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 “势”的政治哲学观

时间:2022-03-30 08:40:36

韩非子 “势”的政治哲学观

[摘 要] 韩非子作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助秦国统一六国,必然有其可取之处,本文从韩非子“势”的思想出发,来讲“法”“术”“势”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韩非子;法家;政治;势

【中图分类号】 B0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033-1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的理论根据,简述则是“法”“术”“势”。其中“势”为韩非子政治理论基础的基础,也是历代法家认识的重点,“势”最好的意思,就是占据有利的环境,对敌人进行毁灭性的打击。《孙子兵法》曾这样论“势”,“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势”占据有利的位置,又是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要以“势”致胜,达到最好的效果。

韩非子的“势”就是君主的权势,亦是表示事物的客观状态和变化发展。“势”肯定的来讲,就是君主掌控天下的资本,控制臣子,保证自己地位的理论根据。韩非子认为只有以“势”为根据,才能实行刑罚,才能展现法律的魅力,君主之“势”才能成为法的保证。君主统治天下与否,不是臣民的效忠,不是国家的富有,而是“势”的强盛与否。

“势”的思想是是对慎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慎到的思想,韩非子在书中曾阐述说“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君主对“势”的掌控,才能赏罚并行,君主一旦“势”消失,臣子则“势”重,朝野之“势”便失衡,臣子犯上作乱,君主则失“势”成为待宰羔羊,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臣子可取而代之。君主的权势若是落到臣子手上,君主必然被臣子所控制,篡位弑主是必然之“势”。

韩非子的理论中,君主在政治层面上要拥有绝对的“势”,对权臣需要重点防范,民众的力量亦不可小窥。国家的稳定首先要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由此可断绝权臣煽动民众的可能性,由此,君主的权力就不可能轻易丧失,“势”便可不会丢失。韩非在认识君主,权臣,普通民众的的关系时,具有一定的先见性。非常巧妙的借力,用群众的力量巩固君主的“势”,以此来挟制权臣的“势”。

韩非子的“势”思想,由当时的社会决定,儒家思想的德治,并不适应当时的四分五裂的社会现状,当时的社会属于礼乐崩塌的时期,百姓不从于德行,而服从于“势”,仁义思想不是当时民众的所想。儒家德治思想,用以贤人圣人来感化社会,但是周朝发展到今天的局面,正因为儒家德治思想和贤人的高尚政治哲学的并不能与“势”相提并论,无法保证其稳固性。

如何抓住“势”的关键平衡点是韩非子政治思想的核心,韩非子不仅继承了慎到对于“势”的理论,认为“势”对于君主统治的关键作用,并且从权臣和人民群众的相互节制的角度出发,找出君主“势”的最佳作用。“势”的稳固光靠君主和人民群众是不行的,“势”的稳固性还要依靠“术”,“术”的思想就是用臣子的智以辅助君主,用以实现“势”。韩非子的理论中,“势”就是强权政治,是君主集权制度最终目的。君主的敌人不仅是权臣,还有其他诸侯,“术”是一种带有神秘主义的权术,韩非子认为,臣子和其他诸侯的存在都是具有威胁性的,君主臣子之间矛盾是突出的,运用“术”才能使“势”的地位不受动摇。

“术”若想发挥出最大功效,使用时必须深藏不漏,带有神秘主义,这也是“术”的生命特征,隐蔽性。君主的爱好和与之而来的赏罚手段都是君主统治的重要手段,在无形中完成对群臣的控制,只有如此才能完成对“势”保护。

实现“术”的方式,首要要保持神秘,让臣子无法得知君主的想法,不显示自己的方式方法,以无为而有为,若想让群臣惧“势”,只能不让臣子知道自己想法,这样才能使君主占据主动地位,君主才能掌握这些人。“术”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对臣子不能太信任,要保持一种兼听的态度,如若不能多方面听取意见,偏听偏信,臣下便可以堵塞言路,欺瞒君主,如此这般,君主之“势”便减弱,丧失地位。还有“术”的思想还包括“五壅”臣子不能闭塞言路,臣子不能控制大财权,臣子不能擅自执行命令,臣子不能朋党等。

韩非子“术”的理论,所有的政治思想都是为了达到对君主之“势”的巩固和持久。想要实现君主之“势”,只有对臣子有绝对的控制,实现这样的控制,只有运用权术。

同样辅助君主之“势”的还有“法”, “法”并不是韩非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仅仅是辅助地位,首先当时社会是以君主为主导的,法治并不能实现社会作用。而重刑罚又过于残暴,只是为了辅助君主之“势”。首先立法权在君主手中,只是工具而已。行政和执法立法均在君主手里。君主运用法控制民众,臣子和民众均在法典之下,君主运用“法”“术”来稳固君主之“势”。

韩非子生存在一个连年征战的时代,实力是唯一说话的本钱,当时诸侯征战,礼乐崩坏,对于君主来说,只有拥有绝对的实力,才能维护好自己的统治,当时的社会,只有诸侯国强大了以后才能征服别国。韩非子对于周朝的历史有着清醒认识,所以韩非子并没有像儒家思想家一样,希望通过提高君主的德行操守来完成强大,而是直接解决最实际的问题,富国强兵,首先要有一个稳固的政权,由此随之而来的就是控制臣子和民众。

秦国采用韩非子的思想,短短几年时间便兼并了六国,达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过分强调了法家思想,注重君主专制和法典重刑。对君主“势”的过于重视。刑罚的过于依赖,从而使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恒重导致种种弊端,但由此并不能否定法家思想的合理因素。但韩非子的历史发展观和法术思想以及对“势”的看法,都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文献:

[1]葛荣晋.以术治吏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中华文化论坛,2006,(2).

[2]秦榆.韩非子学院:韩非子的法制统治[M].北京:长安出版社,2006.

[3]蒋重跃.韩非子的政治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许星凯(1987-),男,汉族,河北定州人,延边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哲学。

上一篇: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下一篇:正视音乐教育 为人类智慧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