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时间:2022-09-10 05:15:07

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摘 要: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是力求认识客观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有兴趣的学习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全神贯注、甚至废寝忘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迅速牢固。反之,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学习积极性 生命科学 学习氛围

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深刻说明了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习动机是否强烈密切相关。学习动机强了,学习积极性就高,更能使其把学习当作一件愉快的事来享受,全身心投入,学习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必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所以,为了能使自己所讲的知识被学生乐于接受,应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着手。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关系时,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需要,也不能为学习付出足够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让学生明白现在的学习是为适应和改造未来的世界做准备的。身处素质教育时代,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乐而为之,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真正动脑筋去思考,去探究新知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一味地采取“满堂灌”的强制性教学,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成为知识的容器,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那么,如何在学生花时间少之又少的情况下,通过教学过程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向课堂要效率呢?

一、先入为主,设置悬念,培养学生重视生命科学的意识。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课也是如此。第一堂生物课应像一出优秀的戏剧的序幕那样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上课开始,教师应富有激情地应用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激励语言开课。这样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便于学生的大脑皮层迅速建立适宜的兴奋灶,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行为是由意识决定,要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首先要培养学生重视生命科学的意识。因此,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方法,从生命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各个方面去说明生命科学的重要性。

二、积极利用各种教具,增强教学直观性,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生物直观教具主要有标本、实物、模型、挂图、录音、录像、幻灯、照片,等等。生物活体(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幻灯、投影、录像、电视、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因此,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尤其是能引起上课容易分心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求知识。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要用生动的语言、活生生的例子、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外,还要利用课室的黑板报、著名的生物学家肖像及名言、学校的学科专栏、学校的学科专题报告、学科竞赛、学习经验交流、学生生物论坛等丰富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生物的氛围,让学生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良好的心理暗示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学好生物的积极性。

三、巧妙设问,启发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充满激情和爱心。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谈到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可见,在教学中,问很重要,还要问得巧妙。至于设问的内容,应做到两点:一是问题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二是问题的答案不能从学生原有的知识记忆中直接获取,而是存在于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的联系之中,通过学生的一番思索,才能找到答案。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动之以情、攻心为上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法宝。如果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满激情和热情,必然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乐观、积极和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对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自自然然地爱上这门学科。

四、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

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课堂上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可以有效地给学生以启迪,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五、开展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比赛中不仅要比速度,而且要比正确率,使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最后比赛的优胜者奖励他们奖品。比赛的形式也要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上一篇:高中生物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下一篇: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开展快乐启蒙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