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影响因素探讨及生态理念设计分析

时间:2022-09-10 03:30:12

城市道路设计影响因素探讨及生态理念设计分析

摘要:城市道路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本文对城市道路设计影响因素探讨及生态理念设计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影响因素;生态理念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就对市政道路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坚持生态理念,不断优化道路设计。

1城市道路设计影响因素

1.1路基设计因素

公路路基工程的设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设计工作的好坏对公路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需要注意:(1)公路路基的设计高度与桥涵和洞道的高度应保持一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整个公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在设计路基的高度时,应严格的遵照相应的规范和要求。在设计不同等级的公路路基高度时,与相关技术的规范和标准相比,公路路基工程的建设要求和建设技术应更高。举例来说,在设计高速公路的路基高度时,我们所设计的尺寸就必须能够有效的防御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危害,在高速公路使用运行的过程中,即使发生灾害,其也能够顺利的通车。(3)所设计的路基高度还应与其所处环境土质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每一个公路行业的建设工作者都知道,在公路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后,几乎都会出现开裂和凹陷等质量病害,而导致此类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就是路基的高度设计不符合要求。因此,在设计路基的高度时,如果路基所处环境的土质是常有地下水的,那么就应适当的降低路基的建设高度,从而避免路基加速沉降问题的出现。

1.2道路平面设计因素

首先应确定线位,城市道路的线位一般由规划确定,但是在设计中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微调或进行路线方案比选。线位确定以后,再确定平面,平面的确定需要考虑相交道路、路段及交叉口的交通组织、现状建筑物、现状道路、规划横断面宽度等因素。对于平面设计的影响因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要点。在前期设计中就应向规划局申请规划要点,规划要点提供了规划中线的坐标,道路的等级、宽度,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对于平面设计,规划中线坐标很重要,一般应在地形图上将规划中线放线,然后根据横断面的布置情况,做平面图。

(2)平纵组合。规范对平包纵的规定为:设计速度较大的道路应遵守,设计速度较小的道路,现场条件不允许,可以不完全符合,没有强制要求。

(3)与桥隧的衔接。相同车道数的桥隧横断面要宽于路基,在路基与桥隧的衔接中要注意宽度渐变的设计,另外还应考虑桥梁慢行系统的空间和过街设施,以及与路基段的慢行系统的衔接。

1.3道路断面设计因素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防洪标高、地台标高、规划标高、排水要求、最大纵坡要求、地下水位等。设计中往往忽略地下水位,地下水位过高,容易侵入路面结构,造成早期损坏,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应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采取不同的对策,包括是否设计垫层、提高设计标高等。纵断面的设计变更对投资的影响较大,会造成土方数量增加。

1.3.1纵断面设计

(1)对于旧路改造的纵断面设计。城市道路中原有道路改造项目比较多,而且其道路两侧原有建筑物已经存在,建筑物散水及地下管线均已形成。因此,对于这种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其基本原则是保证纵坡平顺过渡,同时,填挖方应参考本次设计要求中的道路结构厚度,不能大填大挖,要保证周围建筑物及相邻道路的排水要求。

(2)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城区也在不断地扩大。根据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求,新建道路也在不断增多。对于新建道路,要重点满足排水等地下设施的管网要求。如果前后坡差较大,则应合理采用竖曲线来缓和行车需求。

(3)对于交叉口处纵断面的设计。交叉口处纵断面的设计,首先应保证车辆与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此外,还要能够保证转弯车辆的行车稳定,同时符合排水要求。对于旧路改造的交叉口,如果没有办法通过纵坡来满足排水要求时,则应在低点处加设雨水口,以保证行人过街及转弯车辆的安全性。

1.3.2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横断面分幅设计应按具体情况而定。旧路一般按道路原来的横断面形式进行改造,不作调整;新建道路的横断面,需在道路红线宽度和城市市政道路规划的基础上,结合交通量预测等综合因素确定板块形式,并经过论证比对,综合考虑绿地率、道路照明设施等所有设施设备在道路横断面上的布置,最终确定横断面的布置形式。横断面的设计,包括初定与调整,都与道路平面及纵断面的设计有着息息相关的影响,因此优化和完善横断面形式在道路设计中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1.4道路交通组织设计因素

交通组织设计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环节,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可以使城市交通井然有序。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主要需要考虑交叉口处的交通组织设计,因为过街行人、非机动车及机动车都会在交叉口处交汇,如果不能合理组织的话将会带来秩序混乱,导致事故频出,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中的规定,人行横道的间距宜为250~300m。在我国的城市中,人流量大,行人通行影响机动车辆的通行。在主干路上,选择合理的开口间距及立体交叉口的形式,可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对平面交叉口处进行合理的渠化设计,可有效分流交叉口的交通压力。

2、城市道路生态理念设计

需要全面考虑公路工程中各种生态环境的关系,减少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及优化。生态公路的设计是基于环境保护来进行的设计,它不仅能够体现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自然和谐,而且能将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减少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

2.1照明节能设计

照明是城市道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照明标准应按道路等级、交通量大小等选择相关标准。有必要时,可在交叉口处加设高脚射灯,这样做有利于驾驶员识别道路。在近些年来,部分城市照明已改用发光二极管(LED)光源来照明,这不但有利于节约成本,而且由于新型LED 灯的亮度提高,也有利于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和车辆行驶的流畅与舒适。

2.2保护环境、融入环境

要将自然式的设计理念融入到传统式的设计理念中,这样能够使对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破坏达到最小;改变原有的设计方法,利用原有的景观植被来进行公路设计,尽量减少人工对环境的影响;另外还要尽量多引进不同种类的物种,对沿线的文物也要进行保护,使公路真正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2.3科学的生态绿化设计

建设生态公路,还需要对本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的特点进行分析,选用与本区域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植被;在进行边坡绿化时,则要考虑土壤的结构特点。同时在选择植被时,要尽量做到多种类型相结合,避免物种单一,也可以采用散丛结合的方法,实现绿化的科学性。

3、结语

城市道路设计是城市道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道路设计的影响因素和生态设计理念进行了探讨,以期有助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为城市道路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城市道路设计水平,需要设计人员开阔视野,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积累丰富的经验,以便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中的供需矛盾。

参考文献

[1]张小强,刘欣.对现代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思考[J].现代园艺,2013(18).

[2]冯伟.浅议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5).

上一篇: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探析 下一篇: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