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景观设计中的形态要素

时间:2022-09-10 06:45:00

浅析景观设计中的形态要素

内容摘要:景观设计之中,囊括了许多构成元素,例如:听觉元素、触觉元素、嗅觉元素等等方面,但对人的影响较为直观、刺激感较强、作用较大的,还是景观中的视觉形态要素。通过对此的分析,来解读景观,也通过视觉形态要素这一视角来对设计进行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景观、视觉形态、形态要素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1景观中视觉形态的构成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景观是由多种不同元素所构成的,其中包括:气候、地形、植物、水、构筑物、等等。所以人们眼中的景观是由诸多元素组合而成,不同的组合方式、不同的构成元素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刺激感。景观视觉形态,从愉悦身心的角度上来讲更多的是探讨其美学价值,将景观与艺术相结合,突出美的特点。通过不同的归属性的总结,可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景观视觉形态。

(1)规则形态和自由形态

规则形态,就是通过对称的图形来组织景观。设计中小到铺装石材的摆放形式、景观构筑物的具体样式,大到景观的平面布局,都是依据规则的几何形式来入手设计的,力求一种规整感和统一性。自由形态,就是在形态的组织方面达到一种均衡,通过全局在数量、比例、动线节奏的统筹中,去追求达到一种相对的平静和稳定。这种形态没有固定的实现手段,随意性较强,但是从整体上来讲能够形成一定的稳定感。

(2)直线形态和曲线形态

此种分类方式是通过形态中的构成元素来界定的。直线形态,就是在一组设计之中,从平面布局、小品形式等方面,大量的应用直线元素来组织景观,呈现出一种硬朗的景观感受。曲线形态,是在设计之中应用不同的弧线元素来组织景观,呈现出一种具有动态的、委婉的景观感觉。

(3)硬质景观形态和软质景观形态

[ 朱明. 胡希军. 熊辉 《浅析城市硬质景观设计与发展》 于 《山西建筑》 2007年4月第十期

]硬质性景观形态是英国人M・盖奇(Michael Gage)和M・凡登堡(Maritz Vandenberg)在《城市硬质景观设计》首次提出并使用的,其含义就是区别于由植物所构成的软质性景观来进行论述。即将景观分成由植物、自然水体所组成的软质景观形态,以及与之相反的介质所组成的硬质景观形态两大类别。硬质性景观形态可包括:铺装、台阶、围墙、景观设施及雕塑等几个方面。这些元素更多的反应人的主观性,对视觉做出更为直观的刺激感。

(4)自然景观形态和人工景观形态

自然景观形态,指在自然条件的影响与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摸的形状姿态。它的出现是不以人意志而转移来存在的,如山的形状,起伏的高低;树木的分布情况、生长的茂盛程度;溪流的湍急、流势的转弯大小等。人工景观形态,指通过人类有意识地的组合或对景观的构成活动所产生的相应的作用。这种形态是在人们有意识、有目的性的作用下所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景观形态,其首先追求的是使用功能性,其次才是审美价值。

在景观的平面布局中,地块的视觉形态应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在其中选用规则形态、自由形态中同时还可以伴随着直线和曲线的造型元素,根据不同的场地基本条件和基本定位来应用不同的元素,共同构成完整的景观平面造型。

2景观中视觉形态的层次性

视觉形态的组织应符合人的观赏习惯,在整体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种层次性是与人们的视觉宽度相一致,使人们看起来更加舒适,减缓视觉疲劳。景观视觉形态的塑造,就像城市的天际线,通过不同的高程变化来达到形态的丰富,同时满足了人们不同视域的观看要求。在景观设计之中,不同植物配置造景手法,也是应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有时在草坪中会有一些低矮的花卉,与绿色草地相映衬形成颜色中的反差;草坪之上一些成组团的灌木成为人们欣赏的视觉焦点;之后还有与之相映衬的开花植物成为相配合的背景植物;最后又有较高的乔木成为视觉底景,层层推进,以这样的植栽形成组团聚落,塑造景观视觉形态的层次性。

(图1)植物的层次性

3景观中视觉形态元素基本构成的关系

我们在几何学中,可以将无数种的形状进行分析、归类、合并,总结出以下几个重要的基本视觉形状:圆、三角和正方形。我们可以说,这几种基本形状是形形不同几何形状的母体,是由以上这三种形状转化发展而来的。在这种属性归类的思路之下,我们又能将基本几何图形进行归类,分成规则视觉形态与不规则视觉形态。

