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庭餐桌文化对学生品德的影响

时间:2022-09-10 02:28:12

谈家庭餐桌文化对学生品德的影响

通过对多个家庭用餐时孩子在餐桌上的不良表现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餐桌文化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餐桌文化学生品德餐桌文化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流日益频繁,其中餐桌上的来往更是突出,也由于独生子女较多,他们的跟随也随之多起来。这样,对孩子的餐桌礼仪教育就显得很重要了。而现实中,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时,大多把餐桌礼仪恰好被遗忘了。今天,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现如何?由于现实社会中,家庭子女少,独生子女多,他们跟随祖辈、父母外出的机会自然就多了,同样由于生活太富裕了,孩子被祖辈、父母宠多了,于是有了以下表现。表现一:孩子要吃什么,基本上都满足,更有甚者,一顿饭因孩子要吃什么而改变,大人们也只好跟着吃了。表现二:孩子在家吃霸王餐,在外面坐霸王席。比如把自己喜欢吃的菜放在自己面前,或是霸道得不让别人吃,让大人们难堪不已。表现三:坐像不雅,脚手在板凳上桌子上不规矩,乱敲碗筷等。表现四:吃相不文明,好吃的菜挟一碗,包嘴大嚼,筷子、勺子一起拿着去舀汤等。表现五:对桌上的长辈没有礼貌等。表现六:用餐结束后毫无收拾餐具的意识。种种表现,使孩子养成了任性、自私和难以自控的性格,这对孩子品德行为的健康成长受到了严重影响。其实,从一个人在餐桌上种种表现可以看出他的教养甚至于品德行为的高低。教育家高万祥所著《小餐桌上有人生大学问》,他提出“会不会吃饭”这样一个问题,认为吃饭是一个做人的问题。他从一个人的教养、素质和人格等方面阐述了餐桌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的确,良好的餐桌文化教育也是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把餐桌礼仪教育纳入到对孩子养成教育全过程,因为文明进餐和懂得餐桌礼仪,它是整个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一个人言行举止表现的一面镜子。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目的的为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具备种种值得称道的素质和性格。一周岁时,就应鼓励孩子自己进餐,以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孩子到三四岁懂事后,家长对孩子“挑食”“偏食”的坏习惯不要一味任性,否则会让孩子养成自私的品行。五六岁时,就要教育孩子主动保护自己桌前的卫生,弄脏了桌面,鼓励他们自己清理,用餐结束时要帮助大人收拾餐具。要让他知道哪些是可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会成为环境“消化不了”的“永久垃圾”;在外就餐,不能随便丢食品的袋子、易拉罐等。重视环境教育,应从身边做起,从保护餐桌“小环境”,延伸到保护自然、保护社会这个大环境。

教育孩子用餐前在席座、餐具摆放等方面的常识。当父母在厨房即将做好饭菜时,就可以让孩子来帮助布置餐桌和椅子,摆上碗筷,递送和摆好食物,并招呼家人就坐,准备用餐。可按方桌、圆桌演示杯、碗、筷的摆放,西餐中的刀、叉也要涉及。餐前让孩子帮忙做事,稍大一些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在家庭平时用餐时,要让孩子明白按长幼辈份主次落座用餐,自己不要成为餐桌上的“上帝”。父母要以身作则:吃饭的时候,给老人搬椅子,引导孩子给长辈面前调换新上桌或边远的菜肴,让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感受爱心的互动。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善、什么是爱;知道怎样尊敬长辈、珍惜家庭,从小心中有他人。

让孩子懂得用餐时的基本礼仪。进餐开始时,要求孩子等大家都坐好后方可动用餐具,并学习帮助家人盛饭,主动询问家人是否需要帮助递送食物。就餐过程中,告诉孩子以自然姿态坐好,自取面前食物,需要跨越取食时可以请求家人传递食物,按量取食后放回原处,并学会询问和关怀他人。吃饭时不挑拣食物,残渣不乱扔桌上和地上,放在指定的器皿中。就餐时要知道挟菜,舀汤的规矩。挟菜时,筷子要干净,要看好,不要在菜盘中乱翻或胡乱翻一阵后又到其他盘子去挟菜;舀汤时应用勺子,而且要把筷子放下再去舀。挟菜或舀汤时,要适量,不要滴筷溢碗;吃饭过程中切禁用筷子剔牙等。

吃相要文明,做到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咀嚼东西以及喝汤时,不发出很大的声响等。用餐时,要目光随和平静,不要目光游离或老盯在自己喜欢吃的菜上面。挟菜或舀汤时,等席间的长辈或尊者动过后自己方可动用,亦不可从一碟菜的顶端掐挟。

席桌上,尽量少说话,说话时,嘴不要对着席桌。家长应教育孩子不满嘴含着食物讲话;不将饭菜乱吐在桌面上。对孩子灌输一些用餐的礼仪,让孩子懂得说“对不起”“谢谢”,对席桌上的人要讲文明礼貌。

从小培养孩子节约粮食的如习惯。孩子吃饭时,不随意浪费粮食,要知道 “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进餐结束时,告诉孩子不要急着离开餐桌,要有礼貌地告退,或者孩子先吃完饭,轻轻放下碗筷,告诉父母(或长辈):“我吃完了,你们慢慢吃。”征求父母是否可以先离开餐厅,如果获许,可以轻轻走出餐厅,结束进餐。

创设宽松的进餐氛围。创造宽松愉快的进餐气氛也是培养孩子良好饮食的一个方法。一个整洁有序、愉快安静的进餐环境,可以使孩子保持良好的进餐情绪,让孩子感受进餐时的快乐气氛,进餐时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是有益于消化的。最应注意的是,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尽可能地避免在餐桌上批评,训斥孩子或对孩子进行严重的说教,这会破坏愉快的进餐气氛,既降低孩子的食欲又不利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也不一定有效,反而得不偿失。

总之,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且不易读懂的书,需要家长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用引导、宽容和欣赏去发掘。孩子对新事物是好奇的,喜欢参加一点劳动、负一些责任的,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自然需求。从餐桌上开始对他们进行培养,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便是我们培养他们责任感的开始。

参考文献:

[1]小学德育[J].2010.

[2]段洁.餐桌礼仪与口才[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易中天.闲话中国人[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

[4]林语堂.生活的艺术[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2]GSG580研究成果之一。

上一篇:浅谈德育教育的实施途径 下一篇:浅谈课堂学习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