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中心城市”背景下的庆阳创新发展策略

时间:2022-09-10 10:38:19

区域“中心城市”背景下的庆阳创新发展策略

摘要:在全民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创新的发展已成为城市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庆阳处于陕甘宁革命老区城市群的几何中

>> 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的路径探讨 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加快邯郸发展 资源型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演进与城市化发展 基于产业集群主导下的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次中心城市选择 建设创新型区域中心城市 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 科技创新应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引擎 基于创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研究 提升辽西走廊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地位的策略 强县扩权促进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思考 区域中心城市定位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论沈阳市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构建与发展 论区域经济发展中中心城市的重要性 中心城市房价上涨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关系 区域中心城市的演进路径及其可持续发展 中心城市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黑龙江省东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之路 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加快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营造北安发展新优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第三产业增加值164.17亿元,增长8.9%。(数据来源:陇东报网站.庆阳2014年国民经济发展和统计公报.。)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提升,也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第三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服务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十二五”以来,庆阳重建了“南梁革命纪念馆”,修建了华池县新堡至南梁的二级公路,并且规划修建南梁至合水太白的高速公路。2015年5月,庆阳市完成了《庆阳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15-2025)初稿,为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战略。由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生态旅游和餐饮业创新有较大突破。从服务理念到服务模式均有创新,和互联网结合,餐厅和茶楼结合等新模式不断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二)区域“中心城市”战略下庆阳城市创新中的问题

从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视角来审视庆阳创新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重要问题,达不到庆阳“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对于城市创新发展的要求。

1.文化创新层次低,区域影响力不够

庆阳的文化主要以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岐黄文化为代表,又初步形成了红色旅游、文化生态旅游和香包刺绣三大文化产业。目前红色旅游和香包刺绣产业已初具规模。

从区域“中心城市”战略来审视庆阳文化,存在着文化创新层次低,区域影响力较小的问题。以南梁革命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虽然经过近年来的研究和产业化运作,在区域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在普通市民当中,对于庆阳“两点一存”重要历史作用的内涵,普及度依然很低。对于庆阳的民俗文化,区域内影响力更小,这影响着民俗文化产业的整体营销,也影响区域内城市对于庆阳“区域中心”城市的认可度。

2.产业创新速度慢,产业区域整合能力差

庆阳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具备非常好的资源优势,但是由于专业化程度低、科技贡献率低等因素的影响,[6]产业创新速度慢,整合周边城市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能力较低。庆阳工业主要以能源化工产业为龙头,但是产业链短,缺乏深加工,产业创新缺乏动力,没有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整合区域产业资源。

3.服务创新水平低,服务产业区域竞争力低

虽然近年来服务创新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从整个区域来看,庆阳服务创新科技含量低,创新竞争力不足。高速公路建设速度缓慢,虽然处于区域几何中心,但是和周边城市互联互通水平较低,铁路目前仅有西平铁路过境长庆桥,西银高铁(西安到银川)规划在2015年底开工,铁路运力非常有限。旅游和信息产业缺乏创新动力,科技咨询和市场服务创新能力在区域内和延安、咸阳等城市比较有较大差距。整个服务业创新水平低,在区域内竞争力不高。

三、区域“中心城市”战略下庆阳创新发展策略

庆阳市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自2011年提出,至今已有4年的时间了,可是庆阳还远没有完成区域“几何中心”向“服务中心”的嬗变。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产业和服务创新层次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创新的基础,决定着城市产业创新的速度和高度,也决定着服务创新的层次。

1.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高产业创新速度

从产业创新的主要途径来看,无论是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还是产业融合都受到基础设施水平的制约。庆阳地处西北地区东部,要承接东部沿海的产业转移,目前基础设施都不足以适应在“区域中心”城市战略下的产业创新要求。

首先,庆阳目前的交通设施无法适应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对于产业创新的要求。庆阳的物流业主要依靠公路交通,而其目前建成的高速公路仅有1条,二级公路有建设密度17.5km/100km2,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40.2km/100km2。要拓宽、加深能源化工产业链,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区域融合,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仍然需要加大规划和建设力度。

其次,城市供水和能源设施建设层次无法适应打造能源化工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需求。庆阳市工业和居民用水主要靠八家咀水库供水,市郊居民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天然气基本能够保证城区居民生活所需,在保障营运车辆的用气需求方面还有很大缺口。

2.高层次基础设施可助推庆阳由“几何中心”向“服务中心”转变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城市竞争日益表现为城市群的竞争。只有在区域经济板块中找准位置,切入区域价值网络,才能发展并发挥更为持久的竞争优势。庆阳应审时度势,超前规划,积极、主动地与周边区域城市群建立产业、环境和制度方面的有机联接,有效实现城市功能价值的最大化。

