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风建设的国际视野及启示

时间:2022-09-10 02:50:42

中小学校风建设的国际视野及启示

[摘要]优良校风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的前提。本文透视日本、美国、德国、芬兰等国家中有代表性的几所中学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构建我国有特色的校风、教风、学风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校风;教风;学风

[作者简介]李清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09级硕士研究生

校风,是学校全体成员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经过长期努力形成的一种特有的学校风尚,是培养一代新人的无形却巨大的力量。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是学校德育改革与创新的永恒主题。本文从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几所中学,总结他们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有益经验。

一、“心的教育”与“责任的强调”,构筑良好学风

学风是一个学校治学态度的集中体现, 是指一个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和治学方法, 是一个学校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它具有一种无形的气势和力量, 对每个成员的精神具有潜移默化的制约与引导作用。

(一)实施“心的教育”

日本江户取手中学创建于1978年,位于日本位于日本茨城县取手市,校长高桥键弥把校风建设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点,以“日本第一的规矩守礼的实力中学”为办学宗旨,用实际行动证实了“磨砺人格,提供学力”的办学方针,历经33年的江户取手中学已取得非凡的成就。日本江户取手中学比较突出的是他们多年坚持实施“心的教育”,促进教师与学生谈心,以达到“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具有自我存在感,感到学校是自己的‘心之居所’”。

取手中学“心的教育”为该校校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该校校风建设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弘扬中国儒学思想,铸造良好学风,这也成为他们“心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以孔子的《论语》为教材,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每周2节课,学习期1年,这就是让学生一入校就掌握做人的道理。日本校长高桥健弥深谙中国儒家思想在学生德育中的意义,他还将此思想落实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克己复礼、尊师重道”的精神感召下,该校的学生从我做起克制欲望、安心学习、尊敬老师、敬重学校。他说,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用《论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先学会做人。他认为,人有三个要素,即知识、情操和意志。情操包括同情心、亲切、为美好事物感动的丰富内心世界,意志是不畏困难的忍耐和坚韧。有美好的情操和坚强的意志,人的知识可以发挥得更充分,最终成为栋梁之才。[1]

而在我国一些学校的学风建设,常停留在“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这一宏观层面上,内容过于理论化和原则化,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需要,这就使得学风建设表面化、形式化。更为重要的是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中的第二个自我中心阶段,其思想极易受社会影响。而社会又是纷繁复杂的,这必然使中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因此,在这一时期的校风建设关键是教给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而不是用空洞、抽象的内容引导学生。日本日本江户取手中学的经验做法,使学风风建设切合实际,行之有效,很值得我们借鉴。

(二)营造有责任感的校园团队精神

对责任的强调,是美国中小学流行的校风。美国阿密斯塔特中学,是美国纽黑文市的一所初中名校。阿密斯塔特中学取得成功的原因一是对个人责任的高度强调,二是团结、活泼的校园团队精神的营造。这两点在学校的晨会上都得到了体现。晨会一开始是三两个孩子击打着非洲乐鼓让大家整队集合,随后,有节奏的集体吟诵便开始了。所有孩子都将晨会的吟诵内容抄写在纸页上,个别学生诵读提问,所有学生集体回答。在颂扬了勤奋努力与严谨认真之后,有学生喊道:“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是谁?”回答:“阿密斯塔特学校!”问:“我们为什么在这里?”回答:“勉励自己,学习,最大限度地成就自我。”问:“谁为你的成功负责?”回答:“我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掌控自己的命运。”问:“成功需要付出什么?”回答:“学习,勤奋学习!”问:“我们如何相互对待?”回答:“我们将尊重并帮助我们的同学和老师。”问:“然后我们将做什么?”回答:“我们将回报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家人和我们的城市。”问:“我们什么时候这么做?”回答:“今天,明天,每一天。”此外,晨会还是学校学生“道歉认错”和教师“褒奖赏识”的重要时间。[2]晨会上学生吟诵的有关个人与集体美德的训诫已超出了多元文化的范畴。这是在为他们鼓劲打气,向他们传授成功之道。

