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让阅读与写作双赢

时间:2022-09-10 11:14:08

“体验”让阅读与写作双赢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中学生的生活空间十分狭窄,生活阅历也较为有限,好在阅读材料充实着他们的世界,而阅读文字就是间接体验生活,于是阅读就成为了中学生获得“体验”、从而转化为写作实践的最简便也是最有效的“源泉”。汲取阅读中的精华运用到写作中去,可以让写作结出更丰硕的果实,所以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即以读促写;而写作能力的提高必将带动阅读能力的再提高,即以写带读,二者可以在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中达成“双赢”。

通过“体验”这一“桥梁”,阅读教学对写作教学有促进作用。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按照学生阅读的需要,使学生产生读写冲动,唤起他们的读写热情,强化他们读写的内在动机,在动机中产生读写兴趣。当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了认识、理解、感悟等情感“体验”,就会产生倾诉和表达的欲望,而为了满足表达的欲望,他们就会主动去从阅读材料中“体验”各种表达方式、表现技巧等,进而以作文这一实体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作为语言能力之一的写作能力,也就能在相应的阅读体验与写作实践中得以有效培养和发展。

我们发现,将从体验现实生活发展到进行实际写作相比,从阅读文本迁移到动笔写作更为现实可行。中学生体验文字背后的思想情感比体验真实生活的思想情感更加实在,因为用文字表达思想情感更为直观,而现实生活中所体验到的思想情感往往是一种浅表性、瞬时性的情绪体验,学生很难及时、自觉地转化为文字。

以“背影”为例,每一名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会见到无数种不同情形下的背影:清早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背影会让人感动,冒雨到校看望自己后回去时的父亲的背影会让人不舍,好友因误解而转身离去的背影会让人心痛……但在当时他们都仅仅停留在浅层的情绪体验上,并没有将当时的所见所感转化为文字的主动倾向、行动和现实需求,而那些即时性的感触又会因生活情境的消失而转瞬即逝,过后他们就更没有将其转化为文字的冲动了。所以说,学生体验真实生活的思想感情具有浅表性、瞬时性,很难转化为比较有意义的文字,而直观的文字才能够承载思想感情和富有深刻内涵,文字表达正是写作水平的外化体现。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有效的途径使其既能深化思想感情,又能及时用文字加以表达,最终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种有效途径就是阅读文章,借助深层的情感体验来完成写作活动。

因为阅读文章时会唤醒中学生往昔生活中相关或相似甚至相同的经历,尘封记忆之中的往事逐渐苏醒,细微琐事之中却蕴含着深情厚意,学生自然渐入妙悟之佳境。此外,阅读体验时还会引发一些联想和想象等“体验”,由此及彼进入另一种情境。这些都是深层而富有意义的情感体验,有助于促进学生优秀习作的生成。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创设情境、朗读美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体验”能力,这也是无形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

同样以“背影”为例,每一名中学生都会阅读朱自清的经典篇目《背影》,文中那段儿子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可谓真挚感人。学生在阅读这段关于背影的细节描写时,深切体会到了作者笔下子女对父母的亲情,这种情感体验极有可能调动学生自己原有的类似的情感体验,例如上文提及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见的种种“背影”,使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体悟,甚至达到情感的共鸣。这时候,学生就会顺手将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感悟记录下来,甚至会产生模仿材料写一段关于背影的文字的冲动。不仅如此,中学生还可能联想到相关的生活经历,比如说“送别”等,从而引发写相关事件的作文的冲动。这就是由阅读体验引发了学生的写作冲动,阅读体验促使学生将思想感情转化为文字,从而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更何况阅读材料不会消失,学生可以随时阅读随时获得情感体验,也就随时可以将所获体验转化为文字。这是仅仅依靠体验真实生活以促进学生写作所达不到的效果。

而当学生真正开始动笔写作时,又会面临“怎么写”的问题,这时候,学生又会回头去关注阅读材料所涉及的写作技巧、表现手法等,以求通过对阅读材料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学习、模仿、再创造等,将自身的阅读体验更好地转化为优美的文字。这就是以写带读的一种具体表现。

通过“体验”这一“桥梁”,写作教学对阅读教学也具有带动作用。写作教学中,教师既要将各种写作材料和写作方法传授给学生,又要启发、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而这一切的根本在于学生阅读体验的积累。所以写作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先去阅读并积累“体验”,让学生充分掌握写作素材、体悟写作技巧,并遵循一定的写作规律,然后才开始个性化创作。因此,写作教学可以起到以写带读的作用,而以写带读就是以读促写的延续和深化,二者都是阅读与写作教学的重要方式。情感体验正是这阅读与写作之间的重要纽带。

中学生在具体写作时,不仅会为了将自身的阅读体验更好地转化为优美的文字而再次阅读以便学习阅读材料中的表达技巧等,而且会为了将情感体验转化为文本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而主动去“体验”更多不同的阅读材料以作参考。写作之后,又会找相关的阅读材料来比较以审视自己文章的优劣。所以学生写作会带动其自身的阅读需要。这样,由阅读文本引发写作冲动的目的达到了,以写作带动阅读的目标也实现了。

还是以“背影”为例,中学生在写作类似的文章时,面对如何塑造“背影”形象的问题,就会回顾朱自清《背影》中描写父亲背影的片段,体悟到作者运用外貌、动作、心理等人物形象的描法,通过细腻的笔触来展现儿子对父亲的深情的写法,学生通过“体验”,尝试模仿这种细节描写的方法来描写他们笔下的“背影”,从而形成细腻真挚的文字。然而,中学生对作文主题的内涵与深刻性已有更高要求,他们不会满足于朱自清《背影》中通过“背影”展现子女对父母的深情这一常规写作角度,但是又无法想到其他写作角度,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阅读更多的素材。中学生通过广泛阅读会发现,龙应台的《目送》一文也是写“背影”的,而此文则是以母亲目送儿子的“背影”和女儿目送父亲的“背影”两种视角来展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同时又揭示了更深刻的人生哲理。中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时,能够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甚至激发出对生命的思考。通过将这种独特的“体验”内化为自身的经验,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学生的作文中,除了细腻动人的情感之外,还会有更具深刻意蕴的主题思想。这就是“体验”让阅读与写作达成“双赢”的结果。

实践证明,阅读文本能够促进中学生发掘隐藏在作文中的情感体验、深刻意蕴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化习作,促使学生将新鲜的阅读体验和自己已经建构的情感世界进行碰撞、交流、融合,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想情感领域,使学生创建全新的思维空间和获取多元化的情感体验,这是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以情感“体验”为纽带,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间架构起沟通的“桥梁”,将课文与作文、课内与课外、生活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加深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他们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丰富写作素材,深化其作文的思想主题,又能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构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阅读和写作既自成体系,又相辅相成将情感体验应用于阅读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在写作教学的同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双管齐下,一箭双雕,可谓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让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在“体验”中达到“双赢”,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得以全面的提升。

陆彦辰,欧伟民,教师,现居江苏无锡。

上一篇:车工工艺学教学创新思维 下一篇:从《金岳霖先生》看汪曾祺的散文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