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农产品交易状态存在的不足与方针

时间:2022-09-10 07:28:53

海峡两岸农产品交易状态存在的不足与方针

摘要:当前,海峡两岸农业的交流与合作已成为两岸经济合作中最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通邮、通商、通航的直接三通构想基本实现,两岸局势稳定、政策利好,两岸关系和谐发展,经贸快速增长,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通过研究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目前两岸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拓展两岸农产品贸易的政策措施,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更好的发展,实现合作双赢的良好愿景。

关键词: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

一、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分析

(一)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现状

1.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

20世纪90年代,大陆就制定了一系列旨在鼓励两岸贸易和台商投资的优惠政策措施。21世纪初,两岸相机加入WTO,随着两岸政治关系的缓和,经贸往来也逐步正常化,两岸农产品贸易也迅速发展。

自从加入WTO,大陆在两岸农产品贸易中保持顺差,并持续增加。2002年大陆在两岸农产品贸易中实现顺差2.08亿美元,2009年顺差额增加到5.48亿美元,增长了2.63倍。

大陆自台进口农产品贸易额从2002年的0.84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72亿美元,平均增长率为11%。大陆对台出口农产品贸易额从2002年的2.91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7.20亿美元,平均增长率为14%。

表12002—2009年两岸农产品贸易额单位:亿美元

从大陆农产品对台湾的出口看,大陆农产品在台湾主要进口市场的排名呈上升趋势,2008年居台湾农产品进口市场第2位,两岸农产品贸易额为9.19亿美元。其中,大陆向台湾地区进口额为1.83亿美元,去上年降低了2.2%,向台湾出口额为7.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0%。农产品贸易已成为扩大两岸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

2.两岸农产品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两岸农产品贸易依赖性逐渐增强。由于大陆有充足的资源和庞大的市场,出口农产品在农产品总额中的比重不大,主要是比较优势明显的农产品。而台湾地区由于内部市场的局限性和外向型的农业,农产品出口程度很高,因此,台湾对大陆有较高的贸易依存度。

两岸农产品贸易结合度增强,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结合度指数,2006年为1.6,2007年为1.73,2008年为1.91,呈逐年递增态势。2009年大陆自台农产品进口额1.72亿美元,对台农产品出口额7.20亿美元,是2002年0.84亿美元与2.91亿美元的2.05倍与2.47倍。这些数据表明,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3.两岸农产品贸易互补互利,构建两岸贸易新格局

两岸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不同,大陆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土地,庞大的农村劳动力以及广大的消费市场;台湾则自然资源缺乏,土地狭小,农村劳力短缺,但台湾具有优良的品种和农业应用技术,健全的农业推广体制,现代化的管理经验以及流畅的市场营销管道,这些互有优缺的条件,使得两岸农业资源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十分明显,可让两岸农产品贸易产生互补互利的作用。

两岸的农业生产及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突出,结构互补性强,加大合作力度,将有助于两岸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利共赢。长期以来,大陆对台湾农产品积极扩大市场开放,推动了两岸农业合作快速发展。“三通”的实现更是为两岸农业合作带来新机遇,拓展了新空间。

为农业发展,2005年以来,大陆对原产于台湾的34种农产品实施零关税,使台湾农产品竞争力在短期内显著提高,大部分品种当年对大陆出口有大幅度增加。大陆扩大对台湾农产品市场开放的政策措施,缓解了台湾农业丰产滞销的困难,促进台湾逐渐建立以大陆为其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的贸易格局。

(二)两岸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

1.两岸农产品贸易在海峡两岸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偏小

2008年,两岸农产品贸易占两岸贸易总额的0.71%。此外,由于两岸经贸合作存在诸多限制,贸易结构较为单一,两岸农产品贸易间接,小规模,低层次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改观。