三角形和正方形我们可以说是一种规则的视觉形态。规则的视觉形态主要是指各组成元素之间采用相对平衡和相对秩序的方式相互之间关联、从而组织出一种视觉形态。这些视觉形态在人们眼前的表现上可以说是恒定的,是通过一条或多条轴线的对称表现出来。圆表现出的是一个集中性的、向内收纳性的形状,在它所处的环境中,通常是平稳的、以自我为标准的。如果把一个圆的视觉形态放在某空间的中心,它会将加强空间内在的向心性,将圆与具有方向性的线相互融合,或者是沿着圆的边际设定一个形状符号相结合就可以在其中引起一种具有指向性的方向和运动感。

不规则的视觉形式是指那些各组成部分之间在性质上不同、没有相互对应的关系,并且以一种不稳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不规则的形式一般情况下是不对称的,但是和规则的形式相比更加富于方向和指向性。它们的出现可能是通过在规则形式中减去不规则视觉形态而产生的,或者是规则视觉形态通过不规则的构图所呈现出来的。

许多的形式,都可以理解成是通过基本形状的推导而来的,这些变化来自于基本实体一个量度或者是多个量度的处理,或者是构成元素的增减而产生的,影响其整体的变化。在《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这本书中,就此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

(1)量度变化――通过改变一个或多个的量度,一种形式就发生变化,但是作为某一形式类型的元素改变之后的视觉形态仍然可以保持原本的形态感觉。

(2)减少的改变――种视觉形态可以通过削减少体量的方式进行改变,因为不同的减少程度,视觉形态可以保持原本的特性,或者是变成另一种视觉形态。

(3)增加的改变――一种视觉形态可以通过其容积上增加元素的方法取得改变,增加过程的元素的数量和相对规模的变化决定了原本视觉形态的性质是被彻底改变还是延续和发展。

4景观中视觉形态的组合方式

景观设计的组合方式是景观视觉形态采用不同的组合类型,来体现景观对人视觉上不同的冲击力的一种手段。在对所涉及内容的编排上采用恰当的表现方法,能够更加准确的表达设计的含义。组合方式在设计中总的来说,能够起到提纲挈领性的作用。景观视觉形态的结合方式主要采用轴线、对称、等级、韵律的方法,作为区域景观的协调手段。

(1)轴线:由景观中的首末为基点,首末相连接而组成一条看不见的线,景观视觉形态要素在其中以对称或者是平行的方式进行组织。

(2)对称:通过一条镜像线或者是一镜像个面作为一个标准的中心,通过这条线或这个面来描绘景观视觉形态,形成一种相对应的构成方式。

(3)等级:此种方式是由两个方面所组成,一方面是体量、大小方面的主从关系,来体现出这种等级性关系;另一个方面是通过对空间大小的感觉,展现出等级性。

(4)韵律:也就是展现节奏感,能够表现出一定的重复性或是一种方向感,将某一视觉形态依据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

在景观的设计中,是基于韵律感作为整体基调定位的,可以由中轴对称的组合形式起头,再以富于节奏感和协调感的自由平衡形式构成其他地块,使整体的景观设计在基地大范围形态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相稳定和协调的状态。景观节点的设计中的符合一些规律,比如在组合方式中,要根据具体的场地现状来做出合理的判断与选择,在功能满足的大前提下对组合的方法进行穿插,不同节点之间应根据性质、景观组合体量的大小以及不同的视觉感受进行协调,组织出最为合理的视觉形式将其展现出来,要让整体的景观节点强弱均衡,使人们游览其中之时不会感到视觉上的乏味,又惊喜连连。

5结束语

景观的设计就是通过有意识的环境组织,来吸引人们参与其中。造景的设计过程,相应的就是构成一种视觉上的画面感,使眼睛所见景色与人们的大脑所想象的画面达成一种共鸣,满足人们对美感的追求。我的论文主要就是希望通过对形态要素的研究,设计出好的景观,给人们从身体和精神上带来轻松与愉悦感。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7

[2]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浙江: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1

[3]程大锦.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第二版)[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9

[4]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2

[5]诺曼K・布恩.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7

上一篇:建筑入口空间处理手法分析 下一篇:探讨加强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