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中学生慢性疲劳综合征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9-09 07:05:49

哈尔滨市中学生慢性疲劳综合征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中学生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及所致学校拒绝的流行现况,探讨影响儿童慢性疲劳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哈尔滨市市区初、高中学校各1所,附属乡镇中学1所(包括初中部和高中部),以整群抽样的方法对3所学校的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自拟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睡眠问题及相关症状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疲劳量表-14。结果 哈尔滨市中学生慢性疲劳综合征总检出率为14.6%,且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关键词】 疲劳综合征;慢性;抑郁;焦虑;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1-0968-03

儿童慢性疲劳综合征(childre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CFS)是儿童不能维持日常生活和到校学习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儿童可有明显的学校功能破坏和社会活动降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校、社会生活,可导致至少50%的儿童长期拒绝上学[1]。澳大利亚学者报道,诊断为CCFS的人群中,至少有20%为10~19 岁儿童青少年[2]。2002 年日本文部省报道,约2.8%的初中生患有儿童慢性疲劳综合征而导致学校拒绝[3]。由英国儿科与儿童健康学会组织进行的研究调查发现,不明原因疲劳超过3个月的410例病例中有51%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或严重慢性疲劳[4]。该病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影响很大,很多患者不得不休学治疗。儿童慢性疲劳综合征已成为发达国家广泛关注的领域。为进一步了解哈尔滨市中学生慢性疲劳及所致学校拒绝的流行现况,并初步探讨影响儿童慢性疲劳的相关因素,笔者开展此项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哈尔滨市市区初、高中学校各1所,附属乡镇中学1所(包括初中部和高中部),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3所学校的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360份,回收有效问卷1 324份,有效回收率为97.4%。其中初中生786名,高中生538名;男生648名,女生676名;城市学生850名,乡镇学生474名。年龄为(14.56±2.35)岁。

1.2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中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自拟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学生睡眠情况及相关症状调查表、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疲劳量表-14(FS-14)等。

1.2.1 儿童慢性疲劳综合征判定标准 采用日本厚生省2004年儿童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基准[5],该标准包括:(1)通常的诊断或检查无明显原因,持续30 d以上,持续或反复的慢性疲劳,且疲劳状态休息后不能改善,较以前相比学校、社会和个人方面活动水平有所下降;(2)同时具备含有2个主症状的4个以上症状。主症状:①记忆力和注意力障碍;②睡眠障碍;③疲劳感,稍微活动后就感到累,即使休息后也不能恢复;④头痛。副症状:①咽喉痛;②颈部、腋窝淋巴结压痛;③肌肉痛;④腹痛、恶心;⑤发热;⑥眩晕。

1.2.2 自评抑郁量表(SDS)[6] 自评抑郁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均按1,2,3,4评分,20个条目中有10项是用正性词陈述的,为反序计分;其余10项是负性词陈述的,按上述1~4顺序评分。SDS抑郁严重度指数按下列公式计算:抑郁严重度指数=各条目累计分/80(最高总分)。抑郁严重度指数在0.50以下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0.69为中至重度抑郁;0.70以上为重度抑郁。

1.2.3 焦虑自评量表(SAS)[7] 焦虑自评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均按1,2,3,4评分,20个条目中有5项是用正性词陈述的,为反序计分;其余15项用负性词陈述,按上述1~4顺序评分。将20个项目的各项得分相加计为总粗分,总粗分正常上限为40分。

1.2.4 疲劳量表-14(FS-14)[8] 疲劳量表-14由14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都是一个与疲劳相关的问题。根据内容与被试者实际情况的符合与否,回答“是”或“否”,“是”计为1分,“否”计为0分,其中有3个条目为反向计分,即回答“是”计为0分,回答“否”计为1分。将1~8条8个条目的分值相加即得躯体疲劳分值,将第9~14条6个条目的分值相加即得脑力疲劳分值,而疲劳总分值为躯体及脑力疲劳分值之和。分值越高,疲劳越严重。

1.3 质量控制 统一培训调查员,并在调查前进行预调查。由专业调查员以及学校保健医生组成主试和巡视,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回收。对有漏项或填写不明的按不合格问卷剔除,保证所得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双份录入EpiDate 3.0数据库,并用FoxPro软件进行数据的唯一性检验和双份检验,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χ2检验和t检验等。

2 结果

2.1 中学生慢性疲劳综合征检出情况 接受调查的1 324名中学生中,符合CCFS诊断基准的学生共有193名,占调查样本的14.6%。在这193名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学生中,有87名学生(45.1%)不管怎样每天都能到学校,听课、运动、行为均不受限;有59名学生(30.6%)虽然每天能到学校听课,但常常感到疲劳;有27名学生(14.0%)可以上学,也可以听课,但身心状态不良,常常需要休息;有7名学生(3.6%)身心不调,不明原因每个月内几天不能上学,需要在家休息;有3名学生(1.6%)身心不调,不明原因1周内2 d不能上学,需要在家休息;有10名学生(5.2%)能上学,但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需要经常去保健室和医院。城乡、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中学生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分布情况见表1。经检验,城、乡学生慢性疲劳综合征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抑郁及焦虑的关系 由表2可以看出,被调查的中学生中抑郁的总检出率为57.7%,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学生抑郁发生的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92,P