2.政治因素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两岸经贸关系从一开始就受到政治因素和两岸经贸政策的影响,尤其是台湾对大陆的经贸政策一直左右着两岸农产品的发展规模。现阶段两岸关系虽然趋于正常化,贸易趋于常态化,但毕竟尚未完全开放,两岸经贸合作往来大多在民间进行,这种政治上的障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两岸农贸发展的深层次合作。

3.两岸农产品贸易政策不对等

近年来,两岸尤其是大陆方面,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常态化,“三通”得以基本实现。在农产品贸易政策方面,大陆已出台许多零关税进口和便利化措施,有关部门采取“提前报关“、“快速转关运输”等措施来保障台湾地区农产品顺利登陆,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然而,台湾当局却实施农业保护政策,对大陆农产品进口采取较为严格的限制政策。大陆的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低价农产品特别是大陆特色农产品难以通过正常贸易进口,两岸农产品贸易可持续化难以实现。

4.两岸农产品经贸往来与合作深度不足

两岸农产品经贸往来与合作在广度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深度上有待挖掘。海峡两岸农产品经贸往来与合作应深入到制度层面,大陆应充分借鉴台湾相对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的经验,在自由贸易机制、解决纠纷的协商和协调机制以及两岸农业合作双赢的长效机制方面加强合作。

三、进一步拓展两岸农产品贸易往来的政策措施

(一)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农产品贸易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大陆与台湾地区先后加入WTO,在其框架下,农产品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两岸都应该认识到,根据自身比较优势,专注于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整体上将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和人民福利的提高。两岸应遵循市场规律,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产品和产业的互补,实行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产业合作,实现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农产品贸易才能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二)把握“大三通”契机,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进一步的发展

实现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有利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可充分实现海峡两岸经济资源有效合理配置,让生产、经济要素在海峡两岸之间流动更加便捷、高效,将为海峡两岸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与好处。“大三通”带来了两岸农产品贸易成本下降,数量增加,加快了两岸相互开放农产品市场的进程。其更重要的经济意义还在于,让所蕴藏的两岸经济合作潜力与能量逐步得到释放,将会形成新的两岸产业分工与合作格局,有利于海峡两岸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与一体化发展。两岸实现“大三通”后,台湾水果登陆厦门由原来的4天到5天缩短为10多个小时,交易量剧增。据中国海关统计,2009年1—5月,厦门口岸进口台湾水果2455吨,货值190万美元,分别是2008年全年的1.5倍和1.3倍。

“大三通”的顺利实施,是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两岸共同努力的结果,两岸都应抓住“大三通”的历史机遇,大力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大陆而言,应采取更便利和优惠的措施,以便于台湾地区农产品的进口;对于台湾而言,也应尽早开放两岸农产品贸易的限制品种,开放岛内农产品市场,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的正常发展。

(三)积极进行探讨,完善两岸政策与经济合作机制建设

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是加强两岸经贸往来和交流合作的客观需要,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长足发展,不仅需要双方在双向投资保障、两岸产业合作、避免双重征税等方便进行磋商,而且对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稳定化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提出了迫切要求。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要从两岸不同的经济制度和体制出发,考虑两岸市场容量、经济规模、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要遵循互利互惠、共同繁荣的原则和逐步推进的步骤,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规划相应的方法步骤。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有助于双方商讨交流合作的重大问题,确定优先领域和重点项目,协调双方的投资和贸易政策,优化经济资源配置,实现两岸经济福利最大化。

(四)加强两岸农业科技合作,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两岸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台湾农业研究有研究资金充裕,研究人员素质较高等优点,而大陆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因此,加强农业信息交流,加快农业科技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两岸农业的对接和发展,

(五)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互惠互利共创双赢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当前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双应站在为民众谋福祉的战略高度,求同存异,紧密联手起来,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加快两岸自由贸易进程。此外,还应完善法规制度建设,加快两岸产业深度合作,建立两岸共同市场,形成新的两岸产业分工与合作格局,逐步实现海峡两岸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互惠互利形成双赢局面。

上一篇:学院信息部述职小结 下一篇:新医疗价格情形下医院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