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入口空间处理手法分析

时间:2022-10-29 10:21:54

建筑入口空间处理手法分析

摘要 本文对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与研究,着重探讨建筑入口空间常用的处理手法。

关键词建筑入口空间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入口空间是由一系列有关空间组成的一个过渡空间,它不是一个孤立的平面形态的开口,而是一个有“进深”的,并且与整个区域环境相协调的,入口空间不仅控制着物质空间从外向内的转换,同时也控制着人的心理空间的从外到内的转换。

建筑物的入口不仅是指门、门洞这一点状场所或线状的空间概念,还包括入前的前言空间和入后的后续空间,是由引道、庭院、广场以及门庭、过厅、通道等相关空间元素组成的空间场所

一、入口空间的历史渊源

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地域文化的入口空间发展也体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国内外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区别。

国外入口空间的发展可以说是建筑入口的发展,更为注重尺度和形体塑造。古埃及一般群体建筑的入口是由高大的梯形墩台成对而立,中间形成长长的门洞。这一方面是由于施工水平和建筑材料所限,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室外宗教仪式的需要。以埃及荷鲁斯神庙的入口空间设计为例,这个全埃及目前保存最好的神庙有179米长,前端有79米宽,神庙大门高36米,上面雕刻着鹰神荷鲁斯和妻子哈特尔,从正面看过去宏伟壮观。对于神庙的建造者而言,塔门具有对外宣示的表情,塔门是被当作真正的建筑立面来审慎设计的。高大的梯形墩台成对而立形成的塔门是神庙外观的典型特征,很远就可以看到这一入口标志,它被认为是“圣天际线”的象征,有些象形文字把它称作“太阳在地平线上升起时两边的群山”。

中国入口空间的发展主要是注重群体建筑的空间,讲求空间的组合,序列等艺术要求。我国古代的宫门往往有多层门组合,形成一定的空间序列。宫门是具有防御性、等级性、礼仪性的入口空间。以明、清两朝皇城的正门天安门为例,它位于北京城的传统的中轴线上,高34.7米,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

二、入口空间的处理手法分析

1、空间的对比与变化

空间的大小、高低、形状以及开敞或封闭的程度,首先必须适合于功能要求,但是如果能巧妙的利用功能特点,在组织空间时有意识的把大小、高低、形状、开敞与封闭程度不同的空间连接在一起,就可以借空间的强烈对比而获得某种效果。

我国古典园林及建筑特别善于封闭与开敞对比的手法来取得效果,例如苏州园林,它的入口部分空间不仅曲折狭长而且还十分封闭,但到“绿荫”处却十分开敞,至此,被极度压抑的视野一下开阔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对园林的好感。

我们很多现代建筑设计在片面的强调所有空间都需宽敞的思路影响下,致使建筑组合因失去对比而流于空旷单调,大而不见其大。例如广州某别墅设计,打破大众思路,大胆的把入口部分处理的很狭窄、很封闭,从而使内部空间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取得了很好的设计效果。

北京西郊紫竹公园南门的设计吸取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传统手法,为避免开门见山,在入口部分处理意以售票房与院墙形成一个前院,游人在入院前须经过这个比较封闭的空间,待进入园内便可借它与园内辽阔的自然空间相对比而顿觉开朗。

二、内外空间的过渡

室内外空间的衔接也不可以太突然,为此在由室外进入室内的入口部分也需要插入门廊(一种介于室内外之间半开敞式空间)和前厅这两种过渡性空间,使得室外经过它进入室内就不致产生突然的感觉。

日本建筑往往采用丰富细腻的手法形成内外空间过渡的层次性,从而达到室内外的交流融合,体现出对人与自然整体关系的把握。室内外严格的壁垒被弱化,亦内亦外的入口空间具有半开放的领域性,可以形成诸如凝思关照的场地,等候接待的礼仪空间。以安藤忠雄的水之教堂为例,L形的独立墙体包围着教堂背面,人们无法直接进入教堂,只能沿着这长长的墙行走,唯有玻璃方法作为入口标志,随着行进而不断放大,更增添了人们期待的心情,只有在墙尽头的开口处转过180度,入口才呈现在眼前,入口空间序列达到高潮。

中国美术馆,由室外经过门廊、前厅再进入广厅,室内外空间有良好的过度,从而那观众很自然的由室外引入室内。北京饭店新楼入口部分的处理也是这样,即由室外进入室内需经过门廊和前厅这种过渡性空间。

三、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在分割空间时有意识的使被分割的空间保持某种程度的联通,使处于某个空间的人可以看到另外一些空间的景物,从而使空间彼此渗透、互相借鉴,这样就会大大的增强空间的层次感。我国古典庭院建筑和西方近现代建筑都十分重视这种手法来丰富空间的变化,并且去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牌楼,没有任何功能价值,但许多大型建筑都会利用它来分割空间而增加层次感。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建筑群前,通过两重牌楼去看金刚宝座塔,便可借空间的层次变化而使人感到空间的深远。

由于结构和技术的发展,近代许多建筑往往把底层处理成透空的形式,并在建筑的周边建造许多景观和活动场所,使得人们可以透过底层从这一侧空间去看另一侧空间内的景物,从而使建筑物两侧的空间相互渗透。

以广西大学的校门入口处的综合楼设计为例,透过底层入口处架空,使得人群在校门入口处即可以看到校园内部的景致,内外空间相互流通,建筑入口空间展现了一种很好的开放性、包容性。

四、空间的引导与暗示

在一些复杂的空间组合中,由于功能和地形的限制,可能会使某些比较重要的活动空间所处的地位不够明显和突出,不易被人们发现。另外,在设计过程中也可能会有意识的把某些趣味中心置于比较隐蔽的地方,而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在以上各种情况下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人加以引导或暗示,从而使人与不经意中沿着一定的方向从一个空间依次的进入另一个空间,直至把人引导至预定的目标。

广州东方宾馆门厅,为了把旅客引至夹层的休息厅,特在门厅内设置一步露明的旋转楼梯。

上一篇:旋挖钻机的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下一篇:浅析景观设计中的形态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