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方案对比分析

时间:2022-09-10 06:34:34

隧道施工方案对比分析

摘 要:本文结合某隧道的具体工程,提出了三种施工方案,对施工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其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的合理性,为隧道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奠定基础。

关键词:隧道;施工;方案;分析;对比;优化;台阶法

中图分类号:TN312+.2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介绍

某隧道位于阴山山脉东端,内蒙古高原南缘之大青山低中山区,隧道洞身穿越印河与大黑河的分水岭,山脉横亘东西,山体浑厚,间歇性宽沟谷蜿蜒曲折,地面高程1512~1710m,相对高差50~170m,隧道最大埋深约130m,进口为洪积区,地形开阔平坦,进口山坡坡度相对较缓,自然坡度5°左右,出口位于大黑河右岸斜坡区,由于大黑河下切作用强烈,山坡较陡,自然坡度15°~40°。隧道DK529+500至DK532+700多成高平台,并有火山口凸起或凹陷于平台之上,有的已剥蚀成桌状山,在平台边缘形成陡坎,山体整体呈平缓宽阔梁峁及平台景观,DK525+200至DK529+500段山高沟深,沟谷受季节性水流冲刷严重。隧道通过地段总体基岩,局部缓坡处及支沟有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不大,植被生长稀疏,其间支沟稀少。隧道起讫里程DK525+080~DK533+230,全长8150m,为双线隧道。全隧道除出口段2861.38m位于4500m的曲线上外,其余均位于直线上,洞内线路纵坡除进口端920m的3‰上坡外,其余为3‰的下坡。

2 方案对比

2.1 中方案

该方案自方案比选起点DK515+500引出后,上跨既有京包线和印河后,沿既有线右侧山坡而行,线路在白道梁、小东村、小西号北侧通过,于大西号南侧穿越岭隧道(6.99km),在马盖图乡南营子村东南侧出越岭隧道后,沿既有线右侧山坡布线,在姑家堡线路自华电卓资电厂北侧边缘通过至方案比选终点DK543+500。隧道6.99km/1座。该方案隧道总体埋深相对较浅,经过地层为第四系洪积黏性土夹碎石土,厚10~20m,基岩上第三系玄武岩、泥岩夹砾岩及花岗岩。隧道进口地势低洼,线路总体走向与冲沟平行,进洞前约500m为挖方路基,进口约有700m的隧道浅埋段落位于第四系的洪积地层及基岩风化层中,围岩为Ⅴ级,受地形影响,地势右高左低,右侧坡面积水不易顺利排出。隧道通过围岩级别以Ⅳ、Ⅴ为主,占隧道总长的52.8%,因此,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差。

2.2 南方案

该方案自比选起点DK515+500引出后,上跨既有京包线和印河后,沿既有线右侧山坡西行,在白道梁东侧折向西南方向,线路自白道梁南侧、正湾村北侧通过,在康家湾村南侧穿越岭隧道(8.150km),于马盖图乡南营子村南侧出越岭隧道后,沿既有线右侧山坡布线,接至方案比选终点DK543+500。隧道8.150km/1座。该方案隧道经过地层为第四系洪积黏性土、碎石土、上第三系玄武岩、泥岩夹砾岩、太古代花岗岩。洞身最大埋深130m,最浅埋深为44m,洞身主要位于玄武岩及花岗岩中。总体上隧道围岩以Ⅱ、Ⅲ级为主,约占隧道总长的69%,因此,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

2.3 北方案

该方案线路长25.404km,隧道11.72km/1座。隧道经过地层为第四系洪积黏性土、上第三系玄武岩、泥岩夹砾岩,太古界大理岩。泥岩具膨胀性,大理岩具轻微的岩溶现象,主要为小的溶孔、溶隙等,隧道进口位于第四系洪积黏性土层中,土层厚10~20m,,隧道洞身在七苏木至公忽洞附近经过较长的冲沟,隧道埋深浅,地层上部为粉土夹碎石,厚10~15m,下部为泥岩夹砾岩,物探资料显示该段洞身地层破碎,富水。总体上隧道围岩以Ⅳ、Ⅴ级为主,约占隧道总长的58%,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差。

3 方案分析

3.1 工程条件分析

三个方案中,南方案(DK)越岭隧道进出口条件较好,中方案(C39K)越岭隧道进口地形平缓,需作明洞接长,工程条件差,由于隧道进口处地形平缓,隧道进口前挖方路段长约500m,存在风吹雪病害,出口条件和DK方案相当,北方案(C42K)越岭隧道进口工程条件略优于中方案进口条件,出口存在较长段落浅埋地段,地形条件极为不利,地质条件差。工程地质条件南方案最好,中方案次之,北方案最差。

