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的节奏和适度

时间:2022-10-18 03:26:02

在儿童早期发展中,是不是教得越多越好,孩子发展得越快越好?在这点上,蔡建华主任提

出了一个“早教节奏”的理念。他以亲子共读举例,告诉父母亲子阅读就是一个有节奏的过程 :要从父母单向读故事给孩子听,到孩子有一点点回应,再到亲子共读,最后到孩子的自主阅读。

这个过程需要等待,有一定的节奏,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越快越好。

在适度的问题上,陈学锋博士则表示 :“即使我们强调家庭应该给孩子一个丰富的环境,也

并不是指过度刺激。这个环境应该让孩子感到自在,而不是感觉到有压力。过度刺激及压力经常

适宜的帮助更有效

高潇怡博士针对父母对孩子发展的敏感度来诠释这个问题,她说 :“并非是越敏感对孩子的发展越有利,关键在于度。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关心,

不管孩子是不是在听,甚至是孩子睡觉时,母亲都不停地在对孩子说话,孩子就容易形成回避型的依恋,也就是通过对母亲的回避使得他们免受过度刺激的干扰。”她强调,好的早教是针对儿童发展的特定阶段和特点,提供适宜的支持和帮助。她还为我们提供了发展心理学上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并解读了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发,那就是 :儿童的学习要以生理上的成熟为基础,成熟之前的学习与训练难以有显著的效果。另外,高潇怡博士还强调 :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还意味着注重个体差异。很多儿童发展量表给出的发展指标,都是一个区间,这意味着儿童发展存在普遍规律,也有个体差异。

耐人回味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在儿童心理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格塞尔对一对双生子 T 和 C 进行了行为基线的观察,确认他们的发展水平相当。在双生子出生第 48 周时,对 T 进行爬楼梯、搭积木、肌肉协调和运用词汇等训练,而对C 则不做训练。持续了 6 周,期间 T比 C 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到了第53 周当 C 达到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对他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要少量训练,C 就赶上了 T 的熟练水平。即在 55 周时 T 与 C 的能力没有差别。

孩子的大脑需要休息

在《关键教养报告》一书中,提到了两位解开了婴幼儿学说话秘密的专家 :纽约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塔米斯 - 莱蒙德和婴幼儿语言发展专家迈克尔·戈尔茨坦博士。他们都在研究父母反应对婴儿语言发展的影响。塔米斯 - 莱蒙德教授提出了家长回应与孩子语言习得的相关性,而戈尔茨坦博士则近一步通过实验证明了父母的拥抱、抚摸或亲吻都能对婴儿的发音频率及成熟度有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是,塔米斯 -莱蒙德教授反对父母的过度刺激。她强调,在她的研究中,那些学说话快的孩子,父母也没有整天都高频率地回应。戈尔茨坦博士则谨慎地说 :“宝宝的大脑需要休息,才能消化和巩固所学到的东西。有时候,宝宝需要的是玩耍、独处和自言自语。”

戈尔茨坦博士还提醒雄心勃勃、跃跃欲试的家长们两点 :急切想提高回应度的父母们可能会忽略孩子是否作好了准备 ;做出过强、过弱或重复的回应,反而会耽误孩子的语言发展。比如当宝宝一个低于现有能力的发音都会得到拥抱的奖励时,会让宝宝觉得爸爸妈妈的奖励太容易。遗憾的是,父母该如何在自然情境中减少对宝宝不成熟发音的回应,如何增加对成熟发音的回应,目前专家并没有答案。也许自然、适度地回应就是最好的办法。

对此,陈学锋博士说 :“当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提出需求或用身体、动作来交流时,父母不能视而不见,要积极与孩子互动。当孩子说到正确或接近正确的词时,父母可以通过重复孩子的话来鼓励孩子。这就是适度的回应。”

“宝宝的大脑需要休息,才能消化和巩固所学到的东西。有时候,宝宝需要的是玩耍、独处和自言自语。”

上一篇:一心堂:股权激励疑似作秀 骨干火速高价转股PE 下一篇:升级儿童用药5个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