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计算能力薄弱的归因与对策

时间:2022-10-05 03:26:11

小学生计算能力薄弱的归因与对策

张奠宙先生曾提出:“在良好的数学基础上谋求学生的数学发展。”无论课改怎样的变革,我们都应该坚持的是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即“双基”的重视,没有了基础,一切都是“空中阁楼”,而作为基本技能之一的计算技能,在小学阶段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对于当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所以,就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提出几点看法。

小学生计算能力归因对策作为一线教师,最头疼、最烦人的事情就是学生把会做的题目做错,而这其中,就有很多是关于计算的错误。要让教师少头疼,我们就必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先必须搞明白学生们错在哪儿,然后再进行对症下药。通过对学生的错题的研究与分析,笔者认为,出现计算方面的错误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以至于没有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

在小学阶段掌握计算的基础知识,学生肯定应该对2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等知识熟练掌握并运用,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这样的基础知识确实没有打牢,所以在计算时错误百出也就不足为奇了。例如,口诀二六十二,但是有的学生就算得是二六十八,再比如3+8=11,但是有的学生就是3+8=10,再有就是进位加,退位减的出错就“数不胜数”了。

二、学生的态度不够端正,缺乏良好的作题习惯

基础不好的学生在计算上出错就很正常了,就是因为基础没有打牢固。但是为什么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也会在计算上出错呢?因为是计算,所以许多学生对待计算题认为很简单,就有了轻视的态度,就因为有了轻视态度,就会粗心,所以就会出现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错误。

1.抄错题目

记得有一次课堂计算的小练笔,其中有一题:43×508,批改完后让学生自己订正,不一会有个学生理直气壮地举手说:“老师,你帮我改错了,我重新算了一遍没有错啊!”我让他拿过来一看,原来他把题目抄错了,把508错写成来580,他还是按照错误的数字在计算,怎么能对呢。

2.漏写答案或者是错写答案

此类的错误,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经常会犯。明明题目的竖式答案已经算对了,结果就是把答案忘记写在等于号的后面,或者是记得写了,却又把答案抄错了。真可惜啊!

3.不认真审题

在计算题中经常会有要求验算的,但是有的学生就是粗心马虎,不是没有看到要求、规定,就是忘记了验算。

如果能找到学生对于计算出错的原因,再来对症下药,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本人就以下几点来说说对提高计算能力的几点看法。

第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态度。在小学阶段的计算主要包括口算、估算、简算、笔算,学生只要熟练掌握了这些,就能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很多教师也知道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计算的练习却采取了跳过、或是一带而过的做法。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小学生必须经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不练、或少练就能掌握那是假话、空话。我们应该把“必要重复”与“机械训练”区别开来,其关键在于一个“度”。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有正确的态度,学会科学的、适量的给学生进行一定的练习(在下面有补充)。

第二,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对计算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不可否认的是,纯粹的计算是枯燥乏味的,而我们的学生是生动活泼的,他们具有好玩、好动、好奇、好胜等心理品质,所以我们就可以用喜闻乐见的小游戏让学生玩中练。例如,青蛙跳跳跳,青蛙跳的密码就是计算题的答案(适用低年级);用充满激励的小比赛让学生比起来。例如,可以让他们限时看谁做的题目又快又对。一旦学生的个性心理倾向在数学计算练习中获得极大的满足,他们对于数学本身便建立起了良好的学习兴趣与愿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便由此得以确立,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教师应该重视口算的训练。著名教师邱学华老师曾做过“基本口算与笔算相关问题的研究”。调查测试的结果表明,基本口算速度快,笔算的速度也快,正确率也高;反之,基本口算速度慢,笔算的速度也慢,正确率也低,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现象。对于学生的笔算错误加以分析,发现笔算中绝大部分的错误是由于基本口算不熟练而造成的。这次的调查实验研究探索到两条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1)口算是笔算的基础;(2)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

第四,教师的计算练习注重方法的多样化。其实,对于计算的练习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比一比,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比一比可以让学生抢答(有利于优生的训练),还可以让我们的学生以纸上的笔算来练习。例如,我们可以把A4纸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里出20~30到口算再加两笔算或简算,这样正反面就可以有12次的练习了,这样做的目的:(1)可以达到每天练习的目的;(2)通过批改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与落后;(3)放在一张纸上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以前的做题情况,特别是对于错题的回顾。当然,教师对于计算的练习一定要坚持,才会有效果的。

第五,教师要注重学生良好做题习惯的培养。要做题首先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不能抄错题目,最好核对数字,在做完题目时养成检查的好习惯,对于自己每次出错的题目,一定要找到自己错误的原因,及时总结反思,防止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第六,教师要关注不同的学生。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在计算的练习中尤其需要教师多加关注,需要辅导与鼓励;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我们则需要让他们静下心来,不能骄傲自满。

总之,对于计算能力的提高,需要的是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但是更需要我们的学生加以适当练习,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做题习惯,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地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关于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人民教育,2010,(2).

[2]邱学华.探索儿童学习数学的奥秘.人民教育,2010,(22).

[3]张兴华.我与儿童数学教学心理.江苏教育,2010,(7-8).

[4]邱学华.探索儿童学习数学的奥秘.人民教育,2010,(22).

上一篇:浅议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论校本研究与中职教师专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