在我国学校的学风建设中,“说教”和“形式主义”现象仍很严重,方法简单、形式单一。不仅禁锢了学生思想,也妨碍了学生自主性的增强。曾经有这样一则报道:在北京某班开展的学雷锋中队会上,孩子们讲得热泪盈眶,可队会结束后桌子却没人擦。某学校开展的献爱心活动,孩子们喜滋滋地把金额大的钱换成小的,比赛谁献的次数多。简单化的灌输,缺乏针对性的指教,没有给孩子们留下主动思考、讨论、选择与行为的空间。对此,美国阿密斯塔特中学的经验对我们如何改进以深刻的启示。

(三)实行全民辅导

芬兰中小学校风建设也有其独到之处。如芬兰罗素中学,的办学理念是:未来、信任、自由度、国际化。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芬兰的“不分年级制”有其匹配的“顾问体系”。在罗素中学两名专职的顾问负责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心理、人际交往以及职业选择中遇到的问题。大约有20个任课教师要同时担当小组辅导教师。一般每位小组教师要负责辅导约20个学生,他们每周要定期给所负责的学生开会,也要单独约见学生进行谈话,以便了解学生并给予针对性的辅导。另外学校也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部分高年级学生担任辅导工作,即学生辅导员。他们在辅导低年级同学的同时,自己也因此获得相应的学分。

这种“全民辅导”的制度使每个学生都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关注,在遇到困惑和问题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寻求帮助。

二、教师自律好学的教风为校风建设的主导

教风是教师集体所具有并表现出来的带有特色的教学作风。它是学校全体教师在共同的目标和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经长期努力逐渐培养形成的, 反映了教师集体的精神风貌与工作风貌, 属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 是教师整体素质高低的体现。

(一)教师主动好学,牵引良好学风

美国阿密斯塔特学校不仅对学生要求严格,同时对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很高要求。但教师们却乐在其中。学校的教师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能够平等、深入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因而改变了过去由教师强制灌输道德知识的情况,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道德的理解来端正道德行为。

(二)教师严格自律,促进教学质量

芬兰罗素中学的校长阿里・霍伟伦说:“我们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就是我们的老师。在芬兰,教师是个受人尊重的职业,每年只有13%的申请者被容许加入教师队伍。因此,要想迈进这一行业必须面临激烈的竞争。你必须具备硕士学位”。芬兰罗素教师爱学习是出了名的。大学暑假班开课,座中最多的就是该校的老师。被问到是否考核教师表现时,任职教育委员会会长长达30年的资深顾问劳卡南骄傲的说,芬兰根本没有不合格的老师,每一个教师都很自律好学,不需要考核。芬兰政府要求师资品质,芬兰政府也相信师资即国力,老师愈好,国家越强大。

(三)严格教师选拔,保证教学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真正的校长,必须通晓教育科学,必须是一个掌握教育教学的能手和具备能影响青少年艺术的教育家。为此,帕夫雷什中学一直坚持实行校长选举制,每年由教育委员会(包括校长、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图书管理员、校医、共青团代表、教研组长、教务主任及家长代表)选举产生校长,以使学校始终有坚强的带头人。教师的选任也是帕夫雷什中学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其基本标准为:热爱、相信、接近并同情儿童,热爱所教的课程并有丰富的知识,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掌握某种劳动技能。

在帕夫雷什中学早就形成一个惯例,亦即每年开学之前,常常由教师集体作出决定:“如果集体得出结论,认为某个教师不称职,这个教师就要离开学校。”据悉,20年间也确有5名教师因此不得不离任。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结构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从《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可以得知,当时学校共有教师35名,大学毕业生25人,肄业生1人,中师毕业生7人,普通中学毕业生2人,25~35年教龄的4人,20~25年的9人,15~20年的7人,10~15年的3人,5~10年的6人,不足5年的4人;其中25人在该校工作10年以上。[3]

可见,选配优秀人员包括校长和教师,由此形成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育群体,是帕夫雷什中学建设良好教风的秘诀之一,是学校之所以真正做到“使全体工作人员都来实现教育思想”的根本保证。

三、校园环境孕育良好校风、教风、学风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校园环境是一个学校办学宗旨和教风、学风的综合集中的体现。

德国华德学校1919年由奥地利科学家、教育学和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根据人道学的理念创办,被认为是未来教育的典范。鲁道夫・斯坦纳认为,物质环境对正在成长的儿童非常的重要。所谓的物质环境,不仅包括儿童身边物质性的东西,也包括儿童感性所能达到的一切活动,包括一切被学生看在眼里,有道德和没有道德的行为,理性和非理性的活动,这些都能从外界深入,影响到儿童的内在精神活动。

