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楼板层施工技术研究

时间:2022-09-10 06:42:31

钢筋混凝土楼板层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为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防震性能,在民用建筑中普遍设计应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本文从钢筋混凝土楼板层的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三方面探讨了钢筋混凝土楼板层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楼板层;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一、楼板支护支撑体系施工 

由于楼板支撑钢度不够,梁板支撑钢度差异或模板挠度过大,在和载作用下变形沉陷,再是施工期间的过度震动使支撑刚度变异部位多次发生瞬间相对位移,或者没有在混凝土获得足够度之前而过早拆模,而在楼板顶面会出现断断续续细小裂缝,在个别位置甚至较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未能及时测定混凝土强度。规范中已明确规定混凝土的早拆强度,所以在模板拆除前对楼板混凝土强度进行评定(如压试块或回弹测试),而在实际施工操作中,施工者往往人为规定混凝土的拆模时间。不综合考虑混凝土的水泥、骨料品种、外加剂类型等自身特征和气温等环境条件影响。楼板上施工荷载中,拆模后的楼板立刻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例如:成束吊运并平行于支撑带堆放的钢筋,集中堆放的模板,置于跨中的设备,砌筑用的材料和人员等,这些荷载常超出了控制荷载,导致支撑带处的负弯矩超过混凝土开列弯矩,产生裂缝。针对以上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模板及支撑体系要有足够的钢度,楼板模板支撑的时距要适宜,控制在900mm 以内,并在纵横双向分别设水平支撑两道至三道和剪力撑一道。若要提早拆模,可在楼板混凝土中掺用复合高效减水早强剂,因其3d 强度比普通混凝土增加30%,7d 强度可达90%,控制施工荷载,以及集中吊运堆放和超过楼面允许负荷,严防吊物冲击楼面。 

二、钢筋绑扎与线管敷设 

(一)钢筋绑扎

负弯矩钢筋设置通长马凳,其间距不宜超过600mm,确保钢筋网片上下距离及上排钢筋保护层。板底钢筋保护层厚度按照设计、规范要求施工,从梁、墙边第一道钢筋开始垫设,按照600mm的间距,梅花式布置,且垫块数量每0.8m2不少于1个。悬挑板阴角阳角处按设计要求增设大于7Φ12 放射筋防止开裂。钢筋材料调运时,尽量避开板跨中间,最好放在墙及梁所在位置。在放钢筋时先在下面铺设垫板,避免材料吊放时的集中荷载破坏。楼板墙开洞应按图纸设计要求增加洞口加筋补强,防止洞边及脚部出现裂缝。 

(二)线管敷设

楼面板内不应预埋水管。当预埋其它管线时,管线应尽量布置在梁内,当楼板内需埋置管线时,线管应敷设在板上、下两层钢筋中间,且宜与钢筋成斜交布置或平行于板短跨方向。线管敷设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线管交错叠放。线管在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当两根以上管并行时,水平间距不宜小于50mm,沿管方向应增加Φ4@150宽500mm的钢筋网片,做到在应力集中部位有双层布筋。线管直径大于20mm时宜采用金属导管。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管线交错叠放,必要时宜在管线处增设钢丝网等加强措施。电线、电缆导管直径大于20mm时宜采用金属导管。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并坚持一次抹面压光成型。

三、混凝土工程施工 

(一)混凝土材料控制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导致各商品混凝土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混凝土掺加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应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混凝土厂商的行业管理,促使商品混凝土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另一方面使用方在订购商品混凝土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混凝土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混凝土的品质,导致混凝土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混凝土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二)一次抹面压光

使用水灰比过大或水泥和水用量过大的混凝土浇筑楼板,会使混凝土在凝结早期即出现沉缩裂缝。这是因为,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或水泥和水用量过大,浇筑后混凝土水分蒸发快,混凝土的塑性坍落受到模版或顶部钢筋的抑制,混凝土又正处于塑性状态,使其无论体积变化抑或温度变化均产生收缩现象。在保证混凝土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有时采用同时增大水泥和水用量的方法来获得大的坍落度以便于振捣。这将使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产生干缩裂缝,若不及时抹平、封闭裂缝,将留下大量永久性裂缝。因此,必须严格按配合比施工,不得随意调整水灰比和坍落度。施工中注意及时覆盖,在混凝土终凝前做收水和一次抹面压光成型,以保证工程质量。 

采用一次抹面压光技术,由于增加了压实的遍数,会使混凝土结构的面层在终凝前即已形成坚硬的外壳,不仅能从根本上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质量,而且还能节约材料,为日后正确判断混凝土质量及分析质量问题成因提供直接依据。在施工中,使用一次抹面压光技术应注意以下问题:(1)在混凝土浇筑时控制其标高略低于面层标高。一次压光面层采用1:1.5(水泥:砂子)的干晒料,砂子选用中砂。(2)采用同一产地、同一品种、同一标号的水泥,保证其色彩及强度。(3)抹面遍数以4遍为宜,压实压光,并在混凝土终凝前不断地消除初始裂缝,形成密实平整的表层。(4)注意混凝土压光后的养护工作,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增长,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三)混凝土的搅拌

因为夏天在施工现场温度会更高,混凝土在施工现场进行搅拌直接入模,为了入模时混凝土的温度不会太高,可以对要进行搅拌的砂石进行遮阳降温的措施,温度很高时也可以对原材料洒水对其降温,在放置袋装水泥的仓库一定要在阴凉处,不能有太阳的直射,还要保持通风流畅,每两个小时要对搅拌机加一次水,运送混凝土的输送管要用麻袋覆盖上,同时洒水进行保湿。

(四)振捣与坍落度控制

混凝土入模完成后,首先使用振捣棒进行振实,再用振捣棒把混凝土表面振捣平整后,再用装有砂子直径在一百八的钢管在混凝土表面反复滚压,使用人工进行抹平。在进行浇筑混凝土之前,要先对塌落度、入模温度以及水灰比例进行检测,在刚开始建筑的时候要每隔一个小时对混凝土塌落度检测一次,当混凝土稳定后,每2到4个小时对混凝土进行一次检测。对混凝土入模后的温度要每个工作班不少于两次的检测。

(五)做好养护工作

浇筑完混凝土也振捣完毕之后,马上使用塑料薄膜把成型的混凝

土盖上,开展保水养护七天以上。要注意混凝土施工现场的环境,在比较干燥的环境中或者通风口处要加强混凝土的保水措施,避免混凝土内水分蒸发流失的够快,导致混凝土早起裂缝的出现。为了使混凝土接近或者保持在饱和的状态下,就要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使水化速度达到最大值,获得的混凝土强度更高。在同样进行养护混凝土湿度的状态下,持续进行洒水养护或者盖草袋子进行养护所获得的混凝土,比正常养护下的混凝土强度更高。尤其是在混凝土在浇筑振捣之后,其内部会释放热量时适当的进行洒水养护,能够促进水化速度。这样做既可以减少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最高值,还可以增强其强度。特别是掺入了减水剂的混凝土在养护时更需要确保养护时间的充足。浇筑完成后的4到6个小时内,可能会有塑性裂缝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因此还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至少两次的亚光。

参考文献

[1]陈刚,杨春.试论大面积混凝土楼板的无缝施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8期.

[2]牛欣欣.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板技术的优点及应用[j].河南建材,2012年6期.

上一篇:浅谈谈固大街穿石德铁路框架桥排桩施工工艺 下一篇:浅析低碳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