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时间:2022-09-09 07:03:49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郭凯著浙江人民出版祉2012.6

和王小波作品中的王二有过非常多的角色扮演一样,《王二的经济学故事》中的王二当过农民、村长、工人、公务员甚至缉毒警察。他是现宴经济世界中最普通的一分子:你我都是3{---,王二就是你我。

茅于轼、粱小民等一批“中老年经济学家”都在不懈地尝试用通俗的语言,拉近经济学与大众的距离(这个距离本来就应该是零),但不得不说,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年经济学者郭凯用一个“王二”征服了读者。单个“王二”的故事是舞台剧,而无数个故事连在一起,就是一部厚重的关于平民经济学的大戏。

郭凯的初衷是用一种特别的形式普及常识。但所谓的常识,其实存在不少认识误区,而且我们可能越陷越深。所以真正促使郭凯勤奋写作的动力,是“去伪”。当然“去伪”之后的东西未必一定“真”,郭凯有自己的立场和情绪在里面,但他引发更多的普通人对自身处境和经济话题进行多维度的思考,这才是最重要的。(东方愚)

《罪行》

(德)费迪南德冯·席拉赫著吴掏飞译

南海出版公司2012.3

当我们谈起“人性”时,已经隐含着一种判断,“人性”意味着善的、理性的、光明的,因为以‘火’修饰“性”,已经说明了它区别于这个世界上其他属性的一面。其实,‘(人性”,也同时意味着恶、杂乱、干燥、无理性、黑暗,这甚至占据了人性的大部分空间,是“人性”这个大水球中的全部液体,“善”只是包裹它、抑制它的脆弱表皮。

律师费迪南德在《罪行》中,用11个他经手的案例,写出人性的善恶交织,写出那个大水球的表皮和喷薄欲出的液体之间的东风西风。决定一桩罪行的,也许是午后的闷热,是贫民窟不愉快的生活,是一种无法挣脱的缓慢困境,唯独不是理性。所以作者说:“我叙述杀人犯、毒贩、银行劫犯和的际遇,他们有他们的故事,而且他们和我们没有多大的不同。我们的一生同样都在薄冰上跳舞,冰层下极冷。”

这是一个如饥似渴地需要“故事”的时代,但《罪行》中最令人惊异的,不只是那些光怪陆离的比小说更精彩的真实故事,而是作者的写作方法:冷静、精准,像电影镜头。显然,影像时代的写作者,已经习惯于用文字预先达到影像所能达到的效果。(韩松落)

《技术元素》

在出版过《新经济下的新规则》、《失控》和《科技想要什么》之后,国内出版了凯文·凯利(KevinKelly,下称KK)的第四本书《技术元素》,它由KK同名博客专栏“TheTechnium”中的文章结集而成。The Technium KK自造的名词。不仅代表具体的某项技术(轮胎、手表、马车等),还包括整个技术系统,以及各具体技术之间、技术与技术系统之间的关系。它是人类大脑活动的体现,包括文化、法律、舞蹈、音乐、社会机构等所有由人类大脑创造的智力产物。

KK在书中用大量图表和数据表达了他多部作品的核心主题:技术有自己的进化方向,虽然人类是所有技术的发明者,但人类无法掌控技术的命运(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请放手(去中心化),让技术(自底向上地)自由成长。

如果肖邦出生的年代还没有钢琴怎么办?假如史蒂夫·乔布斯出生在100年前怎么办?没有钢琴的肖邦可能做一辈子法文教员,没有廉价芯片的乔布斯可能练一辈子书法这是KK持有坚定的技术乐观主义态度的原因所在。今天儿童的潜力都有可能受阻,因为能让他们施展才华的理想技术很可能尚未发明。(师北宸)

上一篇:大师们的标准 下一篇:密不透风,刘洋父母家的新闻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