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操作 亲身感悟

时间:2022-09-09 06:35:41

亲手操作 亲身感悟

【摘要】“捆小棒”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而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目的是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关键词】教学设计 “捆小棒”一课 反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o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

(2)通过操作了解为什么“10个一是一十”理解11-20各数的顺序、大小及数的组成,初步建立数位概念;

(3)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通过摆、捆小棒、拔计数器,体会“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初步建立数位概念,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具准备:大计数器、小棒、挂图“聪明星”卡片(11-20),皮筋等。

学具准备:小计数器(毎人一个),直尺、小棒、皮筋等。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1 谈话:小朋友们,自从上一年级以来,在数学课上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能够正确的比较多少、长短、高矮、轻重;认识了10以内的数,能够熟练地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同学们都学得很棒。今天学识渊博的猴博士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出示猴博士图片),他想和我们一起玩摆小棒的游戏,我们和他比一比,看谁摆得好、做得棒,怎么样?

1.2 学生玩摆小棒游戏。要求:数出11根,摆在桌子上。

(1)学生摆小棒,摆完的同学,同桌互相数一数,看是不是11根。教师巡视指导,注意了解学生的状况。

(2)组织学生交流,反馈。(无论是1根1根摆,还是2根2根摆或者是5根5根摆,都是以根为单位)

(3)请几名摆法不同的学生上台演示摆小棒的过程。(教师及时评价,对表现出色的学生奖励“聪明星”数字卡。)

2.动手操作,探讨新知

2.1 数小棒,引入一捆。

师:学识渊博的猴博士看了我们摆小棒之后,给我们提了一个新问题:怎样做让别人一看就知道11根呢?

(1)针对问题提问:“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一看就知道”这几个字用红色标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2)理解之后让学生自己摆小棒,摆完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

(3)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做法,让个别学生上台演示,(引导学生用自己准备的橡皮筋,把10根小棒捆起来,然后把捆成一捆的小棒,高高举起来,让教师和其他同学看一看。)

(4)提问:①这一捆小棒是多少根?是几个1根?(板书:10个一) ②这10个一根是几捆?是几个十根?(板书:1个十根)③10个一根是怎样变成一个十根的?(教师演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过程,演示2-3遍)

(5)小结:10个一根捆成了一捆,就变成了一个十根,我们就说“10个一是一十”(板书:10个一是一十)学生齐读结论。

2.2 介绍计数器,认识数位。

师:为了方便,教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你们看,桌上的这个学具,就叫计数器,它可以帮助我们计数。

(1)学生观察计数器,用手摸一摸,用眼看一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①每一档有10个珠子;②前面写着个、十、百、千、万)

(2)老师示范,带领学生找出计数器上的个位和十位档;

(3)老师拿出一捆小棒和一根小棒。问: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11根)用计数器上的珠子如何表示呢?

(4)学生动手试着拨出11.(有的学生可能会在十位上拨出10个珠子,个位上拨出一个珠子,老师可有意请这样的错例演示,再请会拨的学生演示,并追问为什么)

(5)师生共同小结,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请个别学生在全班说。(计数器上右边的第一档是个位,可以用一个珠子表示一根,第二档是十位,也可以用一个珠子表示,但它是代表小棒中的一捆,也就是10根)

2.3 摆小棒理解掌握11-20各数。

(1)学生摆小棒:先摆一捆,再捆5根。

①教师出示:一捆和5根小棒,提问:和老师摆得一样吗?

②提问:这是多少根小棒?用几来表示?是几个十、几个一?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

③填空:( )个十和( )个一,一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学生回答时,可以联系小棒说,也可以联系计数器说,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5=15)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19,处理方法与15一样。

(3)你还能用小棒摆出哪些十几的数呢?并在计数器上拨出。(放手让学生用小棒摆,用计数器拨,边操作边说出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然后组织学生集体汇报)

(4)认识20。

让学生把自己整捆的小棒举起来,同桌两人把两捆小棒并在一起,提问:

①这是多少根小棒?用几来表示?20里面有几个十?

② 在计数器是该如何表示呢?

③完成课本第68页上空白处算式。

3.活动拓展,实践应用

3.1 寻找生活中的数。

(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全班 交流,反馈。(如:我姐姐今年14岁;语文课本第13课是《平平搭积木》;《动物乐园》一课在数学书的12-13页;CCTV11是戏曲频道;今天是11月16日;我的直尺上有0-20的数字等)

(3)让学生拿出直尺,先同桌互读,再请个别学生读。(可顺读,反读,也可跳读)

3.2 完成练一练第1题,看图写数。

出示圆珠图,让学生数一数,分别是多少个,再把它写在“田”字格里。汇报时,教师提问“你是怎么数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数法,及时评价,并奖励表现出色的学生。(发给学生“聪明星”卡片,卡片上有11-20各数)

3.3 游戏:排队(练一练第2题)

(1)请获得“聪明星”的同学上讲台,大声读出卡片上的数字,并说出它的组成。

(2)按照卡片上的数字,让台上的同学排好顺序。

(3)全班同学在一起按顺序读出相应的数字,正着读,反着读。

4.总结

4.1 学生互评(引导学生对同样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4.2 师生互评(教师通过这节课,对一两个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反思:“捆小棒”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而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目的是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按照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后,我觉得本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了主动参与的情境,注重了趣味性和实效性。根据小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在呈现方式上我注重通过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

(2)引导了学生有效参与,强化操作尝试,注重了学生亲身感悟。在玩中学、学中玩是新课改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中,增强对知识的感悟。

课的最后,我又把知识巩固和游戏有机结合。设计了数一数、说一说、画一画等练习和排序游戏,不仅让学生巩固了以前学过的多样数法,而且与本课学习的11-20各数的组成联系起来,这样,使得学生形成了以知识为基础,以方法为中介,获得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同时,在获得数学能力的过程中,又巩固了知识,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总的来说,在实施本教学设计时,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美中不足的是,学生在后半堂课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这是一年级学生年龄特征所致。如果在认识了11-20各数后,再设计“你说我拨”的游戏活动,教师说出一个数,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这个游戏,这样即巩固新知,又调节了学生的兴致,我想效果会更好。

上一篇:浅谈数学学业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下一篇:《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分析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