Disease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Aquaculture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in 2016

WU LANTUOYA LI Zhi-ming ZHANG He-ping ZHANG Li LIU Hui WEI Na JIAN Teng WANG Zhe-qi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Extend Station of Fisheries Technical,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10)

Abstract Aiming at threats of all kinds of disease have appeared in the process of aquaculture in Inner Mongolia,detection methods of aquaculture disease monitoring of Inner Mongolia in 2016 were introduced,combined with the test results,the main cause of disease was analyzed,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aquaculture;disease monitoring;reason;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2016

内蒙古自治区水产养殖业正朝着高密度、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养殖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病害的威胁。本文分析和探讨了2016年内蒙古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情况及防治措施。

1 监测方法

1.1 监测点的设置

内蒙古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每年组织全区12个盟(市)、30个旗(县)的80个测报点,组成测报队伍,对内蒙古地区水产养殖病害情况进行监测。

1.2 测报方法和测报品种

各有关县(市、区)确定测报点,并指定专人作为测报员,每月依次前往各个测报点取样,实时监测病害发生情况,采用目检和实验室检验诊断,确定病害种类与病害面积。2016年对草鱼、鲢、鳙、鲤、鲫、鳊、鲶、t、池沼公鱼、银鱼、乌醴、罗非鱼12个鱼类养殖品种进行了病害监测,取3―10 月的数据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发病率=发病面积/监测放养面积

死亡率=监测放养面积内某一种鱼类某一种疾病的死亡率的死亡数量/监测放养面积内某一种鱼类总放养数量

存塘量=放养数量/放养面积

发病种类规格为发病鱼体长(cm)或体重(g)。

2 监测结果与分析

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组织全区各盟市测报人员对本区逾4.67 hm2养殖水面进行监测,特别是沿黄集中养殖连片地区,监测出养殖鱼类病害9种,其中细菌性疾病4种(烂鳃病、打印病、细菌性肠炎病、竖鳞病),寄生虫性疾病2种(锚头鳋病、三代虫病),真菌性疾病2种(水霉病、鳃霉病),非病源性疾病1种(气泡病)。

根据病害发生的种类统计,在本区鱼类养殖中,细菌性鱼病和寄生虫性鱼病是主要病害,6―9月为发病高峰期。各种病害种类所占比例:细菌性病害占62.50%,寄生虫性疾病占16.67%,真菌性疾病占12.50%,非病原性疾病占4.17%。

草~病害有3个种类:水霉病、锚头蚤病、烂鳃病。4―10月是草鱼发病的高峰期,鲤鱼监测有竖鳞病、水霉病、气泡病、三代虫病、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鳃霉病,共计7种病。3―10月为鲤、鲫鱼发病、死亡高峰期,对鲤鱼危害较重的细菌性疾病是烂鳃病和竖鳞病。鲢、鳙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 4―10月,在6月鲢鱼监测有打印病。

2016年对内蒙古地区鱼类危害较重的细菌性疾病是烂鳃病和竖鳞病,烂鳃病的发病率平均为33.33%,死亡率在17.24%,竖鳞病的发病率平均为20.83%,死亡率在4.90%。而细菌性肠炎病发病率平均为4.17%,但死亡率在1.20%。真菌性疾病主要为水霉病和鳃霉病,发病率平均分别为8.33%、4.17%,其中,水霉病的死亡率在0.4%。寄生虫性疾病主要为三代虫病,发病率平均为12.50%。

3 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

3.1 淤泥导致水质恶化

由于养殖池塘多年使用,淤泥加厚及饵料肥料的逐年沉积,池底往往沉积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腐烂、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因此,当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会产生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及孢子等,导致池塘老化现象较严重,致使养殖池塘病害多。

3.2 操作不当致鱼体受伤

拉网捕鱼、鱼种运输和人工授精时操作不当,常使鱼体受伤,引起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同时伴有出血现象,易被致病细菌、水霉菌所感染[1]。

3.3 高密度养殖

养殖户为追求产量、效益,没有按照健康养殖技术的要求进行操作,随意提高苗种的放养密度,加重了养殖环境的压力,池塘养殖密度高使水域湖龄、库龄增长,加剧水体富营养化。这也是造成养殖鱼类病害的重要原因。

3.4 体系不健全,缺乏快速诊断病害的能力

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执行力度不够,用药不当,造成养殖品种抗药性增强,由于受到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水产病害快速诊断技术还不是很完善,缺乏技术指导和依据,凭肉眼、凭经验行事是基层病害工作者对病害检测的方式,普遍存在误判误诊现象。而县级水生动物防疫站人才队伍的专业素质比较低且设备配备不完善,病害快速诊断技术严重缺乏[2]。

4 病害的防治措施

4.1 启用农业部渔业局及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开发的全国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信息系统

内蒙古自治区渔业局高度重视病害监测和测报工作,于年初下发了关于举办全区水生动物病情测报信息报送系统及水产品检测技术培训班的通知,3月举办了全区水生动物病情测报信息报送系统培训班,对全区各盟市、县、测报点和测报人员开展技术培训,经过1年以来使用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网,本区测报人员基本能利用该系统及时准确地填报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数据,并对测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使用,为测报人员信息报送提供了简便快捷的方法。

4.2 鱼塘清淤,加强水质监测和病害检查

挖除多余的淤泥亦可大大降低侵袭性病害的发生率。因此,每年对鱼池清整时,必须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3]。以保证养殖中水质稳定,防止养殖中因水质恶化而诱发各种疾病。

4.3 加强水生动物防疫检疫队伍的建设

切实抓好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和防控工作是保证本区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加强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积极开展鱼病调研工作,深入生产第一线,把测报与病害防治工作紧密结合,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仪器,提高监测工作的准确性,既有利提高测报数据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又能有效提升病害防治技术服务水平。监测人员掌握被监测地区苗种来源、水源情况、病害情况、饲养管理、水化指标及历年渔业病害情况等信息,使测报工作有的放矢[4]。

4.4 选购优质配合饵料

要求颗粒均匀、水中稳定性好、营养全面、饵料系数低等,并添加诱食剂及稳定VC等,促进养殖品种的摄食、消化和吸收,促进其生长,增强抗病力,提高成活率,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4.5 加强健康养殖技术培训

内蒙古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举办全区水产养殖新技术新品种培训班,对渔业工作人员和渔民进行培训,对水产养殖关键技术要点、新型渔业装备技术原理和使用、稻渔共生技术及模式等内容进行了培训,积极引导广大渔民坚持健康养殖理念,从片面追求高产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

4.6 控制养殖密度,监测养殖环境

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因养殖区域密度过大、用水交叉使用而导致的相互污染。在水域饵料种类、数量,鱼类组成及食物链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各营养级饵料资源利用程度、鱼载量的饱和度、鱼类对水域生态适应能力等,来确定放养种类、密度。

5 参考文献

[1] 张晓燕,田飞焱,欧阳敏.2015年江西省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及分析[J].江西水产科技,2016(1):30-34.

[2] 李立华.我国水产养殖病害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8):274.

[3] 张春波.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2(17):81.

[4] 鞘缜冢王亚军.我国水产养殖病害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水产,2010(8):9-10.

上一篇:人工影响天气对阿克塞县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祁连山区大雨特征及其与副高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