3.2 经济方案分析

从总工期来说,北方案工期最长,中方案和南方案相当。南方案(DK)工程条件最优,工期适中,病害较少,因此八苏木至马盖图段越岭隧道推荐南方案(DK),即8.150km越岭隧道方案。

4 隧道主要设计内容

4.1 衬砌支护设计

按喷锚构筑法技术要求设计,隧道均采用曲墙带仰拱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喷锚支护,衬砌及支护参数设计详见表3-1,喷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Ⅳ、Ⅴ级围岩于每立方喷混凝土中掺加1.2kg的聚丙烯纤维,纤维的化学物理性能指标应满足相关设计图的有关要求。进口DK525+080~+180段为Ⅴ级围岩洞口浅埋段,考虑地震设防要求,采用Ⅴ级围岩加强衬砌钢筋混凝土结构,全断面设1榀/0.6m的I20b型钢钢架。为确保进洞安全,DK525+080~+110段拱部设置一环φ108大管棚超前预支护,长30m,环向间距0.6m,并注水泥浆填塞管体,结合钢架和大管棚的设置,拱部设φ42超前小导管,与大管棚交错布置,小导管长3.5m,环向间距0.6m,并注水泥浆,其余地段结合钢架拱部设φ42小导管超前预支护,小导管长3.5m,环向间距0.4m,并注水泥浆。

洞身DK525+180~+300段Ⅳ级围岩埋深较浅,采用Ⅳ级围岩加强衬砌钢筋混凝土结构,拱墙设1榀/m的I18型钢钢架,局部破碎地段拱部设φ42小导管超前预支护,小导管长3.5m,环向间距0.4m。洞身DK525+300~+360为Ⅳ级围岩深埋段,采用Ⅳ级围岩一般衬砌钢筋混凝土结构,拱墙设1榀/m的I18型钢钢架。洞身DK526+420~DK527+250为花岗岩与玄武岩、泥岩夹砾岩不整合接触带,采用Ⅳ级围岩一般衬砌钢筋混凝土结构,拱墙设1榀/m的I18型钢钢架,结合钢架拱部局部设置φ42超前小导管预支护,小导管长3.5m,环向间距0.4m。洞身DK527+250~+755段Ⅳ级围岩地段,位于具中等膨胀性的泥岩夹砂岩地层,采用Ⅳ级围岩膨胀岩衬砌钢筋混凝土结构。全断面设1榀/0.8m的I18型钢钢架,结合钢架的设置拱部设φ42小导管超前预支护,小导管长3.5m,环向间距0.3m。

4.2 辅助坑道设计

本隧道采用钻爆法方案设计,工期按30个月左右控制,辅助坑道方案有两个,其一为平行导坑全长贯通,平导设于正线隧道右侧,辅助正线施工,并结合运营、养护及防灾要求设计为永久性结构。其二结合地形条件考虑在南梁子村、土卜子村设二座无轨运输斜井方案辅助正线施工。

4.2.1 平导方案

采用贯通平行导坑辅助施工。平导长8150m,平导始终超前正洞施工,在起预先探明隧道地质状况的同时,进出口平导分别通过施工横通道担负三段正洞施工任务,以缩短隧道总工期。选用通行H178型三臂台车、布设直径为1.3m两根风管以及双车道无轨运输净空要求拟定平导内轮廓,施工横通道采用平导断面形式,以满足三臂台车通行要求。

4.2.2 无轨斜井方案

南梁子斜井:位于南梁上村附近,线路交点为DK527+800,与线路平面交角为60°,坡度11%,斜井长度573.09m。沟谷开阔,洞口地形平坦,有乡村小路通达。斜井通过地层以岩性泥岩夹砾岩、玄武岩风化层。土卜子斜井:井口位于土卜子村山前的斜坡上,线路交点为CK529+900,与线路平面交角为45°,坡度10%,斜井长度903.94m。洞口地形较为平缓,有乡村小路通达。斜井通过的地层主要为花岗岩、粉土。斜井选用通行H178型三臂台车、布设直径为1.5m两根风管以及A25沃尔沃自卸汽车通行净空要求拟定斜井内轮廓,衬砌内净空为:净高5.9m,净宽5.0m。

4.2.3 方案比选

平导方案:施工总工期为31.5个月,超前施工探明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状况,辅助正洞施工加快施工进度;平导可作为运营期间的排水、防灾救援、检修维护通道;贯通平导方案工程量较大,投资较高。平导同时施工三个掌子面,施工通风及施工排水组织复杂。无轨斜井方案: 施工总工期约30.06个月,斜井可分流部分弃砟,减少洞内施工运输干扰,工程投资较平导方案小。南梁子斜井按永久性工程设计,可作为运营期间的防灾救援、检修维护通道及紧急疏散通道。

