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超级小拖拉”

时间:2022-09-10 05:05:29

儿子6岁了,幼儿园老师一见我就夸:“这个孩子懂事,时间观念强!”作为母亲,我自然是美滋滋的。可谁又想得到,这个守时懂事的好孩子曾经也是个“超级小拖拉”呢!

因为工作的原因,在儿子5岁时,我和先生把他送到爷爷奶奶那里,让二老带了半年。半年后,孩子回家的第一天,我就发现了问题。

说好早上6点起床,可是闹钟响了,我在客厅等了10多分钟,还不见孩子出来,进他房间一看,他还在蒙头大睡。我去喊他,他边揉眼睛边说:“急什么?再睡一会儿。”

好不容易起床了,已经7点了。还有半小时就要去幼儿园了。孩子急,我也急,牙没刷、脸没洗、早餐也没吃,孩子急急忙忙、慌慌张张,我也跟着跑前跑后……结果自然是迟到了。

半年不见,孩子几乎每做一件事都得督促好几遍,不然就不知拖到什么时候。看来是被爷爷奶奶宠坏了。这样下去,做事没时间观念,自由散漫,长大了可怎么办呀?

为此,我和先生又查资料,又请教老师,终于找到了几个应对小招――

帮助孩子列出日常作息表

孩子虽然小,但也要帮着他把日常的事情整理一下,起床、吃饭、上幼儿园、学习、看电视、做游戏……把做每件事的大致时间都一一列出,这样孩子就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计划性也就增强了。

让孩子每天晚上为第二天做好准备

每天晚饭时间,我都会问儿子:“明天要做什么?”一开始他根本不知道我这样问的意图,只是随口应承:“该干……呗!”

渐渐地,他明白了,我这样问是要让他知道第二天自己要做的事情,他会歪着脑袋仔细想,然后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一件一件告诉我。虽然说的都是些细小的事,但时间久了,我们也都觉得有滋有味,他有时还会主动对我说:“明天我要做……,还要做……”很兴奋的样子。

让孩子自己整理房间

时间观念差的孩子也大都缺乏条理性。我的孩子也是如此。一开始,玩具、学习用品、自己的衣服,扔得到处都是。我收拾完了,不一会儿房间又恢复成老样子。

于是,我就教他自己整理房间,把同类物品放在固定的位置上,便于寻找。学习用品的归类、衣物的整理、房间的清洁,都让他自己做,这样他就渐渐地形成了有秩序、爱条理的好习惯。

适当运用小“奖”小“罚”

小孩子大都自律性差,做事随意,我的孩子当然也不例外,经常会偷懒,做事不想坚持到底。这时,我会适当给他一些小“惩罚”。比如,我会假装生气,对他说:“如果你不坚持下去,就不能成为一个好孩子,会让妈妈伤心,如果妈妈伤心了,今天晚上就不能陪你做游戏了。”他明白了事态的严重性,就会努力让自己坚持下去。

当然,如果他做得很好,我不会吝惜对他的表扬:“你做得真好!”有时还会抱起他,让他感受我的快乐。这样,孩子会慢慢体会到,自己有条理、有秩序会让爸爸妈妈更高兴,他也就更乐于这样做了。

家长要以身作则

有一次,说好家人一起吃晚饭,可是孩子爸爸很晚才回来。孩子就私下对我说:“为什么爸爸就可以不遵守时间呢?”

我把孩子的想法对先生说了。先生也觉得很歉疚,于是第二天晚饭的时候,他提前回来,还特意为前一天的“迟到”道了歉。爸爸的举动解开了孩子的“心结”,榜样的力量让孩子“守时”更有动力。

在纠正孩子拖拉习惯的最初,孩子并不是十分情愿,毕竟,在爷爷奶奶那里“马放南山”,突然受到约束,他当然很不高兴,经常闹脾气。但是,经过我们的不断坚持和努力,又过了半年,从前那个“超级小拖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能够自我约束、能守时的好孩子,我和先生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上一篇:一条裙子引发的“战争” 下一篇:宝贝学礼仪:仁者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