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当人类成为手机人

时间:2022-08-05 06:43:30

2020当人类成为手机人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德寰教授认为,真正的机器人正在以一个颠覆性的方式出现,即:手机+人=手机人。这意味着,手机与人融为一体,须臾不离,就如心脏起搏器嵌入病体,成为人类的一个另类器官。

2020年,人类变成“手机人”,你我生活在无线互联的大网中。手机,是这张网的人口。不成为手机人,就如面对世界的大门没有钥匙,将被孤独地留在人群之外。

除此外,手机还将伸出越来越多的触角。“未来10年,所有的移动设备都将智能化”,资深互联网研究者魏武挥预言——你的钥匙、汽车、手表、眼镜……日常生活用品通通会联网。

今年4月;谷歌了一项新计划——谷歌眼镜,它具有和智能手机一样的功能,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可以视频通话、辨明方向,以及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等。而通用汽车公司更是将前挡风玻璃变成了透明显示器,让GPS导航的蓝线直接显示在前方道路上……

2020,SimOB的一天

清晨,Simon伸个懒腰,走进浴室。用下载到手机上的软件,把牙刷设定到指定模式——A排右侧后槽牙,30秒……开始刷牙。程序结束,开始早餐——咸肉三明治似乎不那么够味儿,唔,不如:“来点儿音乐!1 want it that way!”最爱的后街男孩,他们的声音永远能让周末的早晨活力四射。

系统提示音响起,是Paul发来短消息:“今天见个面吧?”透过虚拟成像系统,他的头像在Simon的三明治上龇着白牙笑得阳光灿烂。“好吧,在街角书店……两点。”Simon回应道。语音识别系统很不错,即使Simon的声音因为含着三明治而有些含混,它还是准确地将他的话转换成文字,回复给Paul。

地铁站口,Simon眼前的镜片上跳出紧急提示:“地铁拥挤!”哦,好吧,大周末的,可不能挤出一身臭汗。“步行到街角书店怎么走?”镜片上的地图很快指示出最佳路线。更妙的是,Simon~本不需要考虑方向,只要向前走就可以了,该转弯时,它会自动提醒,这真是如Simon一样的路痴的福音。

两点了,Paul进入Simon的视线。一起喝杯橙汁吧。嘿,哥们儿,我来付账。扫描,确认。2020年,信用卡这种东西已不复存在,这样的方便太刺激消费欲望。

请求通话?哦,是亲爱的Lauten!Simon跑上天台,同意通话。Lauren的面容出现在屏幕下方。

“嗨,给你看点儿东西!”

Simon抬起头来,落日余晖中的城市,通过他宽广的视野,传递到Lauren的眼前。个人,作为世界的中心存在

2020年,移动互联网铺天盖地,无论身处世界的哪个角落,都一样生活在网中央。Somewhere,等于Anywhere。个人,不用再四处寻觅“生活”,而真正成为这个世界的中心。在位置这件事上,人类彻底自由了。决定你的位置的,不再是单位和家庭住址,而只取决于你自己此时此地的愿望。

作为手机人,你的生活方式跟工业时代完全不同了,你可以在山里、在家里、在任何地方办公,你不再需要一间专门的办公室。

Rita,杂志编辑,上世纪90年代末刚参加工作时,她每天都要打卡,还得朝九晚五地待在杂志社,接电话,开会……进入新世纪,Rita和同事们纷纷选择在家办公,因为只需一根网线,就可以随时进行沟通。

2020年,杂志社租用了多年的办公楼不再续租,从此,它不再拥有一个现实中的地址,而变成了虚拟网址。每期杂志完成后,便被挂到那个地址,供读者付费下载。

曾经日日相见的同事,现在可能一年也见不到一次,因为大家都在到处游荡,每一次网上聚会,都有同事换了新的居住地。

因为不再只是在固定时段工作,迁徙中的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律来安排一天的时间,你不会知道你的朋友在某个时间是醒着还是睡着,所以打电话已成为“侵犯个人空间”的一种方式。“手机虽然还叫xxPhone,但是Phone这个功能却不存在了。通话时间在减少,这是一个趋势。”科技专栏作者师北宸说。

从手机QQ、手机人人,再到手机微信,到2020年,手机IM工具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进一步增强,也在客观上削弱了人们对打电话、发短信等传统方式的依赖。通过手机IM工具,2020年的人们自主地掌握着自己与别人进行交流的时间。“我可以100%online(在线),也可以100%offline(离线)”。若不上网,则没人可以找到你。如果你在清晨给某人发私信,你也不会期待他当时回复,等到他上线时,自然会联系你。

在消费领域,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使得一件商品可以越过中间商,直接从制造者到达使用者。小作坊不必畏惧高额的费用,获得了直接展示自己商品的机会,同时,通过和使用者直接对话,更多富有个性的定制产品出现了。完全“人本”的仅为你设计和制造的商品,成为现实。

专为个人定制的服务也不新鲜了。比如,Rita经常在一家红酒店买酒,某玻璃制造商的销售人员跟踪她的足迹,“关注”了Rita的Facebook。某日,Rita了需要换套酒具的状态,该销售人员立刻便对Rita说:他们已经准备好了最适合她的酒具。欢迎来到“半熟社会”

2020年,中国从建立在真实的人际关系之上的“熟人社会”,正式跨入“半熟社会”。乡土中国基于血缘、亲缘、地缘形成的“差序格局”,被彻底解构。

过去,你对一个人的熟悉程度,正比于你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和相处时间。但2020年,Rita和她的同事们每天都会为工作的事进行交流,并在Facebook上“关注”彼此的喜怒哀乐、日常生活,这样虚拟地交往着,即使并不见面,也觉得对对方熟悉得不得了。

但是,Rita和她的同事真的像“熟人社会”里整天厮混在一起的同事那样了解彼此吗?NO!NO!NO!展现在Facebooks上的,只是每个人想展现的自己而已,而那些不想展示的,在虚拟的世界里看不到。更多地依赖虚拟交往之后,我们对别人的了解,就总是处于熟悉和陌生之间,也就是:半熟。

更遑论我们关注的那些从未谋面、只在评论里出现的朋友。正如那个经典的笑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坐在你的对面,你却在给我发私信—欢迎来到“半熟社会”。

上一篇:金宰贤我能对中国说不吗 下一篇:你知道你正在网上裸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