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比较 重点突破

时间:2022-09-09 06:53:58

多维比较 重点突破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人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事物,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把握事物的本质。在现代文教学中多比较、多归纳,是指导学生最有效的阅读方法之一,它不但能使学生对所学文章有较深的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必修一第四专题“谛听天籁”板块中的散文名篇。讲授此文,大多数教师都会采用渐进式阅读的教学方案:粗读课文,把握内容,理清结构――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探究性阅读,深入探讨写作手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实,多角度比较,重点突破,也不失为本文有效教学的一个很好的尝试。

一、比较法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方法众多,如设疑导入、故事导入、图片导入等等,如果将比较法融入其中, 会更好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我们曾学过的《沁园春・雪》……”,话音刚落,学生情不自禁地朗诵起“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随着学生的朗诵,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北国冬景的图片,学生背诵完毕,画面定格。“《沁园春・雪》描写了北国苍茫而辽阔的雪景,豪迈而雄壮;那么江南的冬景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郁达夫先生的美文《江南的冬景》”,画面由“北国雪景”随即切换为“江南冬景”。

这种导入,在学生回忆旧知的同时,有意运用比较的手法,插播两组冬景图,通过北国雪景和江南冬景的实景比较,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江南与北国冬景的差异。诵读《沁园春・雪》,欣赏着北国冬景图和江南冬景图,想着“作者是如何用文字表现画面的”,学生自然走进了文本。

二、比较法品味语言

在学生品味第8节江南雪景时,教师可以将它与北国雪景比较,引领学生用浸泡法咀嚼诗词,用还原法想象优美的图画,随之意境也逐渐温润而舒缓地还原出来。在学生有所领悟的时候教师顺势解说:“是的,江南的雪,虽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豪迈,虽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但足以让人领略到江南丝竹般的韵味。可以想象下雪的夜晚,一壶热酒,一只小暖炉,静听屋外的飘雪簌簌洒落的声音,伴着几声犬吠,多么富有乡村的诗意。清晨,孩童惊喜的报告,白茫茫的寒雪中一枝红梅盛开,多么俏美的图画!”此时再插入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冬天》片段,请学生对二者描写的雪景进行比较,探究作者运用不同的手法造成的效果差异。

《江南的冬景》以诗写雪,避实就虚,不仅洗练,具有含蓄之美,而且让人从诗词中产生相关联想,丰富了雪景内涵,诗句均是乡村夜晚的雪景,具有安谧散淡的诗意,令人品味到一股醉人的清雅之气。改用散文描写雪景,会如何?比较老舍名篇《济南的冬天》的语段:(投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三、比较法理解写法

比较法有助于师生突破课文中的难点。作者行文时常常会调动多种艺术方法,以求或具体形象,或蕴藉深刻。而有的方法学生却不大容易理解,于是教师就有必要进行比较,化难为易,讲清,讲透。

正如上文所提老舍名篇《济南的冬天》关于雪景的描写,老舍写的虽不是江南的雪景,但可通过比较探究他和本文作者写法的不同。老舍写得具体,着重写雪后山上景物的色彩,很明艳;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作者对雪的喜爱。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老舍先生直接描写景物,用铺陈手法,写得很繁复华丽,实在具体;郁达夫以诗虚写,写得含蓄凝练。在画面中,“秋收过后”是时间,“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的小村子”是地点,“门对长桥窗临远阜”,“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等构成了冬日农村图景,是实景。在这个实景上,作者“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月晕”这些虚景,使实在的冬日农村图景具有了“微雨寒村”的意境。虚写这种写作手法的优点,就作者而言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意象,以此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只有虚写,郁达夫才能将自己所钟爱的一些意象如微雨、寒村、长桥、远山、烟树、乌篷小船、梅影、柴门等等予以整合,从而构建他心灵深处所向往的江南的冬景,流露他灵魂深处渴望的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那就是悠闲的生活状态。这种比较阅读法,不仅解决了写法上的难点,也使学生思维开阔,对写作同样大有裨益。

四、比较法拓展阅读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完一篇文章或一种技法后,如何去延伸拓展,以巩固或强化与本课或本文相衔接或相关联的内容,值得探究。比较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利用比较引发学生联想、想象,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比如,有没有同题材同内容或者反差较大的作品,拿出来读一读,比一比,探究异同,辨析优劣。在《江南的冬景》审美体验之后,既可以布置学生课后研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体会“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观秋色,闻秋声,品秋味。也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同专题高建群所描绘的西部风情,学习他的《西地平线上》。从景物特点、描写的角度、运用的语言、呈现的意境、表达的主题等多方面多角度比较,领略其雄浑苍劲之美。无论江南还是北国,无论东部还是西部,这三篇作品都与自然有关,语言与景象有共同的审美意蕴,联结它们的是热爱大自然的心灵,是已经深深融入了大自然的爱美的灵魂。比较阅读,可有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

总之,就《江南的冬景》这篇文章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类型、多层次地比较,包括学生之间理解的不同之比较,让学生通过审察或求同或求异地分析,然后综合思考,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长久训练,还能转化为对客观世界进行多角度、多类型、多层次的观察,并进行纵横比较思考,从而掌握客观世界的规律。学生提高了观察客观世界的能力也就提高了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226010)

上一篇:沿波讨源 幽必显 下一篇:谈诗歌鉴赏中的问题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