庆阳位于陕甘宁三省交界处,在蒙陕甘宁经济区中处于地理上的几何中心,具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同西安、咸阳、延安的高速公路连接,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陕甘宁能源“金三角”中又形成了一个核心能源“金三角”(如图2)。庆阳的区域“中心城市”战略,本质就是要让庆阳从“小三角”到“大三角”渐次融入城市群,推动庆阳从区域“几何中心”向“服务中心”的转变。[ 7]

(二)重视城市文化创新,扩大城市影响力

文化影响力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培育、传播和推广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元素以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从而获得更为有效和持久的国际、国内关注,可使城市向着生态、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区域文化中心的认同对于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不可或缺

区域文化认同对城市区域合作能产生很大影响。城市区域合作,从经济目标来讲,无非是要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合理的城市体系及城市间有效的产业分工体系,从城市政府的角度来说,无非是城市间共同合作来解决一些单靠一个城市无法解决的问题,如环境问题和交通、通讯问题。但是,城市区域合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而现实中的人并非纯粹的理性经济人,他还是一个“社会人”或者说是“文化人”。其决策受到制度的制约和文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有时甚至超过对于经济因素的考虑。比如,香港与广东山水相连,具有相似的区域文化认同,因而在改革开放之初,便有大批香港人携带自己的资金、技术回到珠三角地区投资创业,前店后厂,粤港合作进行得轰轰烈烈,极大地促进了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化并最终促成了珠三角城市群的形成。这种现象并不能仅仅用国内的劳动力低成本来解释,因为东南亚一些国家劳动力成本更低,而在中国各大区域的相互比较中珠三角无论在自然资源还是在劳动力的成本和质量上均不占优势,而惟一的解释就是粤港双方文化上的一致性以及双方人民基于亲缘与地缘关系的一种文化上的认同感。就京津冀城市群而言,北京作为数百年中国政治中心而形成的京派文化与主要是津冀地区草根阶层精神特质反映的燕赵文化的显著差别,使得三地之间难以取得文化上的认同感,城市区域合作难以取得进展。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北京与津冀之间尽管地理上非常接近,但北京流向上海的资金远远高于流向津冀的资金。可见,区域合作中,无论是中观层次的城市合作,还是微观层次的企业合作,都无疑受到区域文化认同的巨大影响。人们对区域文化的认同感可以促进城市区域合作,反之,如果一种区域文化无法取得区域内人民的认同,城市区域的经济合作必定受到阻碍。

庆阳在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过程中,要实现区域物流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的战略目标,首先要实现区域文化中心的认同,要用庆阳的文化引领区域城市文化。当庆阳的文化创新能够在区域城市中引领文化创新的方向时,会促进庆阳的文化产业创新,也会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加速区域“中心城市”的建成。

2.文化创新对于增强庆阳城市软实力意义重大

在诸多城市治理工具中,文化作为一支软性的润物无声的力量,可以发挥出独特而又难以替代的作用。世界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城市发挥文化“以文化人”“以文化城”的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1)形成城市人文特色

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和城市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千城一面的同质化发展的困境。不同的城市经常会呈现出大同小异的面貌,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

事实上,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的根、一个城市的独特滋养。在基础设施和硬件配备日益趋同的今天,城市的特色被消弭,而文化是一种“救赎”,是使一个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的一张特有名片。

(2)有力撬动城市治理能力

在城市发展之初,人们往往更注重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城市发展到达一定的阶段和程度,一系列社会问题――环境恶化、通货膨胀、失业率高、交通拥堵、贫富不均、信仰危机往往接踵而来,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居民幸福感指数下降。这时候,文化既能撬动城市的管理能力,又能充当社会安定的减压阀。

(3)推动城市创意氛围和创新发展

创新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城市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生态的培育和维护。创新还可以让人们的城市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一个小小的创意或者设计,往往既能节省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又能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体验。但是,要推动创意的发展,绝非一时一日之功,而需要将文化创新发展和基础教育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长期关注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创新理念的开拓。上世纪90年代初,芬兰发生严重的经济衰退,失业率大增,政府希望凭借发展文化产业而重新获得经济增长,因此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据统计,芬兰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多为小公司,在芬兰文化创意产业中,大约83%的公司雇员人数不超过4人,但仍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推动城市间科技交流,提高庆阳区域产业整合创新能力

推动城市间科技交流,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建立和完善由国家和地方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平台构成的多层次产业创新支撑体系,对于提高庆阳在区域内产业整合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7]

参考文献:

[1] 科技日报.新常态下更需要创新[EB/OL].人民网.2012.4.6. .

[2] 齐 欣.庆阳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8):60-63.

[3] 刘海天.庆阳发展能源化工产业,从能源大市向经济大市转型跨越[EB/OL].人民网.2015.6.3. .

[4] 张松柏.庆阳市推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的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9.9(1):23.

[5] 郭显强.创新特色文化促进经济发展[J].企业文化,2006(6):278.

[6] 张松柏.庆阳市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J].陇东学院学报,2009,1(1):85.

[7] 赵铁军.能源精神金三角,经济增长极[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8):38.

上一篇:商业理论中的爱因斯坦方程式 下一篇:中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