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观念 尽量减少输液治疗

时间:2022-09-10 05:18:08

纠正观念 尽量减少输液治疗

目前我国患者对于中药和注射剂的偏好是比较明显的。北京一家大医院曾做过一次调研:在注射室进行输液的71名患者中有29人是主动提出注射要求的,其原因之一就是认为,输液比口服药起效快。西药注射剂、输液的副作用广为人知,因此不少患者将目光集中到中药注射剂上。在百姓心目中,中药安全无毒,把它做成注射剂,无疑见效又快又保险,是种最理想的制剂。部分医务人员也习惯使用中药注射剂,比如刺五加注射液是刺五加经提取加工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可以平补肝肾,益精壮骨。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亦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并发神经衰弱和更年期综合征等。长期以来使用这种针剂的多是老年人,出现刺五加注射液过敏的患者极少。但这并不是说纯中药制剂就无毒副作用,也不能说中药制剂就比西药制剂安全。中药针剂给药途径、药物疗效、安全性等已不同于传统制剂,它是取自中药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药,在使用时应该重视它是“注射液”,它也容易出现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口服药与静脉给药安全性相差巨大

不学医的人可能不十分清楚口服药和静脉用药二者之间安全性的巨大区别。对于口服药来说,人体的胃肠道就是一个天然屏障。有毒物质在人体胃肠道就可能引起人体感觉得到的不适反应,从而使人们有充足的时间采取应对措施,况且有很多有毒成分胃肠道是不吸收的,这样的成分口服则不产生毒性。而药物一旦进入了静脉之后,很快被运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包括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毒物质立即就能发作,产生致命的急性毒性反应。它们最后的出路也只有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一旦超过了肝、肾解毒排毒能力,就有可能产生慢性蓄积中毒。所以,中药用锅熬点汤喝喝(包括中药口服液)相对安全,静脉注射确实要慎之又慎!

少输液,远离不良反应

要预防输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纠正观念,病人在接受治疗时,能选择口服药,就不要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要静脉输注。输液绝不是万全良方,因为即使抛开药品质量不说,光是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就潜藏着很多危险因素,在看似透明的输液液体中,其实还含有许多不溶性微粒。另外在临床准备及添加药物等操作步骤中,环境污染和人员操作不当,都可能造成灰尘、细菌、唾液等微粒有机会进入药液。更何况目前中药注射液的制造技术参差不齐,差别悬殊,要最大限度地避免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最好就是少输液,尤其是少用中药针剂静脉注射。

皮试难抵中药针剂不良反应

中药针剂常见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这就提醒广大医生和民众使用中药针剂要谨慎,出现反应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有专家建议为了避免中药针剂的不良反应,可以借鉴西药青霉素的做法,临床在使用中药针剂前可以先做个皮试,增加使用中药针剂的安全性。但也有专家认为皮试不能挡住中药针剂的不良反。因为中药针剂和西药针剂是有区别的,中药针剂发展还不完善,提纯工艺还不能像化学药品一样单纯,这就使得中药制剂皮试后,不能保证在短期内完全显现出来是否过敏。这样也就很难达到皮试的目的。

预防中药针剂不良反应要从源头抓起

预防中药针剂的不良反应,最好从源头上解决中药原料的质量问题;要加强中药注射液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根据不同中药成分特点,制订出中药材质量及中药针剂质量管理的国家统一标准。另外,生产厂家还应该简化操作程序,避免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和不溶性微粒增加。对于那此造成质量事故、给患者造成人身伤害的责任人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于那些疏于管理,甚至故意违反操作规程、以次充好、使用不合标准的原料生产假劣药品的厂家要毫不留情地吊销生产执照,让他们早日“下课”;监管部门必须尽心尽职起到监管作用,对于监管失职、受贿的官员,的下场就是他们的榜样。

上一篇:“煤核儿”的力量 下一篇:中药针剂到底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