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在ICU中的应用及护理

时间:2022-09-10 05:00:05

PICC导管在ICU中的应用及护理

[摘 要] 目的 探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在危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2例危重患者在ICU中救治时应用PICC的效果和护理体会。结果 82例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3%。结论 PICC为危重患者救治提供了一个可靠、安全的静脉通路。保持导管通畅和预防导管感染,是保证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有效使用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icu 护理

Use and nurse of PICC catheter in ICUZHANGHui-zheng

(Jinxiang People's Hospital,Shandong Jinxiang 272200)

[Abstract] Objec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nursing method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among severe patients. 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effect and nurse of PICC in treating 82 severe patients in ICU. Results:The success rate of first inserting 82 cases was 96.3%. Conclusions:PICC is a reliable and secure vein way for severe patients. Keeping catheter going and preventing catheter infection is main management for using PICC.

[key words]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ICU;nurse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042-02

由于ICU患者具有免疫力低下、需快速开通静脉通路、外周静脉条件差、可能进行中长期输液和输注刺激性液体的特点,因此中心静脉置管术(CVC)在ICU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CVC可带来一定的危险及严重的并发症,且留置时间较短,而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CVC相比操作时间明显缩短,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明显减少、无严重并发症[1],又能满足各类输液,留置时间长。针对此情况,我院2009年7月―2009年12月对82例ICU患者进行PICC,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2例有PICC适应症的患者,其中男57人,女25人,年龄19~83岁,平均年龄44.0±7.6岁;重型颅脑损伤29例,高血压脑出血18例,复合伤13例,急性腹膜炎致中毒性休克8例,多器官功能障碍6例,心胸外科大手术后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多发性骨折3例;穿刺静脉:贵要静脉74例,肘正中静脉7例,头静脉1例。

1.2 方法

采用ARROW公司生产的带可撕裂鞘的PICC穿刺包,导管长度55 cm。具体步骤如下:①操作前常规进行床单位紫外线消毒。患者取仰卧位,选择好穿刺静脉,首选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末选头静脉。②测量静脉长度:手臂外展呈90°,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隙。③术者戴手套,消毒穿刺部位,铺无菌洞巾,使用带可撕裂鞘的穿刺针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固定好鞘并退出穿刺针,迅速将预充好生理盐水的导管向静脉内送入所需长度,拔出导引钢丝,接生理盐水空针,回抽见回血后冲管,接肝素帽及输液装置,用透明敷帖固定导管,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行X线拍片定位。

2 结果

82例PICC置管患者,首次穿刺成功79例,有3例由于血管因素二次插管后成功,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3%。本组患者留置导管最长时间为37 d,最短为3 d,平均置管时间21.0±10.2d。82例患者均无由于置管引起的并发症,也未发生局部化脓,仅有2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2例发生导管堵塞,其余都因病情不再需要留置导管而予以拔除。

3 护理

3.1 穿刺注意事项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患者的姿势正确,送管时动作轻柔,匀速缓慢,送管过程中如遇到阻力,可将导管退出少许,调整位置后再送管或用注射器推注生理盐水,使导管“漂浮”起来再行送管,切忌暴力送管,以免损伤血管内膜形成血栓性静脉炎。

3.2 预防导管移位 PICC导管脱管及进管是护理的难点,因为聚酯纤维套一般需3~4周才能被结缔组织包裹固定。因此,一方面应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尽量避开肘窝;另一方面改良导管的固定方式,因为随着手臂的屈伸,肌肉带动导管在穿刺点内、外来回进出,不但容易对穿刺点刺激造成出血及感染,还对血管产生机械性损伤,引起静脉炎。本组病例均将导管拉至水平与手臂成垂直位置,以增加导管进出的阻力,同时减小了受手臂屈伸肌肉牵拉的影响,大大降低了导管脱管及进管的可能性。另外,患者有出汗应及时检查敷贴固定情况,必要时及时更换。本组2例病例均因大量出汗后敷贴松脱并活动上肢导致导管外滑,经X线定位仍在深静脉内、不影响继续使用。

3.3 保持导管通畅 正压封管是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术肢禁止剧烈运动,以防止血液反流堵管;输液时安排好液体的输入顺序,先输入分子颗粒较大、较黏稠的液体,后输入晶体,使高低浓度液体间歇输入;在抽血或输入脂肪乳剂等大分子液体后要用2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当出现导管不通畅或堵塞时,首先检查外部因素:导管是否打折、原因等;确认导管定位正确:是否脱出、移位。血栓形成性堵塞可先用10 mL注射器轻柔地回抽,尝试将凝块从管腔抽出,或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注意不可用暴力、导丝或冲管来清除血凝块,以免使导管损伤、破裂或造成凝块栓塞。本组发生1例导管堵塞,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再通,PICC仍可正常使用。

3.4 预防静脉炎 ①机械性静脉炎:由于PICC导管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置管后血液流速减慢加之患者紧张致使血管收缩痉挛,出现上臂沿导管走向的发红、肿胀、疼痛,通常发生于最初72 h内。本组2例在置管后24 h出现机械性静脉炎,局部热敷后外涂喜疗妥软膏3次/d,并抬高手臂、避免激烈运动,3 d后症状改善。②血栓性静脉炎:发生原因与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大小不适宜(导管外周形成血栓)、穿刺时损伤血管的内膜(血管内膜形成血栓)、封管不规范(导管尖端和导管形成血栓)有关。在精心护理下,本组患者无血栓性静脉炎发生。

3.5 预防导管感染 PICC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与护士穿刺技术不良和选择导管的型号材料有关。因此要提高护士的穿刺技术,穿刺时首选贵要静脉,送管时动作轻柔,匀速缓慢,以免损伤血管内膜。尽可能选择型号最小的导管进行穿刺。注意无菌技术,消毒前用肥皂水清洗穿刺侧上肢,用碘伏消毒皮肤的面积不小于10 cm×10 cm。日常的维护也很重要,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每天更换输液装置,包括,包括输液器、连接管、头皮针等。用碘酊严格消毒肝素帽的顶端和周边,然后再与头皮针相连。肝素帽3~5 d更换一次。封管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并固定管道的末端。穿刺部位3~5 d局部消毒一次并更换透明敷帖[2]。

4 小结

PICC具有以下优点:操作简单,保持时间长,避免了反复穿刺为患者造成额外的痛苦;药物不经外周静脉而直接注入中心静脉,高浓度药物及时得到中心静脉内高流量血液的有效稀释,避免了药物刺激血管,造成血管的硬化;PICC导管固定牢固,不受患者的限制,导管不易脱出,减少药液浪费,也为患者带来了舒适;PICC由外周静脉穿刺,可选择的外周静脉较多,穿刺成功率高,损伤小,并发症少;可利用PICC监测CVP。所以,PICC是救治危重患者时的一项有效的护理措施,值得应用和推广。预防导管堵塞和感染,是PICC护理的关键所在,这决定了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

参考文献

[1] 于红卫,单金花,都灵燕. PICC管堵塞的预防性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2):353~354.

[2] 张蕾蕾,王欣然,周亚鹃. PICC导管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与进展[J].现代护理,2006,12(4):312~313.

上一篇:改良Stark法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术式研究 下一篇:复方黄连治疗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