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软件外包的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时间:2022-09-10 07:28:53

面向软件外包的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通过对高校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实践类课程现状的分析,深入阐述了传统的实践类课程在培养软件外包人才模式下的弊端,探讨了面向软件外包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法。

软件外包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一、引言

软件外包是指发达国家的软件公司将软件项目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发包给提供外包服务的企业来完成,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人力资源不足,或利用承包方较低的人力资源成本来降低整个软件的开发成本。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至今,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重点,发展中国家是主要的服务外包业务承接地。长期以来,服务外包人才短缺问题是制约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瓶颈。随着世界金融危机阴霾的逐步淡化,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但企业也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人才短缺带来的巨大压力。人才问题带来的困扰将使服务外包企业对参与大型项目的承接缺乏信心和底气,因此,培养满足外包企业项目要求的各类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服务外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现状

从目前的软件外包培训渠道来看,我国软件外包人才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培养、企业内部的培训模式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其中,各类高等院校培养的相关专业人才是外包行业最大的潜在资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培养性。当前,全国大部分的高等院校都设立了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但各院校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大致相同,导致了学生就业需求结构性的矛盾,并不能真正适应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的人才需求。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个缺口,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在原有计算机专业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培养信息技术外包(ITO)人才的软件服务外包专业或在专业内设立软件服务外包方向,培养面向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的人才,大部分的院校仍处于立项调研阶段。但纵观国内高校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情况,却普遍存在着与企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的严重问题。如何培养出真正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高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很多高校在建设服务外包专业的时候,对服务外包行业并不完全了解,对外包企业所需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未必非常清楚。因此,许多高校在培养信息技术外包人才时往往只关注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行业所需专业知识的培养。如今,计算机只是开发软件和进行业务操作的工具,而从事软件开发的服务外包企业开发出的计算机软件则可能面向各行各业,因此服务外包企业亟需既懂各种专业又掌握计算机开发工具的人才。

其次,许多高校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现有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无法适应市场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及工作能力的需求。再加上大部分专业教师并没有在软件开发企业开发项目的经历,对软件外包企业的整个开发业务流程和规范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培养效果也并不十分理想,难以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直接可用的人才。企业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对新入职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大量的专业培训和数年的项目参与方能培养出熟练的、合格的服务外包人才。

实践类课程作为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向的核心课程,因此,合理的教学模式的制定对解决以上问题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实践类课程通常是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在当前各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实践类课程的主要形式为与理论课相配套的实验课或课程设计,是理论课的辅助教学工具。然而,在当前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模式下,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弊端。

1.应用性不强,与实际运作项目脱离

目前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基本还是采用“理论课教学为主,实践课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实践类课程虽然很多,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实践内容大多都是验证性实验,规模很小,综合性和设计性也不够强,与企业开发的软件项目脱离严重。

2.缺乏软件开发规范相关知识的培养

为了提高软件开发质量,降低开发周期,增强代码的可重用性和易读性,企业内部的软件开发是要遵循一系列的开发规范的,其中包括命名规范、代码规范、开发文档的编写、测试等,这些往往要占据整个开发工作的70%以上,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及较全面的讲授。

3.缺乏项目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往往只注重个人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团队协作的优势,而这点是与企业实际的软件开发模式不相符的。

4.缺乏对阅读外文文档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课的课程设置上我们往往只关注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语言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外包企业中,这种能力的缺失将给他们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四、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显然,传统的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经过探索,我院对其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增加大量课时充沛的与企业项目相关的独立实践课

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得与企业接轨,适应企业对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从大三第二学期开始增设一些总课时达8周的独立实践课,如Web项目实践、嵌入式系统实践等。由于课时集中而且时间长,因此在这些课程上指导学生做一些与软件外包企业项目相关的大型软件是完全可行而且必要的。

2.开设与软件质量控制相关的课程并在实践课中应用

随着软件行业的成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软件质量保证和相关的规范化开发体制是公司降低整体成本和经营风险的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只懂开发技术的人才是无法直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的,必须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规范开发软件的一系列流程,如开设软件测试和质量管理、软件文档规范等理论课程,并在独立实践课项目开发的各个阶段布置相应任务和要求加以实践。

3.大型实践课以项目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软件开发

为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开发软件的能力,大型实践课项目的开发模拟企业项目组的运作模式,每个项目组分为一个项目经理和数个开发人员,每个人负责若干个需求模块,包括代码编写、测试和软件开发文档的编写,由项目经理统一协调开发进度。

4.开发实训平台辅助实践课的教学

为了大型实践课能更好更有效得实施,我院引进了一套Web项目的实训平台,该平台除了具有资源整合的功能外,还可以设置项目详细的开发流程,每个项目组的学生必须严格按照这个流程完成项目的开发并反馈结果,使得实践课的开展可以得到有效得控制。

5.制定合理的项目考核制度是激发学生高质量完成大型实践课程的关键

因为大型实践课的项目是以项目组的形式开展,因此,原有的以结果作为最终考核依据的形式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建议考核应分阶段进行,考核制度的制定除了依据每个人任务的完成情况,还要考虑在团队化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学生任务和角色执行的难易程度以及组员之间评价的情况。

6.开设外语培训课程,提高学生外文文档的阅读能力

我国软件外包企业的市场主要由对欧美外包和对日外包两部分组成。因此,外文文档的阅读能力是外包企业员工必须具备的能力。为此,我们分别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英语和计算机专业日语两门课程,课程的内容以训练学生阅读项目文档和软件技术开发文档的能力为主。

7.加强对师资的培养

大型实践课对教师的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高校培养不出合格的服务外包人才,很大的程度上是高校既缺乏对前沿的技术的了解,又缺乏有实战经验的师资。因此,在实践类课程中,应大力引进外包企业专业人员去进行教学、实训,解决实训教师极度缺乏的问题。通过与企业专业人员的共同学习、研究和授课,培养学校自己的教师后备力量。

五、总结

高等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学生面向外包项目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设置的合理性对于是否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软件外包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在新的需求下已展现出了很多弊端。因此,为了适应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模式,我们做了很多调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加以验证并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胡大威.校企合作面向欧美软件外包的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通讯,2010,(8).

[2]陈业斌,李颖.对高校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几个问题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7).

[3]陈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思考[N].济南日报,2011-05-30.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分学科设置作业,让学生的闲暇时间学习更具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