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影像的运用对我国电影产业的启示

时间:2022-08-12 04:10:24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影像的运用对我国电影产业的启示

摘 要:在全球电影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好莱坞商业电影仍旧引领着世界文化的潮流,好莱坞商业电影在绝大多数国家都拥有着相当成熟且稳定的市场。随着好莱坞商业电影继续不断地向全世界迅猛扩张,中国影像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好莱坞商业大片之中,这些满载着中国元素的好莱坞影片高效地充当着传播中国文化使者。本文从研究好莱坞电影运用中国影像的成功案例出发,以期分析出适合中国电影利用本国影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中国影像;中国电影

中图分类号:J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181-02

一直以来,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制作思路之一就是广泛挖掘收集世界范围内各类的题材的文化宝藏为己所用。以中国为代表的古老东方文明,因其悠远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素来在西方人眼中极具神秘气息。因此,以神秘东方为主要题材的电影在西方观众的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它们更多的是抓住了国际观众共有的“东方情结”。

一、好莱坞商业电影中的中国影像

(一)好莱坞眼中的中国功夫

在好莱坞眼中,遥远的东方古国有一种神秘的舞蹈,这种舞蹈不仅具有优美姿态,而且还具有使人折服的攻击力,这就是中国功夫于外国观众的直观感受。“中国功夫”是华语电影人亮相在世界影坛的第一张牌,也是最成功、最闪耀的一张牌。华语传奇影人李小龙、李安、成龙、李连杰等都借着“功夫风”为中国影像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神秘而优雅的中国功夫,成功地吸引了长期被枪械、纯肉搏等暴力美学霸占视觉的西方观众的注意。1973年,李小龙凭借“好莱坞”制造的功夫片《龙争虎斗》一炮而红。好莱坞瞄准观众的喜好,将这种神秘的东方艺术充分利用,乘胜追击的制作着一部又一部令人目眩神迷的电影,无所不能且优雅的中国功夫便成功地吸引了众多西方观众的目光。

《卧虎藏龙》中女主角的大堂对决令观众印象深刻,多种兵器和动作套路的组合上阵。其中俞秀莲十八般兵器皆上场,刀枪皆舞,一招一式均有章法。《功夫之王》经典对决既兼顾了成龙杂耍式武打,又照顾了李连杰的舒展,设计了十八般武艺的经典串联,醉拳、虎拳、鹤拳、螳螂拳、少林棍法,短短的十几分钟内竟能将两人将各路拳法全盘呈现,可见好莱坞影人对“功夫”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更令中国观众感到惊讶的是:在《金刚狼》、《木乃伊Ⅲ》、《钢铁侠Ⅲ》等纯美国大片中都加入了中国功夫格斗的场面。

甚至,在好莱坞动画电影里中国影像都屡见不鲜。近年来最成功的动画电影系列《功夫熊猫Ⅰ&Ⅱ》更将功夫的魅力带进了动画片,片中功夫惊才绝艳的“盖世五侠”,虎、鹤、猴、蛇、螳螂正是中华武术中五种极具代表性的象形拳各自拳种。《花木兰》通过自身努力练就一身武艺,也用中国功夫去实现自己孝道,充分地展示了爱国情、责任感,鲜活地描绘出一个有勇有谋、积极向上、敢爱敢恨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

(二)好莱坞商业电影中的其他中国影像

随着好莱坞对中国的认识逐渐深入,对中国影像的运用也不再局限于“中国功夫”。好莱坞商业电影里其他方面中国影像的使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华人或华裔演员的使用、中国故事的讲述与借用、中国故事背景的运用以及采用其他方式在西方故事中植入的中国影像。《功夫之王》、《卧虎藏龙》启用成龙、李连杰、周润发等在华人世界早已成名的华人影星,以及章子怡、刘亦菲、李冰冰等一众华语新人,取得了良好的反响。而《花木兰》是一个完完本本的中国故事内核,只是在好莱坞地打造下讲了一个关于个人主义、英雄主义的“美国精神”故事。同时也有不少好莱坞商业大片甚至不远万里将取景地放在中国,比如《碟中谍Ⅲ》、《2012》、《环形使者》等。作为好莱坞代表的梦工厂与中方合作成立“东方梦工厂”,更加彰显了好莱坞对中国这个市场的强大野心。

二、中国影像的美国化的进程

好莱坞擅长将所有具有商业价值的元素运用到好莱坞商业电影中,而中国功夫一直都被好莱坞视为卖点之一。选取中国影像,用美国意识去阐述,用高新科技去做包装,让全世界观众看了既感觉新鲜也觉得热闹,自然很容易叫好又卖座。

(一)中国影像与好莱坞的“美国意识”的融合

好莱坞商业电影作为美国意识的载体,善于将美国主流意识融于影片之中,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好莱坞商业电影对中国影像的选用也不例外,选用在更多的程度是停留在表层的借鉴,影片中的中国影像在一定程度上被西化,甚至有的被误解。在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里,除了花木兰的外在带有中国特点之外,内部结构几乎完全被西化,这样的故事已经不具备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该片中虽然取材于中国古典故事,但是除了“替父从军”的基本架构之外几乎与原始故事版本没有更多关系。编剧给人物的经历中注入了更多戏剧性元素,加强了剧情冲击力,将个人的能力进行夸张处理,实质是为了展示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精神内核,与中国古代故事花木兰“忠孝节义”的主题相比已经具有了完全不同的侧重点。再例如以《功夫之王》为代表的好莱坞动作片,始终将打斗作为影片的重点和卖点,却忽视中国功夫骨子里独有的“侠义”精神。

