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09-10 10:24:36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探析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接收治疗的高热惊厥患儿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先后分两组,每组42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6.19%,明显低于观察组患儿的9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小儿高热惊厥; 针对性急救;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7-0096-02

doi:10.14033/ki.cfmr.2016.27.050

高热惊厥在儿科急症中属于临床常见病症,其发病人群多以1~4岁幼儿为主,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临床中对惊厥病症的发病时间没有准确的范围,长则能达到数分钟,短则有数秒,一旦发生反复发作状况,则会使幼儿脑部出现缺氧现象,从而能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1]。在临床治疗中,因患儿的年龄较小,对陌生环境会产生排斥,易哭闹,因此,在救治期间将护理工作应用其中非常重要[2]。为进一步探究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接收治疗的高热惊厥患儿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先后对其分组。对照组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0.6~3岁,平均(1.8±0.6)岁。观察组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1~4岁,平均(2.2±0.5)岁。在所有患儿中,有36例患有上呼吸道感染,22例患有支气管炎,26例患有扁桃体炎。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若患儿出现惊厥发作现象,则需要指导患儿侧平卧位,把裤子与衣服迅速解开,让身体不再受到束缚。此外,急救室内要保证空气通畅,对患儿的病床予以选择时,应当尽可能选择有较高床档的病床,这样能避免患儿发生坠落现象。及时清除患儿呼吸道与口腔内的杂物与分泌物,保证呼吸通畅,并把患儿的头部偏向一侧。针对抽搐较为严重患儿,则需要在患儿口中放置干净纱布,防止舌头被咬伤。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由于患有小儿惊厥高热病症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小,如果发现自身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则易发生害怕和紧张等负性情绪,再者因身体产生的疼痛,则容易对治疗产生排斥。这时,医护人员可对患儿做摸头或者轻拍等动作给予患儿安抚,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交流,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配合度。应用物理降温等方式,比如温水拭擦等,对患儿进行皮肤护理。若患儿体温降低效果不显著,则需要对患儿予以退热剂等药物治疗。由于发热阶段能加快患儿体内新陈代谢,而且还会使患儿发生大量出汗现象,针对此现象,在临床治疗期间,需要对潮湿衣物给予及时更换,而且还要对患者采取补液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护理3 d后检测两组患儿的体温变化,出院后随访1年观察患儿复况。

1.4 评价标准

以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的相关标准为依据[3],对所有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予以评价。显效:患儿体温已恢复正常,且惊厥病症完全消失,未出现并发症状;有效:患儿体温处于正常状态,惊厥病症得到改善,且无并发症状;无效:患儿的临床病症未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后临床效果比较

经护理,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6.19%,明显低于观察组患儿的9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459,P

两组患儿体温变化和复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护理3 d后平均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儿科病症中,高热惊厥属于临床常见且多发病症,它是指因感染等疾病,导致患儿体温上升,从而产生惊厥[4]。由于此病症具有病情重和起病急等特点,易导致患儿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例如:反复抽搐和呼吸困难等,从而能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所以,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病症,予以有效及时的急救护理与诊治尤为重要。

针对性护理的实施,不仅能对惊厥病症的发生予以抑制,而且还能使患儿大脑神经损伤的发生率降低,所谓针对性护理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对患儿进行护理,即:饮食和给药、吸痰和吸氧等,这样不仅能将患儿脑部供养不足状况改善,还能避免患儿脑神经因缺氧出现损伤现象,把口腔和呼吸道内的杂物与分泌物清理干净,可使呼吸保持畅通状态,降低窒息的发生[5]。为了能改善患儿的病症状况,医护人员可予以患儿应用镇痛药。若患儿出现惊厥发作现象,医护人员可以灌肠方法对患儿应用水合氯醛治疗,1 g是最大限度,可使用50 mg/kg。此外,医护人员还可以建立静脉通道的方式对患儿予以治疗。将急救期间需要使用的药品准备完善,用留置针实施穿刺时,所选择的血管要有较好的弹性,以便输液更畅通[6]。针对病症反复发作患儿,则需要将20%浓度的甘露醇,以静脉滴注的方式注入患儿体内,

朱丽萍等[9]的临床研究报道显示,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病症,在临床护理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急救护理的实施:处理惊厥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惊厥时间长导致患儿颅内出现高压现象,从而发生脑细胞损伤现象,防治并发症的产生。医护人员应当对诊断予以及早明确,实施降温方法,这样降低惊厥现象的发生,使患儿的痛苦有所减轻。第二,患儿呼吸保持畅通状态:如果患儿出现惊厥现象,则需要立即将患儿放平,让其平躺在床上,并将患儿衣领解开,向一侧偏头,这样能避免患儿出现呕吐时,气管内吸入唾液与污物,导致窒息现象发生,必要时,则需要对患儿实施气管插管,使其呼吸保持畅通。若患儿的抽搐较为频繁,则需要在嘴部放置牙垫,避免因抽搐使舌头被咬伤;若患儿伴有牙关紧闭症状,为了能对患儿牙齿予以保护,不能将其牙、嘴强力撬开。第三,对惊厥病症予以控制:首先,医护人员可对患儿的人中穴进行掐捏,或者对患儿的涌泉穴和百会穴、合谷穴和内关穴等进行针刺,然后对抽搐患儿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先是将0.3~0.5 mg/(kg・次)西泮原液注入患儿体内,需要注意的是,此药物的最大注入剂量不能>10 mg,如果输液无效,则将灌肠保留,予以水合氯醛10%,可交替使用上述两种药物。如果患儿的高热惊厥病症是由病毒和细菌导致,可实施抗生素治疗,能有效控制感染的扩散。上述研究报道与本次研究报道相符,从结果中可看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由此可见,实施紧急有效的护理方法与急救措施,不仅能使急诊小儿高热惊厥病症的临床疗效提高,而且还能加快患儿病症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韦|.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5,28(11):326.

[2]甘军侠.80例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1):104-105.

[3]刘雪贞.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J].吉林医学,2015,36(15):3373-3374.

[4]房玉辉,付言美.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99-300.

[5]张春香.5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2):130-131.

[6]张凤伟,郭秋菊,陈小萌.阶段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29-30.

[7]王朝媛.个性化护理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效果观察[J].西南军医,2010,12(4):782-783.

[8] Harvala H,Robertson I,Chieochansin T,et al.Specific association of human parechovirus type 3 with sepsis and fever in young infants, as identified by direct typing of cerebrospinal fluid samples[J].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09,12(12):1753-1760.

[9]朱丽萍,周子花,吴爱华.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4):561.

(收稿日期:2016-05-17)

上一篇:艺术创造的转化与美学转向 下一篇: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