4.3 辅助坑道断面的拟定及衬砌支护设计

斜井按无轨运输单车道设计,采用瑞典沃尔沃公司生产的A25沃尔沃自卸汽车的外形尺寸,通风管、排水管和高压风水管的布置以及人行道的宽度,同时满足Boomer H178三臂台车、混凝土输送泵进洞的要求等因素拟定,净空尺寸5.0m×5.9m(宽×高)。辅助坑道较长时,按约200m设错车道一处,错车道长20m,并在两端各5m范围内与单车道断面过渡,错车道断面净宽按在单车道断面基础上加宽3.11m考虑。辅助坑道在隧道主体工程竣工后,在保证隧道安全的前提下,作如下处理:整理排水系统,使水流畅通无阻。横洞应有完整通畅的排水系统,封闭前应结合排水需要,先做暗沟,并应设置检查通道。斜井有水时,应将水引入隧道侧沟。土卜子斜井在洞口及辅助坑道与正洞连接处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片石封闭,厚度不小于3m,并对地表进行恢复。

4.4 洞内设备

洞内铺设普通框架型板式无砟轨道。洞内两侧均设置通信、信号与电力电缆槽,具体按有关专业要求设置。根据有关专业要求在隧道内设置固定照明施。在救援通道内设置应急疏散标识和应急照明,应急疏散标识、紧急呼叫电话标示牌处应设灯光照明和应急照明,指示两个方向分别到洞口或紧急出口的整百米数。隧道内设综合洞室32处,综合洞室内预留余长电缆腔,洞室单侧间距为500m。洞室沿隧道两侧交错布置,若遇衬砌断面变化处可适度调整其位置,左侧综合洞室预留检修梯车洞。根据对围岩和支护量测的变形规律,确定二次衬砌的施做时间。一般情况下,二次衬砌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做,浅埋、偏压及特殊地段应及早施作二次衬砌。

4.5 施工组织设计

采用钻爆法施工,由正洞进口、出口及斜井掘进,采用H178三臂台车开挖,围岩完整地段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围岩较破碎时可采用台阶法施工。本次设计按两正洞洞口及南梁子斜井3个工作面同时铺设无砟轨道道床设计。按上述施工指标工期如下:施工总工期30.06个月,含施工准备和铺设无砟轨道道床时间。仰拱宜超前拱墙二次衬砌,其超前距离宜保持3倍以上衬砌循环作业长度。仰拱施工前,必须将隧底虚碴、杂物、积水等清除干净,超挖应采用同级混凝土回填。仰拱施做应优先选择各段一次成型,避免分部灌筑。仰拱施工缝和变形缝应作防水处理,其工艺及要求同衬砌拱墙的施工缝及变形缝。

4.6 环境保护措施

隧道施工便道、工棚及作业场的布置应尽量维护自然面貌,占用荒地亦应少开挖、少刷方,以保护山坡稳定及自然植被。施工便道、施工工棚及作业场的设置,应尽量维护自然面貌,减少开挖。工程竣工时,应修整、恢复受到破坏的植被。弃砟坡面进行复垦或绿化,坡脚进行挡护,确保碴体不流失,减少弃砟对行洪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做好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工作。施工前应及早保护当地人畜用水资源。隧道施工排水应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隧道施工排水采取清污分流,加强施工污水处理,避免污染水源、影响周围人蓄饮水;对施工便道的引入、洞口场地布置等应严格规划,避免造成水土流失,污染环境。

结论

根据方案和地质状况采用钻爆法施工,由正洞进口、出口及斜井掘进,采用H178三臂台车开挖,围岩完整地段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围岩较破碎时可采用台阶法施工。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地层适应性。从应用效果看,通过优化确定台阶法先进的施工工艺和合理的工序间距,上下台阶实施平行作业,施工效率高,保证了每天平均开挖进尺3~4m,围岩变形也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实现大断面隧道的安全、快速施工。

参考文献

[1]宋飞,赵法锁,李亚兰.石膏角砾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3).

[2]宋岳,徐建闽.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泥质膨胀岩工程地质研究[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1(1).

[3]李建华.太行山隧道Z5标膏溶角砾岩工程特性研究阶段报告,2005.12.

[4]张俊兴.强风化膏溶角砾岩隧道施工技术.2007-第四届中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

[5]许再良,赵建峰,王子武.太行山特长隧道综合勘察技术的应用与效果[M].铁道工程学报,2007第10期.

上一篇:浅谈当前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 下一篇:对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