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站房项目技术管理特点及管理模式

时间:2022-09-10 08:46:09

铁路站房项目技术管理特点及管理模式

摘要:随着现代铁路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铁路站房项目技术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站房技术管理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铁路站房项目技术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铁路站房;技术管理;照明;空调;幕墙;防雷

中图分类号: F530.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工程简介

本文介绍了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处在兰州市中心地带的兰州西站,车站按一站两场布置,总规模13台28线(含正线),由北至南分别为普速场、高速场,其中普速场为改建陇海线、兰新线贯通,规模为5台11线(含正线),其中西端咽喉4条到发线分上、下行与改建兰新线连通,高速场为宝兰客专与兰新第二双线贯通,总规模为8台17线(含正线),预留兰州-临洮-天水铁路在高速场东端下行到发场接轨;车站东端设高速至普速上、下行跨线客车联络线;共设3条动车走行线,动车运用所及综合维修车间设在距车站中心约6.5km处的范家坪附近;保留既有地区北场用于专用线作业,并相应改建专用线。站房土方施工前既有兰新上行线和正在运营的北货场取送线要分别向南北两侧拨移过渡。

一、要有先进的设计理念及建设手段

设计理念是客站站房建设的灵魂,先进的设计理念不仅要面对现实、适应当前需要,而且要面向未来、具有前瞻性。新建铁路客站的设计要在铁道部提出的“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未来”建设理念指导下进行。因此,先进的设计理念必须用先进的设计思路来实现。随着一批新型客站建设的立项,铁道部通过国际概念设计招标的形式,使中国铁路客站站房设计向全世界开放。一大批国内外优秀的、富有经验的设计队伍,参与了中国铁路客站站房的设计,带来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高水平的新思路。建筑师们把这些新思路与中国的国情、路情和客站站房的使用需求相结合,积极探索新一代中国客站站房的模式。长期以来,铁路客站划分为站房、站场、跨线设备、站前广场等几大块,将完整的旅客进出站过程人为地分割开,使铁路客站站房缺乏方便性。事实上,强调车站的功能性就应当一切以旅客的实用和方便为前提,把客站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各部分功能的系统集成和整体最优。例如,旅客站台和客车之间高度和距离的设置应当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上下车;设计覆盖站台的雨棚时应将柱子设在站台外,以方便旅客走行和站台上的作业;客票的发售和行包托运等设施和站内的商业网点应以服务旅客为宗旨,合理布设。一个功能强大、系统完备的车站需要用先进的手段去实现,用先进的材料和方法进行施工,投产后采用先进的模式进行管理,这样的客站站房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例如采用轻盈大跨度的钢结构屋面代替原来笨重的混凝土结构覆盖整个站台,使站台变得宽敞;玻璃围护结构使得站房内空间通透明亮;大面积地下空间的开发使用使车站的功能齐全方便;智能化的空调、通风、遮阳设施使站内环境舒适宜人;先进的防火防灾设施让车站使用更加安全可靠;大跨度、新颖的桥梁使得站内道路交通便捷敞通等。同时先进的运营管理模式也让车站为旅客的服务变得更加周到,更具人性化。

二、要把铁路站房融入到城市交通体系中

从城市角度给铁路站房定位,环保、生态、节能、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国际上最先进的建筑理念在新的客站站房的设计理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铁路车站正向城市交通枢纽的概念转化并融入城市交通体系当中。以往呆板单一的模式正在被各种适应未来的、功能合理的、设计新颖的新站型模式所取代,各种不同形式的交通被组织到车站不同的层面。铁路客站站房已不是横亘在城市中的一道墙,而是通过地下道路的修建使两侧城区的联系通达便利;高架候车室与站台、雨棚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站内组合;舒适开敞的内部空间与新颖美观的外部形象的完美结合,给城市带来了全新的风貌等。一个功能完备的客站既能及时吸纳来自各方的旅客,又能迅速疏解铁路聚集的大量客流。

三、铁路站房项目技术管理

1、暖通空调设备安装

1.1空调风系统

通风空调管道采用镀锌钢板制作,厚度满足《通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接风机盘管的新风支管以及部分连接困难的连接散热器和喷口的送风支管采用WK抗菌保温软管。