另一方面人和周围的环境也是一个整体,如果说学校的建筑物是环境的躯体,人就是建筑物的灵魂,一所学校的建筑物可以丰富人的灵魂。教室设计和布置要让学生感到美、亲切和温暖,孩子可以像一家人那样在一起玩、聊天、和分享喜乐。“我们学校的教学也是以艺术的方式展现,如植物教学的第一目标是培养孩子对植物的欣赏和喜爱,了解植物呈现在大地上的多样性” [4]。鲁道夫・斯坦纳强调人和自然界的万物息息相关,校舍周围充分的自然空间,使得生活其中的学生能够观察和感受自身和大自然的变化节奏,引导他们体悟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天地万物之一。

前苏联帕夫雷什中学特别强调环境对教育儿童的价值,认为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校内的各种设备以及由学生自己栽种的花草果树构成的物质基础和整体背景条件,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无不起着极大的作用。为此,师生们付出了艰巨的努力来美化和爱护教育环境。学校周围有冈峦山谷、有河流水库、有一望无际的田野和小麦、苜蓿、荞麦等农作物,还有遮天盖日的防护林带以及浓密的橡树林和繁茂的丁香丛。校园内也到处都植有核桃、樱桃、杏树等果树和针叶树木,是学生们用短短的20年和辛勤的劳作,把40公顷粘质土壤的贫瘠土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和孕育着希望的果园。

学校除设有专门的教室外,还有各科教研室、音乐室、少先队活动室、共青团活动室、家长会议室、摄影室、雕刻艺术室、操场及室内体育馆等,各种场所都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进行合理的安排。特别重要的是每幢楼的每一层都设有一个阅览室,陈列这不断更新的各种书刊,即使楼道里也设有书记陈列架,陈列这适合相应年龄阅读的图书,简直是一片书的海洋。难以想象的是,这些图书全是由学生自己管理。可以说,学校的一切物质设备和自然环境无不出自学生辛勤的双手,无不凝聚这学生灵动的智慧,这自然也彻底成了教育儿童、启发儿童、影响儿童思维和身心健康的手段。[5]

四、启示

良好的校风决定着学校的品质、特色,是学校提升软实力的主要体现校风建设,是学校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今天的学生,明天是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上的骨干,今天的校风,也就是明天他们走上工作岗位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起点和基础。建设优良的校风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塑造健康的人格有重大的影响。对整个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特殊意义。纵观日本、美国、芬兰等国家中学风、教风、校园环境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联系当今我国中小学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实际,特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一)加强学生心的教育,促进学风建设

近些年信息化社会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有些学生贪恋网吧、陷于不正常的早恋而不能自拔,还有一些独生子女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在家不敬父母、在校不敬老师,对父母和老师的教导,置若罔闻,令父母和老师哀叹不止。面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的教师不仅要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同时还应是学生的心灵的导师。心的教育应成为学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我国应尽快完善学校心理教育体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实施不同层次的心理教育。其次,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和专兼职的心理教师队伍,加强师生之间尤其是问题学生、差生的心理交流活动,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谈心,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障碍。

(二)重视教师以良好教风带动学风

教师自身的治学态度、治学精神、人格修养、一言一行都对学风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着学校风气的好坏。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学校应把师资队伍和师德建设作为校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坚持“师德立教”,不断提高师德建设水平。师德是教师在履行本职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包括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感情、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作风和诚信立教等。作为教师应当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潜心研究教学,精心给学生授课,同时也要加强自身人格修养,关心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要体现对每个同学的爱心,细心爱护每一位同学的进步和成长,对全体同学做到一视同仁,严格要求。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念,在日常班级工作中形成积极进取,精益求精,严谨缜密,勤勉踏实的工作作风。

(三)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营造良好校园风尚

学校可以建立诸如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家长联系制度,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合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作用。学生道德品质的启蒙,首先受教于家庭。父母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社会价值观念传给子女,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往往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也是对学校道德教育的积极有益的补充和深化。社会各界力求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个方面一起来关心、支持和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

参考文献:

[1] 赵国忠. 外国优秀校长最有效的建议[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9.

[2] 李茂. 彼岸的教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3][4][5] 周成平. 外国著名学校的管理特色[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7.

上一篇: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应对 下一篇:构建班级特色文化 促进优良学风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