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邯郸纳入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背景下的支柱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时间:2022-09-10 01:43:44

【前言】基于邯郸纳入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背景下的支柱产业发展路径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其一为区位优势。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东进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接,南下可与珠三角经济圈联系,北拓与环渤海经济圈近邻。冀、晋、鲁、豫四省交界区域共有长治、聊城、安阳等13个城市,总面积9.6万km2、人口逾5 600万,这些城市距离各自的省会都在200 km左右,接受省会...

基于邯郸纳入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背景下的支柱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摘 要:2012年11月30日,河北省发改委正式对外公布,《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纳入《规划》,这标志着河北省冀南地区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如及时雨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邯郸市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必须强调改革开放,强调关注民生,强调科学发展,努力配合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和谐发展,突出贡献,将邯郸打造成具有邯郸特色的优质的中心城市,文章则对邯郸纳入中原经济区中心城背景下支柱产业发展路线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支柱产业;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5-0023-02

1 邯郸作为中原经济区具有重要影响力中心城市

的几大优势

其一为区位优势。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东进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接,南下可与珠三角经济圈联系,北拓与环渤海经济圈近邻。冀、晋、鲁、豫四省交界区域共有长治、聊城、安阳等13个城市,总面积9.6万km2、人口逾5 600万,这些城市距离各自的省会都在200 km左右,接受省会城市的辐射相对困难,而邯郸正好处在这些城市的中心位置。早在1985年,邯郸就作为发起者之一,与周边各城市组建了中原经济协作区,邯郸被确定为协作区市长联席会议办公室所在地,对推进中原四省区域合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其二为交通优势。邯郸交通发达,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107国道横贯南北,邯长、邯济铁路,309国道沟通东西,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邯郸也是四省交界区域唯一具有铁路交叉、公路交会、机场通航条件的综合交通枢纽,具有辐射中原、东出西联、通南达北的独特交通优势。“十二五”时期,邯郸还将实施高速路、铁路、机场扩建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邯郸交通优势会得到更大显现。

其三为产业优势。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传统的煤化工产业方面,以总投资427亿元的峰峰煤化工园区和总投资500亿元的磁县煤化工园区为例,生产能力不容小觑。邯郸以钢铁、电力、煤炭为主导的重化工业体系完备,精品钢材、装备打造、高新科技、现代物流、煤电煤化、家电制造六大产业基地已经形成规模,特别是邯钢、新兴铸管、峰峰集团、天铁、新武安钢铁、美的家电等六大企业集团等带动作用亦非常明显。

其四为科技优势。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邯郸科研优势非常明显,不仅有中船重工718所博士后工作站、邯钢博士后工作站,还有邯郸经济开发区清华新材料实验基地、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邯郸办事处、新兴铸管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和部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各级各类技术人才达59.7万人,科技资源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突出。邯郸的科技优势还体现在农业方面。邯郸市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邯郸市独特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加快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顺利实现邯郸市“吨粮市”进程。

2 邯郸市支柱产业构建路径

①装备制造业。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是装备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支持条件。积极研发适合于邯郸的先进的、高附加值的主机产品和核心基础零部件,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快邯郸动力谷重型设备、现代农机、精密基础件等优势产品发展。提升中原电器谷超特高压输变电装备自主化设计和成套化水平,推动冀南冶金石化装备集群化发展。

②钢铁业。我市是钢铁生产大市,在国内的钢铁产业格局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具有基础好、规模大、品种多、发展快等优势。主要产品有热轧卷板、冷轧薄板、中宽带、中厚板、带钢、钢轨、H型钢、模具钢、冷轧辊钢、球墨铸管、焊管、无缝钢管、螺纹钢、线材等十几个品种。钢铁产业发展总的思路是:“控制总产能、提升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培育大集团”,以组织结构、工艺结构、产品结构“三个优化”为实现路径,全力打造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扩大高强度建筑和机械用钢、专用宽厚板、汽车用钢、家电用钢等优质钢系列品种,从而加快钢铁产品结构升级,提高市场占有率。

③新型建材业。重点打造邯郸建材业品牌,拓展新产品应用领域,重点发展利废、节能、环保和绿色的新型建筑材料,提高邯郸建材技术装备、产品质量和集约化发展水平。邯郸市作为中原经济区重心城市,要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家居建材优势企业规模,支持开发以工业废弃物为原料的生态型建材产品,提升邯郸节能玻璃、优质耐火材料等产品的竞争优势。

