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开发教材,让学生的数学活动更有序

时间:2022-09-09 07:53:10

适度开发教材,让学生的数学活动更有序

【摘 要】新课标理念提出,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于教学始终,教师要善于发掘出新教材的优点,加工、处理好教材,为学生营造一个鲜活灵动的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处理教材 情境 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2-0174-01

一 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

现代数学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很重要的新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关注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在《认识小数》这一单元中,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在学生测量课桌面长与宽的长度后,由分数引出小数。这样的数学学习学生较为常见,且没有新鲜感,学生易产生疲劳,从而缺乏一种内在的学习需求。是教材不好吗?实际上教材只是为教学提供了一个范例。作为数学老师要善于加工教材,转变思想,转换方式,使教学内容焕发出新的活力。在认识小数的情境创设时,可以创设儿童乘坐火车,身高1.2米以上者需买票,而1.2米以下者免票。小明的身高是1.5米,小明要不要买票呢?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就会产生疑问:怎样才能比较1.2米与1.5米?教师自然地引出1.2米的理解,这时学生的求知欲尤为强烈。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买火车票的情境,自然地产生对认识小数的内在需要,在课堂学习中学会比较。

二 改编教材,经历数学思维的过程

教材是课程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为知识的传递提供可能。一般的教材限于篇幅,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讲得十分详尽,学生看到的往往是思维的结果,而不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活动的过程。换言之,具体每部分知识应怎样教,教材上并没有明确地说明,只有当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又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教学法的再加工以后,教材才能变成学生易于和乐于接受的信息。作为教师,应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参与其中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即教学中不仅应让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在认识小数的教材中,是由分数 米、 米直接引出0.5米、0.4米。直接由分数引出小数,学生能认识小数,但其内在的数学思想学生不易感知,学生头脑中会产生疑问: 能写成0.5,那么 能写成0.4吗?教材并没有就此问题展开讨论,需教师大胆地创造教材。可创设打靶这一数学情境,记录靶数时整环数可以用1、2、3、4、5、6、7、8、9……表示;如果在7、8环之间应怎样记录呢?让学生思考记录7环多,你能清楚地记录吗?学生由此产生是不能清楚地记录的。让学生用眼估计按弹孔这样分可以分成几份?4、5份都行,如果是 多一点怎么办呢?裁判员怎样记录呢? 多一点这样记录行吗?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记录多麻烦呀!那我们为了更准确地记录,把7~8环平均分成了10份,看靶数,用分数 、 表示。这样表示让学生感知小数也是满十进一的运算法则。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这一方法,可出示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10份,1份是 用小数表示是0.1;2份是 ,小数是0.2;学生边看涂色部分边说出相应的分数与小数,直至10个 是1,那么10个0.1就是1。这样直观的演示让学生对小数的基本单位认识得更清楚,明确了小数与分数、整数一样也是满十进一的运算法则。

三 补充教材,给学生以认知的坡度

课堂教学内容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要实现这一过程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灵活性。灵活地驾驭教材是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的,如果教材中有些素材不充分,不利于学生形成概念,教师则应及时补充新内容。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

以《认识小数》为例,学生刚学完十分之几是零点几,紧接着认识比1大的小数,这时学生的思维不易转换,也不会轻易地接受信息。需要教师在此处添加材料,认识比1大的小数。可以设计一整个的长方形和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2份,合起来是多少?让学生先思考十分之几可用零点几表示,整个长方形可用1表示,合起来是一点几。教师可以再涂上颜色让学生用小数表示,连续多次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认识比1大的小数。最后,再让学生认识1元2角、3元5角是多少元?这样,学生易于认识较大的小数。

总之,通过多种方式加工、处理教材,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把静态的知识结论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上,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规则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动态化、情境化,可以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自身的魅力,并逐渐进入学习数学的角色,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也成为一个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浅谈班级管理中“爱”与“严”的把握 下一篇:提高学科素养 引领智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