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内涵建设,科学发展现代化职业学校

时间:2022-09-10 05:30:03

深化内涵建设,科学发展现代化职业学校

摘 要:当下,我国职业教育正在从以规模发展为重转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十报告特别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今后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战略选择。

关键词:职业教育; 内涵建设; 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121-002

为贯彻落实十精神,去年底,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开展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建设工作,可以说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站在新的起点上,作为省四星级和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我们又该如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在扬中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精”字当头,助推学校内涵建设

(一)塑造精品文化,营造向上的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长久生命力、核心竞争力、发展推动力之所在,是现代化学校重要的生命根基。塑造精品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要。

塑造精品文化,重要的是落实在物质文化。我们按照“建筑营造整体美,绿化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的要求,科学规划校园,做到布局精巧,内涵丰富,实现一区一景,一路一品,植物造景,文字相称,立体化营造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热爱生活的文化环境。

塑造精品文化,关键的是体现于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对于我们来说,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就是在:

第一,开展具有职教特色的文化活动。通过“技能节、艺术节、体育节”,为学生提供锻炼的舞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走街道访社企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能力、适应能力、社交能力。

第二,打造具有仿真情境的企业文化。职业教育最终培养的是走上社会的“职业人”,因此,按真实的生产环境和文化氛围,把实训室打造成企业“车间”,让学生从外形、着装、敬业精神、操作规范上按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让学生在具体的技能训练中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全面的职业综合素养。这是现代化职业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

(二)推进精致管理,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在“幸福师生”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积极推进精致化管理,不断向人文性、现代化学校迈进。

注重制度建设,打造校园“自治区”。进一步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以制度治校的科学、合理、有序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倡导“刚性制度”与“人文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文化,把制度化作为共同发展的价值追求和师生的自觉行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师生切实做到心中有制度,行动有尺度,执行有力度,评价有信度,形成人人自治自律。

狠抓常规管理,营造亮丽“风景区”。继续实施“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方位管理”,努力做到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到位,抓实每个环节,关注每个细节,以过程最优化求得结果最优秀。

一是优化学生管理。通过打造“三心工程”,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精致化。以“餐饮消费放心校园”建设为抓手,打造放心工程;以“星级宿舍品牌”建设为抓手,打造舒心工程;以“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为抓手,打造安心工程。

二是优化德育工作。把“文明人”作为育人目标的基础,把“幸福人”作为育人目标的核心,把“职业人”作为育人目标的关键,以“一训三风”建设为抓手,以“四自教育”为突破口,以“职业素养教育”为主线,通过专业文化建设、学科课堂教学、专业特色活动、校外顶岗实习,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突出教学中心,构建师生“发展区”。一是精致化教学常规。从关注和发展每一个学生出发,追求教学常规的备课精细,上课精熟,作业精巧,辅导精诚,批改精实。加强对教学过程各环节有效管理和监督,实行正常巡课听课制、常态教研活动制、教学过程督导制。二是精致化教学过程。开展“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活动,实施“任务驱动、学做合一”的活力课堂教学模式和“双案”导学、“双合作”激励策略。

(三)搭建精彩舞台,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打造一支精简高效的学校管理队伍、具有专业前沿知识和先进教育理念的专业带头人队伍、具备教改理念与生本精神的教师队伍,是现代化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的思考是:

一是在高校建立理论再提升基地。定期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师参加国家级、省市级专业技能继续教育和培训。选派专业教师脱产到高职院校参加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每年选派1-2名专业教师赴国外接受培训。

二是在企业建立专业实训基地。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需要,不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一个月到一年的挂职轮训和生产实习。

三是在学校建立校本培训基地。以编写校本教材促教师专业提升;以开辟专家讲座促教师专业成长;以组织骨干培训促教师全面发展。

二、“活”字领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办学形式活,一主两翼培养服务性人才

现代化职业学校发展的理念就在于:服务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办学规模、教育质量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需求,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区域重点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撑平台和人力资源基地。为此,我们坚持“一主两翼”的办学形式。“一主”就是充分利用自身资源,采取自办和联办的形式,积极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我们的目标是:三年内,中职在校生稳定在3000余人,五大类十二个专业中都有省级品牌专业或特色专业。再建设省级高水平实训基地1D2个,国家级重点规划实训基地1个;“一翼”就是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开展社区教育。我们将依托社区学院的优势,积极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广泛开展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科技文化服务;另“一翼”就是与电大联办,积极开展远程开放教育。

(二)育人方式活,校企双向锻造技能型人才

通过“订单式”培养、冠名办班、工学结合等形式,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变学校单向育人为校企双向合作育人,努力做到:根据市场调研,调整专业设置;根据企业用工,制订招生计划;根据学生实际,优化教学计划;根据课程需要,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根据管理身份,共同负责顶岗实习。在合作育人过程中,达到“企业招工与学校招生、用人标准与培养目标、企业需求与专业设置、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对接,实现学生、企业、学校的三赢局面。

(三)评价机制活,多元评价成就高素质人才

多元评价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新的教育评价,结合“奖惩”与“发展”,既注重过去,又面向未来,既注重了结果,也关注了过程。在职业学校,实践多元评价可以有效促进人才发展,这是实现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的新途径。

对学生的评价,从培养具有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出发,建立一个合理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重点落实在:以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和考评体系;邀请企业参与制订考核标准、参与考核评价;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多元、开放的评价体系。

对教师的评价,我们做到人尽其才。针对教师专业结构的复杂化,评价更注重多样性,着重进行发展性评价和考量,最大化地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

对课堂的评价,我们以“活力”课堂为标准,关注学生的表现欲和情绪度,测量学生的活动数和活动量,体现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生动性,注重课堂评价的多元化和有效度。

“以内涵发展为路径,以质量提升为目标”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在今后的职业教育路上,我们不求做大,但求做精、做活,办出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

上一篇:创设精彩环境 促进幼儿成长 下一篇:浅谈当前农村土地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