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蔬菜土壤恶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9-09 10:48:25

保护地蔬菜土壤恶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在农业生产中,蔬菜生产纯属于高投入产出,快轮作倒茬,多防治病虫,勤调整地力的快节奏生产过程,其基本要素――土壤的质量和肥力水平是决定这一生产能否持续性达到理想要求的关键.然而就笔者长期在生产第一线观察,特别是近几年对周边地区菜农生产经营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蔬菜用地土壤有恶化趋势,有些已经表现退化,严重影响着该产业的持续进行,就此,笔者提出一点建议。

当前在蔬菜生产中,菜农因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如:由于文化层次不高,肥料施用知识匮乏,不注重科学施肥,或施肥方法不当,或不懂科学生产管理,致使投入资金不少,却没有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相反导致土壤结构出现严重恶化,作物生长发育不良,而降低了经济收入。笔者拟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闹述,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土壤恶化的表现症状

经笔者对蔬菜地三年土壤变化及蔬菜生长状况进行的调查发现,显示如下就此,笔者将土壤恶化症状归为如下五类:

1.土壤板结化

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忽视有机肥的施用,土壤肥力出现衰退,有机质匮乏,透气性降低,造成土壤板结。致使蔬菜根系发育不良,影响蔬菜正常生长。

2.盐渍化加重

长期单一施用化肥后,土壤中盐离子增多,pH升高,使土壤盐渍化加重,妨碍根系正常吸水,影响植株生长。

3.微量元素缺乏:多年连作的蔬菜,长期吸收土壤中的锌、硼、铝、铜、锰等微量元素,又没能及时补充施用微肥,导致土壤严重缺少微量元素,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

4.活土层变浅

蔬菜的种植大多实行茬茬相间套作的生产方式,多为人工耕栽,土壤得不到及时深翻,导致活土层变浅。

5.病虫害累积

连作方式会使病虫害在土壤中累积增多,危害加重,根系因而受害、腐烂,甚至全株枯死。由于病虫害严重,农药使用量增加,造成蔬菜严重污染,大大降低了创汇商品价值。

二、导致土壤恶化的原因

1.肥料施用不平衡,分配不合理

人们往往重视高产田,忽视中低产田,长此以往,结果造成中低产田吃不饱,高产田吃不消的浪费现象。

2.不重视科学施肥,肥料养分比例不协调

主要表现在氮肥施用过多,氮、磷比例失调,施用微肥更是微乎其微,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得不到及时补充。

3.施肥方法不当

实际生产中菜农为追求短期效益盲目施肥的现象非常严重,施肥方法的不当,不仅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而且有时还会出现烧种烧苗现象。

4.有机肥施用比例下降

传统的沤制农家肥越来越少,有机肥与化肥施用比例严重失调,长此以往,土壤结构恶化,地力短期内得不到恢复。

三、恶化土壤的治理方法

1.轮作换茬

一块地里不要连续多年种同一种蔬菜,可进行轮作换茬种另一种蔬菜,如瓜类表现就特别明显,适当与葱蒜类轮作,可减少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增大有机肥施用量

当前生产中,普遍存在着有机肥施用严重不足,据调查显示,有机肥施用比例由20世纪60年代的90%降至现在的不足30%,甚至更低,长此以往,土壤得不到培肥,结构逐渐恶化,地力短期内得不到恢复。多施有机肥,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透气性和保水保肥蓄热能力,使土壤疏松肥沃。

3.调整土壤

连作种植多年以后,适当调整耕作结构,可以把握季节,适当闲置菜地,进行深翻晒土冻土,消灭病虫源,恢复地力。

4.施用微肥

可以通过科技培训,教育菜农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施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施用微肥可作底肥或作根外追肥,作底肥的锌肥(硫酸锌)亩施1~1.5kg、硼肥(硼砂)亩施0.3~0.5kg、钼肥(钼酸铵)亩施0.1~0.2kg、铜肥(硫酸铜)亩施1~2kg、锰肥(硫酸锰)亩施2~3kg。根外追肥硫酸锌可用0.05%~0.2%浓度,硼砂可用0.1%~0.25%浓度,钼酸铵可用0.02%~0.05%浓度,硫酸铜可用0.02%~0.05%浓度,硫酸锰可用0.1%~0.2%浓度。

5.深翻土地

在每茬蔬菜种植时利用间隔时间深挖翻地,疏松土壤,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同时结合施用有机肥,培肥地力,以利下茬蔬菜种植。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农民,要有创新精神,勇于改变传统观念,积极学习农业科学技术,把新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生活改善和经济发展双丰收。同时政府农技推广部门要根据季节、农时适时为农民提供科技培训,根据农民自身需要,引导农民接纳新技术,运用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和生产管理能力,真正实现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作者单位:158200黑龙江省鸡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鸡东县永安农技推广站)

上一篇: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下一篇:浅谈辣椒疫病的症状及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