(1)风管制作

制作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不使钢板镀锌层受破坏。风管接缝应交错设置,矩形风管合缝设在边角上,以增加强度。风管板材连接的密封采用密封胶嵌缝,密封面设在风管的正压侧。

(2)风口及风阀安装

风口安装应符合建筑装饰要求,球形旋转风口连接应牢固,球形旋转头要灵活,不得空阔晃动。风阀安装前先检查框架结构是否牢固,调节、制动、定位等装置是否准确灵活,风阀安装时,应使阀件的操纵装置便于人工操作,其安装方向应与阀体外壳标注的方向一致,安装完的风阀,应在阀体外壳上有明显和准确的开启方向、开启程度的标志。

(3)风管的漏风量测试

风管安装完毕,且在风管保温之前,应进行分管的检漏,整体或分段测试。

1.2空调水系统

系统供回水管道在管径小于等于50mm时采用镀锌钢管,螺纹连接,管径大于等于70mm采用无缝钢管,焊接或法兰连接;空调冷凝水管道采用镀锌钢管,螺纹连接。空调系统安装时一般先总管后支立管或平面支管,然后再与空调设备连接。机房管道安装,先支架后管道。管道安装的基本原则:先大管,后小管,先主管,后支管。

1.3设备安装

风机盘管、新风机组、空调机组、通风机、循环水泵等设备安装前应检查设备型号、规格、数量,检查外观质量及随机文件资料、附件是否齐全。

1.4系统调试

熟悉空调系统设计和有关技术文件,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风量、冷热负荷、恒温精度要求等,弄清送、回风、供暖和供热系统、自动调节系统的全过程。通风空调设备单机试运转和风管系统漏风量测试合格后,方可进行系统联动试运转,并不小于8小时。

2、给排水工程

2.1结构空洞预留

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配合土建施工,做好预埋、预留工作。拆模后及时清理孔洞,核对其数量、标高,为今后的安装做好准备,暗埋管道做好保护工作,同时做好隐检记录。

2.2给水系统

本工程由城市自来水管网供给。生活、消防用水直接由外网供应。室内给水系统及饮用水供应分为:一般室内给水系统、候车厅房屋每层分别集中设置开水供应点、为防止疾病传染,站房旅客卫生间均设感应式卫生设备。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及灭火设备给水系统分为:售票厅、候车厅房屋均设置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办公房屋、候车层办公房屋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候车层候车厅设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

2.3排水系统

本工程站房内的生活污水系统与雨水系统采用分流制设置。室内生活污水排水系统采用污、废水合流排放。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方可排入城市排水系统。中央屋面及站台雨篷雨水系统结合建筑布置采用压力流式(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排水系统施工时,先进行埋地管道敷设,然后进行垂直立管的安装,最后安装支管、水平支管和排出管。立管安装必须执行“下进上堵”的施工原则,确保管道畅通。不锈钢雨水斗底盘与钢天沟之间采用焊接方式或法兰连接,必须严密。

3、电气及照明工程

3.1管路敷设

钢管进场时应符合国家颁发的现行技术标准。钢管进场后,应进行外观检查,管壁厚均匀,不应有折扁、裂缝、砂眼、塌陷及严重腐蚀等缺陷。钢管套丝连接时,套丝的长度应为管接头的1/2,钢管套完丝扣后,随即清理管口,将管子端面毛刺处理光,使管口保持光滑。钢管弯扁处不应有折皱、凹陷和裂缝。除镀锌钢管外其他管材需除锈刷防腐漆。敷设于多尘和潮湿场所的电线管路、管口、管子连接处均应作密封处理。暗配钢管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砖墙或混凝土内的管子,离表面的净距不应小于15mm。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管路,排列应整齐,管口应高出基础面不小于50mm。埋入地下的电线管路不宜穿过设备基础,在穿过建筑物基础时,应加保护管。

