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的历史文化的传播者

时间:2022-09-10 02:56:19

勤奋的历史文化的传播者

与雷慧清结识已有十年时间了。2004年盛夏,在南京大学的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评阅点,我和雷慧清有了初步的接触。在那几天之中,由于属于历史学界的同行,我们就历史课程的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做了较多的交流与沟通,雷慧清对于历史学的史观建构、教学设计、史学研究等方面颇有心得,这是她给我留下的初步印象。此后,由于工作上的关系,我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雷慧清在中学历史教学与科研方面的探索给我们南京大学历史系的同行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印象之一:敏而好学,笔耕不辍。

因为有着地域上的优势,作为历史学专业的一个重要基地,南京大学的历史学研究一向和南京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只要有交流的机会,雷慧清总是抓住不放,积极与高校同行沟通:

“对这个问题,高校还有什么新的研究动态?”

“你们高校在历史教学与科研中关注哪些史观?对我们中学有什么借鉴?”

……

对她好学的劲头,我甚是敬佩。

2010年秋,当我在南京大学主办的中国世界近代史学会暨英国史研讨会上,看到携文而来的雷老师,尤其是读到她针对会议主题准备的《以英国史为例谈文科班的教学》这篇论文时,还是受到不小的震撼。研讨会上,在雷慧清宣读后,她的论文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作为中学一线教师,能够将高中历史教学与大学的研讨活动结合而相得益彰的并不多见,而她这种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确实令人佩服。

通过进一步的接触,我才发现,尽管雷慧清教学、行政工作繁忙,但她多年来在科研方面还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大量的论文在学术期刊发表,如《大革命时期宋庆龄与妇女解放运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程》《欧亚法西斯势力的崛起》《从代议制的产生到两极格局的形成》等。一分付出,一分回报。可以想象,在每一篇论文的背后,作者都付出了艰辛的汗水。雷慧清能在坚守中学教学第一线的同时,坚持从事教育科研并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难能可贵。

印象之二:三尺讲台,堪为表率。

近年来,由于多年参加江苏高考试卷的评阅工作,我对于雷慧清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雷慧清对于学生,对于历史,总是兴致勃勃,滔滔不绝,不断地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学生成长的乐趣。她认为,教师创新自己的课堂必须开发课程资源,实实在在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师生双方可持续发展。雷慧清还特别强调,课堂设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因此她在历史课堂中倡导“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她还特别喜欢补充教科书以外的东西,喜欢将历史学的最新动态融入课堂教学――哪怕是发生在前一天的事件。她喜欢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穿插讲析,喜欢给学生提供另外一种背景和观点。

正因为如此,雷慧清的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得到师生的好评,这样我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她会在连续6年执教高三文科班过程中,保持高考历史达B率稳居全校第一的佳绩。作为高考第一线的高三老师,除考试成绩以外,雷慧清更加关注学生的历史学科的有效学习和史学素养之间的平衡。为此,雷慧清从事了大量的教学研讨工作,有针对性地发表大量教学论文,如《对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问卷调查和研究》《看历史史观在高中试题中的渗透》等。不仅如此,在探讨教师职业素养方面,雷慧清也很有心得,这在《谈现代中学教师的素质及其培养》《如何在探究活动中实现师生互动》等论文中有着明显体现。

雷慧清对于本职工作的全身心投入,凸显了作为中学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印象之三:人文情怀,心系学生。

记得在一次闲谈中,雷慧清说过:“当好一名历史教师,不仅仅是要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想情操。”在实践中,雷慧清也正是这么做的。启发性教学、研讨性教学在她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运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

不仅如此,雷慧清还花大量时间钻研历史教学和人文素质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并力图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她先后主持或参加《普通高中儒学经典课程教育基地建设的实践研究》《高中历史教学中经典著作的开发和教学实践研究》等省市级教学科研课题,并注重将课题研究成果贯彻到教学中去。

当然,雷慧清自身也是人文精神的楷模。长期以来,在我的印象中,中学教师总是居高临下,威风凛凛,对学生耳提面命。学生对老师则畏如狮虎,敬而远之,由此而造成师生关系的严重隔阂,学生不敢说,不敢想,更不敢去做,其思维、创造力被死死地束缚住。而在听过雷慧清的一堂公开课之后,这一印象被彻底颠覆了。在课堂上,雷慧清引经据典,风趣幽默,平易近人,和谐与民主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我想这也是她为什么深受学生喜爱的原因之一吧。同样感受深刻的是,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雷慧清努力面向全体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培养民主精神,关注学生的世界,不仅成为学生人文精神的楷模,而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我希望同学们经常仰望天空,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温总理的这一寄语,同样也是针对学生背后的教师群体的。

在成千上万辛勤耕耘的园丁中,我想雷慧清正是一位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人。她既是一位普通的历史教师,又是我所熟识的一位勤奋的文化传播者。她的历史学识、人文素养和教育情怀,必将驱使她开拓出更多更新的历史教学的领域。

作为同行,我与有荣焉。

(作者系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导)

上一篇:促进大学生创业竞赛良性发展管窥 下一篇:变电站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