④文化产业。推进邯郸文化改革发展,传承邯郸优秀文化,塑造人文邯郸品牌,全面增强文化竞争力,率先建成文化强市,为中原经济区文化大发展做出示范作用。改造提升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工艺美术、演艺娱乐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针对邯郸加强赵王城遗址、磁山文化遗址、邺城遗址、大名府故城等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并且做好资源保护开发,推动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加强邯郸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打造特色工业遗存基地城市。

⑤物流业。我市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是四省交界区唯一具有铁路交叉、公路交汇、高速纵横、机场通航的海陆空立体式交通枢纽城市。全市总流通量约1.8亿吨左右,对外流通量1.2亿t左右,是四省交界区最大的物流中心。打造“国际现代物流枢纽城市”,重点建设交通、信息两大体系,强化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两大支撑。努力形成以航空货运、多式联运、批发配送、信息服务等为主体的物流基地。以构建主城区商业核心聚集区、外环物流带、绕城高速物流带“一核两带”为目标,提升邯郸市全国现代物流中心地位,依托区域交通枢纽城市,推动物流园区、物流通道、枢纽场站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建立中原经济区物流产业联盟、电子商务平台和公共信息系统,推动龙头产业构建全国性物流网络。

⑥旅游业。未来几年是邯郸市旅游业将迈进先进阶段的重要过渡时期和快速发展期。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将大幅提高,旅游产业作为邯郸市现代服务业中的主导产业的地位愈加明显。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邯郸必须抓住重点,明确主题,发展聚焦项目,推出特线,组建网络,结合邯郸悠久沉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分期建设构建富有魅力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系统。并且要强化自主创新,打造文化与历史内涵并存的健康旅游开发项目。在中原经济区共同发展的阶段,作为中心城市和旅游枢纽,突出特色、保护资源、科学发展、强调共赢。

3 快速发展邯郸支柱产业的对策研究

①优先配置土地资源。利用国家、省土地总体规划修编和编制我市四期城市总规划、详规机遇、争取将产业聚集区建设用地纳入国家、省、市相关规划,优先支持调规和供地。优先将产业聚集区内的项目推荐争列省重点战略支持项目和省重点项目。市、县两级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向推进产业聚集区项目建设倾斜。

②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充分贯彻“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进、整体开发”方针,创新邯郸市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优化人才结构、壮大人才队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招贤纳士,搭建快捷高速的人才交流平台,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主导产业需要的高端人才,并且建设不同层次的“人才公寓”,为人才提供便利的生活工作条件。建设完善邯郸人才信息库,实现人才资源共享,提高人才使用率,当然,资金扶持是人才引进不容忽视的环节和基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方面,要重点培养产业结构化调整所需各类专门人才,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人才使用要创新,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任用、流动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

③拓宽产业发展融资渠道。要把重点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入市、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优先安排建设资金并组织实施;鼓励产业管理机构创新融资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进行土地前期开发;市建设、城投、交投、水投等市级投融资平台,要积极服务各个支柱产业发展建设。

④加大优质产业项目建设财政支持。市财政整合各类专项资金,以贷款贴息、专项补贴、资本注入等方式,支持产业龙头项目、重大关键技术引进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当年支持额度要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对成长性强、成绩突出的产业进行奖励,并组织管理和工作考核。

⑤加强组织领导。市、县(市、区)两级政府都要把各个产业发展建设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城镇实力、活力、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摆上突出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加快推进步伐。市政府成立邯郸市产业聚集区建设指导管理办公室,挂靠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支持推进支柱产业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统筹全市产业聚集区建设的组织、协调、考核、督导等工作。

⑥创优发展环境。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为各个产业发展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坚决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行为,为推进产业聚集区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黄铁苗,颜世辉.构建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问题及途径[J].珠江经济,2008,(5).

[2] 吕传赞,于刃刚.加快构建河北省现代产业体系[J].经济论坛,2008,(24).

[3] 刘玉梅,李毅超,张学礼,等.基于循环经济的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07,(12).

[4] 水.产业经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郭克莎.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6] 朱慧明,韩玉启.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运筹与管理,2003,(2).

上一篇:供应链管理理论及其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下一篇:基于CI战略的兴化水乡旅游形象塑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