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时间:2022-09-10 08:57:48

高中物理课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一、前言

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满足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目标,打破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实践与个人想法。探究式教学摸索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一定的材料,在已有知识结构下,自主通过课外书籍、网络等手段获取相关知识,自主设计实验并寻得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探究式教学模式正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并实施。

二、高中物理课程探究性教学模式策略

1。讲授与探究有机结合

新课标中提出探究式教学,并非全盘否定传统的讲授教学的模式,而是提倡在讲授的过程中加入探究的方法与思想,扩宽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探究式教学与讲授教学相辅相成符合认识论的基本思想。有机结合的教学是提出问题后,教师在利用传统的思路来教学之前,先抛砖引玉式的让学生思考,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期结果、得出结论并和预期结果对比并对设计的实验进行反思。因此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基本的概念、理论等知识之后进行探究式教学。例如对“阻力”、“加速度”、“初速度”、“速度”、“自由落体规律”等物理量进行详细的划定之后,可以提出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定律,验证在比萨斜塔上进行的经典自由落体实验,还可以通过相关视频对此实验进行演示。课堂上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实例与学生进行探讨,例如乘坐电梯时候的“超重”与“失重”现象;漏水的瓶子在自由下落的时候不再漏水;通过对实验的设计与实际例子进行分析并思考,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物体的运动规律,并会发现物体运动都有规可循。课堂上讲授的结果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生活上常碰到的现象和相关的教学视频,使得学生加深了理解,更好掌握相关内容。

2。重视高中物理实验课的开设

物理实验课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试验。验证性实验提供相应的实验条件,能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巩固已学知识点;探究性实验在增强学生兴趣的同时,需要学生主动与同学交流、合作,强化团队意识,强化学生对探索物理界自然规律的思维,提升学生创造性与探究能力。实验课中探究性实验的开设更能体现共享的意识。思想是点亮道路的引线,而思想交流是人类进步的火花。因此探究性实验课的开始就是集体的星星之火,是未来之路的明灯。验证性实验是在前人探讨的基础上进行验证,而探究性实验是披上学生个人想法的翅膀在空中肆意的翱翔,即使是个错误的想法,通过整个探究也能收获良多。

例如描绘便携式小台灯的伏安特性曲线,即台灯的I-U图像。同学们必须设计出测定台灯在不同电压、电流时的电路连接方案并测定其电压与电流。通过已有知识排除不可能方案,并对理论可行的方案进行实验。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作图、计算并得出最终的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反推各方案的优劣,最终确定最佳方案,寻得电压电流读数范围最广的方案。具有探究性的实验还有很多,例如设计实验证明从相同高度开始,相同的圆球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时间相同。

3。课内探究适当延伸至课外

平常的课堂教学,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可能不能迅速的根据老师所提的探究性问题得出准确的思路和实施方案,而这些问题都是启发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对科学兴趣的实例。因此就要把教师提出的探究性问题延伸到课堂之外,利用课下甚至假期时间进行详细资料收集,方案设计、实施与得出结果。延伸到课外的探讨更能提高学生对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对海量信息进行总结的能力、创新性思维的激发、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当然,这其中教师必须对展开课外延伸探究的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鼓励与支持,引导同学一步一步探讨科学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一个生鸡蛋从高处落下,分别下落在海绵垫子上和桌面上。掉在海绵上的完好无损,而掉在桌面上得鸡蛋则会粉身碎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掉在桌面上得鸡蛋与掉在海绵上得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学生会提出不同的猜想,例如海绵与桌面的硬度不同、作用力不同、受力面不同等等。但是对于没有学习动量定理的学生,对这样的概念还是非常的模糊。因此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向着动量定理的方向思考,并鼓励学生通过收集并查阅资料,对各种猜想进行理论解释。而当老师详细的介绍动量定理时,学生自主动手学习加上老师教授,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此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抛物线运动、公路上拐弯处外弯比内弯高的原因、利用反冲动力减速的火箭等。

三、结论

物理探究性实验的实施是模仿物理学家的行为。整个探究式实验的过程中,对实验的理解、资料的收集、设定方案和总结中,是对学生的判断能力、选择能力、思维方式、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培养学生更加主动的思考问题,利用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让学生敢提问题,设法对问题进行验证,能得出结论。这是一种能力。教师在其中既起到教授的作用,也起到引导的作用。必须建立学生探究性实验记录本,对学生探究性实验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将闪光的探究性实验记录好并分享。随着教育的素质化,探究性实验将成为日后教育的主流方式。

律、v-t图象、牛顿运动定律、电磁感应、安培力等,需要学生真正将这些知识点灵活的融合在一起。在实行“少教多学”的背景下,老师应该将这些知识点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减少机械重复,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做到少教多学。高考的计算题更是多物理定律、规律的综合运用,要提高分析问题、从题干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提高物理定律的综合运用的能力,方能决胜高考。

上一篇:高中英语学习方法探析 下一篇:CEREC 3全瓷冠应用于隐裂牙治疗的临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