(二)中国影像与好莱坞先进制作技术的融合

我们应该意识到,在好莱坞商业大片吸引全球目光之时,好莱坞的先进后期制作技术为中国影像与好莱坞意识的成功融合提供了良好基础。好莱坞后期制作团队向来更加用心对中国影像的挖掘,尤其体现在中国影像的应用上,《功夫熊猫Ⅱ》比任何好莱坞商业电影都要敬业。片中出现了许多四川的场景,似仙境一般的青城山层峦叠嶂,青翠满目,令人过目难忘,心向神往。而传统美食担担面、麻婆豆腐等被囊括其中,也体现了好莱坞影人对细节的专注。同时,为了配合这些场景,电影中还能听到二胡、唢呐等中国民间乐器演奏的中国民俗乐曲,瞬时让观众无限惊喜。此外,好莱坞还将中国功夫、山水赋予更多的神秘色彩,以此迎合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想象,这类影像也更适合夸张表现,制造赏心悦目的视觉奇观。

三、好莱坞中国影像应用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启示

(一)中国电影运用中国影像的文化优势

虽然中国影像出现在好莱坞大片中的几率逐渐增高,但这些所谓运用显然对中国影像实质的挖掘还处于相当肤浅的阶段。在中国取景,选中国演员,都不能算是“展示”中国影像,充其量只能算作是中国影像的“应用”。对中国影像的运用始终还是要上升到文化层面,要从探究中国的文化习俗、剖析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开始。

在此的情势下,中国电影人自然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对中国影像的理解更深刻,所以在运用过程中自然会显得更加熟练流畅。中国电影人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告诉全世界的观众:中国影像不仅仅只有功夫、兵马俑、长城、熊猫等等。在中国影像的运用上,中国导演张艺谋无非是一个佼佼者,在他的作品中满眼皆是对中国影像纯熟的运用。比如,《红高粱》里占满银幕的红盖头、色彩浓烈饱满的红轿子、繁茂的高粱田,这同样是中国影像的具有强烈代表性的展现;《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古院深宅、艳红灯笼以及妻妾同堂的场景等都展示出了深厚的中国味;还有《秋菊打官司》里秋菊不屈不饶的韧劲,坚韧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也是中国影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中国影像不是生硬堆砌在电影中作为噱头和卖点,而是与电影本身自然和谐地化为了一体,使得电影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一种“中国韵味”。

(二)中国电影运用中国影像的地域优势

中国电影在对中国影像进行提炼的时候,不用像好莱坞商业电影那样,千方百计对中国影像的外在符号进行充分研究,也不用千辛万苦搭建中国摄影棚,更用不着千里迢迢取景。但可惜的是地域优势似乎是中国电影在运用中国影像方面最大优势。如画的山水自然景色、纯朴的人文风情、古色古香的建筑……这些都足以令观众赞叹,但显然现在的大多数中国电影人并没有很意识到这样的先天优势,并不注重中国影像的领悟和应用。显然,利用自身优势并且不断地发挥自身长处才是中国电影真正强大并且能顺利走出国门唯一最有把握的出路。

(三)理性认识好莱坞对中国影像的运用

面对好莱坞大片频频出现的中国影像,国内影人应理性对待。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电影中心的关注,说明我们有了相当的实力和影响力。但不容否认的是,目前好莱坞大片仍然在国际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影像借此扩大国际知名度也绝不是一件坏事。如果再深入思考的话,便很容易意识到好莱坞大片实质上代表的是美国“软实力”,加入中国影像不过是更便于它的“文化扩张”罢了。在整个过程中,中国影像只是作为打开中国市场的一把巧妙的钥匙,赚取利润是“好莱坞”始终不变的目标,而且它们永远不变还有对美国人的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的不断鼓吹和宣扬。这实质上是新时代“文化帝国主义”的体现,不断的文化倾销和文化侵略,已经为中国电影人敲响了警钟,足以引发国内影人对自己民族文化利用和保护的反思。

我们要认清中国文化是无价之宝,应当是一座取之不尽的文化宝库。面对中国庞大的市场,好莱坞电影公司为了突破内地分账大片名额限制,积极地将“中国影像”融入各类题材的好莱坞影片中:请华人演员、到中国取景、拉拢中国投资方,以合拍片的名义而不受进口配额的限制。就现阶段而言,国产电影依旧缺少竞争力,缺乏创新意识,原因众多,其中相当重要一点就是缺乏对中华文化中精髓的深入理解。目前中国的电影市场缺乏电影人静下心去做一部电影,所以自然也没有人去关注观众们的需求。所以,我国影人要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培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产电影与之抗衡的实力。当中国一批又一批导演苦于探索“冲出亚洲、打进好莱坞”之道时,参考好莱坞运用中国影像的成功经验尤为必要。借助好莱坞成功的经验,早日实现中国电影的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蔡骐,廖婕.解析好莱坞电影之“中国风”现象――基于文本、机构及受众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02):141-144.

〔2〕罗贤春,姚明.图书情报学综述性文章的演变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3(10):101-109.

〔3〕周文萍.当今好莱坞电影的中国元素解读[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18-23.

〔4〕周黎明.好莱坞启示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张美云.好莱坞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二律背反――试析《木乃伊3》、《功夫熊猫》等影片中的中国元素[J].电影文学,2008(21):11-12.

〔6〕张美云.好莱坞电影“泊来”中国元素与国家文化安全[J].电影文学,2010(11):32-33.

上一篇:基于艺术展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 下一篇:浅谈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