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之爱

时间:2022-09-10 06:55:51

对于“柏拉图之爱”的问题,每个人都能说出只言片语——“无性之爱”、“精神之爱”。人们(多是女人)用它去区别那种发生身体关系的爱情,甚至认为它高于有性之爱。一句话,这爱情够“纯洁”。

纯洁与否可不是这么衡量的,在不赞成禁欲的人眼里,只有的心灵,没有的肉身。且这里面有个简单的错误——把爱与性混淆了,或者说以性的有无作为区分爱的标准。这标准,多少有点牵强。爱情就是爱情,它是一种精神生活,性就是性,它是一种肉体生活,它们是两个东西、两件事,不能用其中一个的在场与否去辨别另一个的质量,爱情自有质量。还有一个容易跟爱情混淆的东西,是婚姻,它是一种社会生活,遵循现实原则。爱情、性和婚姻,如果能把这三个东西分开来仔细思量一番,再组合起来时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憋屈与愤懑了。

红男绿女,一夜之欢,那是性,当然不排除欢腾之后产生爱的可能。那爱情呢,什么是爱情,还有那个柏拉图,他是怎么说爱情的?如果如众人所理解——柏拉图之爱就是无性之爱,扒皮去壳,等于说“爱是爱”,约等于没说。柏拉图这个大哲学家不会连性和爱都分不清,更不会把对爱的理解狭隘地框到性上,虽然他认为沉溺肉身会妨碍灵魂把握最高理念。

如果说爱情是一种精神生活,或许我们可以把这句话溯源到柏拉图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哲学家那儿——他用一个故事描述了爱神的出身:阿芙洛狄忒诞生时,神仙们大摆筵席庆祝,丰富神多饮了几杯琼浆就醉了,在宙斯的花园里大睡起来。正巧贫乏神赶来乞讨,这位神所缺的就是丰富,于是一心惦记着和丰富神生个孩子,就跑去睡在丰富神旁边并成功怀孕,怀的就是爱神。爱神成了阿芙洛狄忒的仆从,因为他是在阿芙洛狄忒生日那天投胎的,也因为他生美,而阿芙洛狄忒生得极美。

正因为爱神是丰富神和贫乏神的儿子,所以他一方面像母亲,永远在贫乏中过活,却又有着父亲的品质——永远追求美和善,以及一切可称为丰富的东西。所以爱情是一种欲望,一种把凡是好的东西都归为已有的欲望。

好的东西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好的爱情永远处于未完成的状态。一个人没理由要求20岁时喜欢自己的人30岁时依然喜欢自己。如果他不是在蜕变,如果他没有在岁月中完善自己,如果他还是十年前的心与智,爱怎么办?爱情来了,自然欢喜,爱情走了,责备与埋怨对方实为短视之举,倒是应该审视一下自己,是否走在完善自我的路上,是否已被掏空,空了之后还有没有再度盈满的可能。

当然,这是两个个体之间的爱情,柏拉图的爱,不会如此局限。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爱情,它的对象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美。爱情在柏拉图那里有好多个层次,从最初的美的形体到美的形式,再到心灵之美,之后是行为、制度的美,进而上升为学问和知识的美,最后抵达最高层次的美——美本身。这就是柏拉图之爱的缜密教义:不再像一个卑微的奴隶,把爱情专注于某一个个别的美的对象,某一个孩子,某一个成年人,或是某一种行为,而是凭临美的大海,贯通那个涵盖一切的学问——以美为对象的学问。

奇怪吗,柏拉图之爱,是爱美的意思,这与宗教所说的“博爱”异曲同工。木心说了,耶稣对人类的爱是一场单恋,圣人很苦恼,凡人做不到。生而为人,注定残缺,注定贫乏,也好,残缺才可以投奔完美,贫乏才可以向往丰富。那是一条路啊,永无止境,永无终点。不过想想也就踏实了,何必涅槃,何必成仙,走在有所求的路上,已经是一种福气。怕就怕前面没有东西在指引与召唤,导向占有,人成了囚徒。

但美不会囚禁你,它只让人日渐开阔,直到“凭临美的大海”光涌到来。爱什么求什么呢?还是爱美吧!对美本身的追寻与观照,是一个人最值得过的生活,是为柏拉图之爱。

上一篇:赢得政府与央行的角力安倍开动印钞机 下一篇:南方不适合集中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