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高年级学生语文探究性预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10 06:19:18

谈中高年级学生语文探究性预习能力的培养

一、确定改革课型的背景:

1、必要性:国家提出新课程改革要求,制订了各科新课程标准指导改革。全国都在探索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改革。外面的课改世界已经一天比一天精彩,尤其山东考察让我们目睹了许多课改成功做法,那些走在课改前列学校中的孩子,已经将自己的视野和思绪放飞于广阔的天空,而我们的孩子视野和思绪只能在一间教室中碰撞,事实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改不行了。

2、怎么改: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板块都散发出成功的芳香,让我们充分认识预习的重要性。可是再好的经验,是最适合他们本校的、适合初中学生学习水平和学校各方面实际的,包括各种管理机制作为有力保证。经过反复审视、思考,寻求我校改革出路。

3、学校实际:(1)、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有限。(2)、小学开设的学科全,课节多,单拿出预习课节是不可能的。(3)、农村小学教师任教科目多,如果出预习学案,教师的时间都难于保证,况且学校分散、经济状况差,复印问题解决不了。(4)、我校98%都是走读生,教师指导下的有效预习时间不能保证。

4、找出路:近几年来,全校教师对课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务实创新的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完成了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学设计观念实现了三大“转变”:由教师的教为本位的教学观转向以学生的学为本位的教学观,由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价值观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价值观,由以静态教案为本位的备课观转向以动态为本位的设计观构建;构建了新课程理念下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法、策略及操作样式;充分发挥了以“发展”为核心的“进步评价”的激励功能。但是,我们深切地感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不彻底。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来自他本身的需要,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课堂教学设计要从研究学生入手,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点、兴趣点和困惑点开始。在积极总结反思探索历程的同时,最后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确定:中高年级“课前自主预习——课上合作探究展示”的改革课型(1)居于预习的重要性,我们必须要贯彻预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交给学生预习方法。将预习任务确定为家庭作业。(2)课上主要是沿着预习主线交流展示、提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引导者、合作者。

二、改革探索内容及具体实践操作

(一)学生预习现状的分析

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掌握学生现有预习情况,找出学生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思考并找到对应策略。分析的焦点是小学生预习效率不高的原因所在,求解的是提高预习有效性的方法,为实施改革课型奠定基础。

(二)探究学生预习能力培养

1.预习习惯的养成。重视进行有效、高效预习方法的指导。加强指导,掌握方法,重视教师的指导,在实践中使学生逐步掌握预习的正确方法。

重视检查、反馈机制的正常运作。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预习作业的批改,在检查中发现问题,以便在课堂中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反馈,也为以后的预习提出针对性的要求。

重视组织交流,成果展示的激励效益。课题拟通过班级文化阵地,定期展示预习成果。同一内容的常规预习,看谁最认真;不同内容的特殊预习,看谁的预习最符合实际,最有效等。通过展示、交流和评比,激励学生认真有效预习。

重视互相督促,持之以恒。由于年龄等因素,学生持续干同一事情,会有倦怠情绪。但预习却是一项比较长久的学习方式,可以说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将一直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活。课题不仅将通过变换预习内容的方式,更将通过家校联系、寻找竞争对手等方式互相督促,持之以恒,提高预习的效度。

2.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策略。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

3.操作要点:树立预习意识,培养学生预习兴趣。通过表扬鼓励优秀者、积极者,向学生介绍论述预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实践中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体验预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培养预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指导、督促,使他们也能产生对预习的期盼。

潜心领会课程标准要求,引领学生做预习笔记。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设计出各年段各学科的科学的预习方法后,指导学生做预习笔记。预习笔记有程序式和问题统领式两种。以预习笔记为支点,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一方面教给学生基本的预习方法;另一方面在平时的课堂上渗透学法指导。教学时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获得方法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让学生在预习中反复练习,间隔一段时间进行预习方法的强化,使学生在相同或相似的学习情景出现时熟练使用相应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预习方法的交流总结,取其合理因素,创生出适合自己的有效的预习方法,使预习真正成为学生自我的学习活动,从而培养质疑和创新的能力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常用的导入方法 下一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