3.2线槽及桥架安装

线槽、桥架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无毛刺,各种附件齐全。直线段连接采用连接板,用垫圈、弹簧垫圈、螺母紧固,接口缝隙严密平齐,槽盖装上后应平整,无翘角,出线口位置准确;进行交叉、转弯、丁字连接时,应采用单通、三通等进行连接,导线接头处应设置接线盒或将导线接头放在电气器具内;桥架与盒、线、柜等接茬时,进线和出线口等处应采用抱脚连接,并用螺栓紧固,末端应加装封堵。金属线槽、桥架在穿越防火分区和楼层时,槽中的空隙应填满防火堵料。金属线槽在穿过防火隔墙及防火楼板时,应采取防火隔堵措施;金属线槽多层敷设时其层间距离一般为:控制电缆间应不小于0.2m,电力电缆间应不小于0.3m,弱电电缆与电力电缆间应不小于0.5m(如有屏蔽盖板可减少到0.3m),金属线槽上部距顶棚或其它障碍物应不小于0.3m;金属线槽不宜敷设在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否则应采取防腐隔热措施。用隔热板(石棉板)或防腐隔板(乙烯盖板)保护。金属线槽的连接不得在穿过楼板或墙壁等处进行。

3.3电缆敷设

本工程所使用的电力电缆的规格、型号及电压等级全部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CCC”认证标志和认证证书复印件。每轴电缆上应标明电缆规格、型号、电压等级、长度及出厂日期,电缆轴完好无损。电缆布放到位后,应由各层人员马上将电缆固定在桥架上,在电缆两端处预留好适宜的接头长度后,即可将电缆切断。电缆在敷设过程中应按施工顺序排列整齐,安装过程中电缆不允许出现绞拧、交叉等现象,并联使用的电缆长度应相等且并列敷设。三相系统中使用的单芯电缆应绑扎成三角形排列,使用尼龙扎带均匀绑扎牢固。电缆敷设完成后应及时用“鞍”形电缆卡将电缆固定在桥架上,并挂好电缆标志牌。在下列地点必须悬挂电缆标志牌:电缆起点、电缆终点、电缆转弯处、电缆进出竖井处、电缆直线段每隔30m处。电缆标志牌一律选用铝合金铭牌,标志牌上标明回路名称、线路编号、电缆的型号及规格、电缆起止点、电缆的长度等,并联使用的电缆还应有顺序号。标志牌的规格应统一,标志字迹清晰、不易脱落,悬挂位置便于检查并固定牢靠。

3.4照明灯具安装

导线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3C认证标志和认证证书复印件。带线一般采用直径为1.2~2.0mm的铁丝或钢丝,先将铁丝弯成不封口的圆圈,再将带线穿入管路中,在管路的两端均应留有100~150mm的余量。清扫管路的方法:将布条的两端牢固地绑扎在带线上,两人来回拉动带线,将管内杂物清净。放线前应根据施工图对导线的规格、型号进行核对。接线盒、开关盒、插座盒及灯头盒内导线的预留长度为150mm。配电箱内导线的预留长度为配电箱周长的1/2。穿入管内的绝缘导线,不准接头和局部绝缘破损及死弯,导线外径总截面不应超过管内面积的40%。

4、防雷、接地工程

本工程为二类为雷,结合屋面金属架构设置避雷网作为接闪器,利用钢结构柱、混凝土结构柱内主筋作为防雷引下线,建筑物内所有金属结构,外墙金属门窗,玻璃幕墙、铝板金属支架等均与防雷引下线可靠连接。在高压系统变压,器柜中设氧化锌避雷器,提供防雷及操作过电太保护。在低压柜内主进开关后设电涌保护器(SPD)用于LPZ0/LPZ1界面的防雷等电位连接。进出建筑物的所有电信铜缆、光缆、同轴电缆等弱电系统信号线均做防雷击电磁脉冲设计。各弱电机房和各专业机房架空地板下,均设接地端子箱,作为机房设备专用工作接地。站房内所有电气设备、箱体外壳、桥架等金属部分均与PE线可靠连接。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支架,配电装置安装槽钢,扁钢,角钢,电缆支架等应与接地干线可靠联接;室内接地极沿墙距地0.4m明敷,其余均于地坪或墙内暗敷,临时接地接线柱为暗式,距地为0.5m。

结束语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迎来了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新时代。在铁路客运专线的设计、建设中,慎重地思考铁路客站站房的发展方向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铁路站房建设项目技术管理进行了探讨,期待能对具体实践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邵毓宾.现代铁路旅客车站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2]刘俊山.福州铁路旅客站房方案设计[J].铁道勘测与设计,2005.

[3]朱兆慷,张庄.铁路旅客车站流线设计和建筑空间组合模式的发展过程与趋势[J].建筑学报,2005.

上一篇:浅析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下一篇:浅谈建筑施工过程中模板坍塌事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