2.3 中学生慢性疲劳综合征疲劳量表的评价结果 由表3可见,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学生躯体疲劳分数、脑力疲劳分数和疲劳量表总分均高于正常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3 讨论

在当代快节奏、高效率和多边的环境中,人们感到无所适从,心理压力大,精神紧张、脑力和体力处于超负荷运行的高压状态中。这种状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缓解或者化解,很容易产生慢性疲劳和心理压抑。目前临床上以慢性疲劳为主诉的患者已日益增多。以往慢性疲劳综合征多发生在中年人身上,现在有向青少年蔓延的趋势。据日本文部省报道[3],截至2002年,约2.8%的初中生患有儿童慢性疲劳综合征而导致学校拒绝。美国(2000年)对约4 000名5~17岁儿童开展的社区问卷调查表明,2%的儿童有似慢性疲劳综合征样的症状[9];2005年武丽杰等[10]报道了哈尔滨市有6.1%的中学生符合日本儿童慢性疲劳综合征所致学校拒绝的诊断标准。而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接受调查的中学生群体中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总检出率为14.6%,不仅高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有关报道,而且还要明显高于哈尔滨市中学生2005年的调查结果,说明我国中学生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检出较以往有明显增高趋势。这可能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压力也逐渐升高有关,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哈尔滨城乡间中学生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初中生和高中生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在符合CCFS诊断基准的193名学生中,有10名学生(5.2%)处于身心不调状态,需要适当在家休息而不能上学;还有96名学生(49.8%)虽然每天都能到学校,但常常感到疲劳、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而经常需要休息。可能由于长期的就学压力、终日的疲劳积累及竞争等所形成的各种心理冲突,已经引发一定比例的中学生出现了明显的躯体症状和认知功能改变,导致其在学校就学失败和社会活动降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校、社会生活。调查结果还显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学生抑郁和焦虑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组中学生,说明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学生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等情绪改变,这可能是由于中学生长期注意力不集中、倦怠不适、精神紧张、记忆力受损等原因而出现成绩下降,导致情绪低落和焦虑,容易烦恼和激动,尤其显示出对自己不满意、缺乏安全感和社会认同感。从本次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学生存在着明显的脑力和躯体的双重疲劳,这与国内的有关研究结果[12]一致。同时也说明了儿童慢性疲劳综合征所导致的长期而严重的学校就学能力、躯体能力和社会功能的破坏。

由此可见,儿童慢性疲劳综合征足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特别是在我国这种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中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过大,身体和心理容易出现疲劳的表现,如果未及时地加以控制,很容易发展成为慢性疲劳综合征,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功能,降低学习效率。所以应该正确地理解学生出现的疲劳现象,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更要防止发展成CCFS所致的学校拒绝。同时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教师及父母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认识,让其了解父母和教师的关心对学生身心的发展,特别是防止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 PATEL MX, SMITH DG, CHALDER T, et al.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in children: A cross sectional survey. Arch Dis Child, 2003,88:894-898.

[2] A WORKING GROUP. CF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royal australasian college of psysicians. MJA ,2002,176(s):43-44.

[3] MILK T, TOMODA A, JHODOI T, et al. Learning and memorization imPairment in childhood chrnonic fatigue syndrome manifesting as school phobia in Japan. Brain and Develop, 2004,26(2):442-447.

[4] HAINES LC, SAIDI G, COOKE RWI. A Postal survey of severe fatigue in a Primary care setting.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2004.

[5] 小儿慢性疲劳综合征(CCFS)-不登校诊断基准. 厚生劳动科学研究经费-小儿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班制定.日本:东京,2004:1-30.

[6]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5.

[7] 张作记.焦虑自评量表.行为医学量表手册.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13.

[8] 张作记.疲劳量表-14.行为医学量表手册.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490-491.

[9] JORDAN KM, AYERS PM, JAHN SC, et al. Prevalence of fatigue and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like illnes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 Chron Fat Syndr, 2000,6(1):3-21.

[10] 武丽杰,孙彩虹,夏薇,等.中学生慢性疲劳综合征所致学校拒绝的现况调查.中国儿童保健,2007,15(1):39-41.

[11] CHALDER T, GOODMAN R, WESSELY S,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nd self rePorted"ME" in 5-15 year olds: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BMJ, 2003,327(7 416):654-655.

[12] 王天芳,张翠珍,刘雁峰,等.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的疲劳、抑郁、焦虑与生活事件的特点及其相关性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2):84-86.

(收稿日期:2009-10-15)

上一篇: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豫北高校教师自评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