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弹唱结合中“注意”分配刍议

时间:2022-09-09 06:04:20

摘要:钢琴即兴弹唱是对高师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现代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如何帮助学生选择最佳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这项能力,是检验高师音乐教育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一个重要指标。下面笔者就即兴弹唱学习中重要的方法――即兴弹唱中“注意”的分配方法,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即兴弹唱;注意;弹唱结合

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院的一名钢琴专业教师,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即兴弹唱的学习有着相当的难度,不难发现在每次的即兴弹唱考试中,结结巴巴、手忙脚乱的现象已成为学生即兴弹唱中的常态,甚至有些学生只会用八度对伴奏部分进行粗浅的配置。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在钢琴演奏的技巧方面已经有了较高的水准,手法上已无大碍,却因在即兴弹唱方面不能较好地协调好各种注意而无法得到完美的效果。心理学认为,“注意”的分配,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心理能够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上,同时心理活动具有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即形容于此。即兴弹唱结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思维和实践的过程。优良的弹唱结合是人的智力与机能多方面协调配合的综合反映,是弹唱者多种注意恰当分配的结果。注意分配越科学,弹唱效果就越好,艺术感染力就越强。

因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即兴弹唱中怎样启迪学生分配好“注意”的问题,帮助他们走出学不好这门课的阴影。

一、弹唱结合注意分配的对象

弹唱结合的注意应当分配和指向哪些基本对象呢?弄清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在局部和个别环节上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总体布局,使注意的对象朝着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1.控制整体姿态的注意。弹奏中的姿态控制包括了对手、脚、肩、腰各个部位的良好的控制,而控制整体姿态的注意就是将其所有的部位串联在一起有机地加以调整。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手忙脚乱、慌里慌张来形容一个人做事,究其原因就在于手脚的不协调以及整体姿态紧张僵硬或松散无力造成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使其达到平衡协调,就有必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对多个部位的支撑或放松情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了解。手应该是处于相对较放松的状态来击键,这样才能弹出优美的音色;脚腕应该有力地支撑在踏板上以便根据音乐的需要踩出各种长短、深浅的踏板;肩臂应该最大限度的松弛以便将弹奏重量很好的输送到指尖;腰部应该尽量的稳定以支撑较大力度的发力而不使身体变形等。以上几点在弹奏的时候应确定一个平稳的姿态,这可以减轻演奏者对其他注意事项的分配,从而确保弹唱环节中的其他因素能得以良好的展示。

2.控制视觉的注意。提到视觉注意的问题就一定要讲到专注(这里的专注仅仅局限于视觉感的注意),即我们平时所讲到的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在这里,我们必须要将精力集中到看谱上来,这是由于弹唱中专注于读谱必将减轻其他注意的分配。众所周知即兴弹唱中视觉感必须是敏锐的、超前的,简单的说它是一刹那间的记忆,而要将这一快速的视觉感觉反映到手上来就必须要将演奏者的形态调整到最佳状态,使之将这一件事情做到最好。首先弹唱结合中的视觉反映应该是一种习惯性的,因为弹唱过程中的实际进行是不可能和视觉感同步进行的,视觉感应该是超前的。

3.控制听觉的注意。弹奏中听觉的功能中包含了对节奏、速度、音高、强弱、快慢的适时调控。听觉感的培养要注重在平常的训练中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全面掌握,从而达到的一种特殊的直观感受,使学生能在第一时间抓住音乐要反映的风格特征并可以针对心理反映的强度适当改变演奏的方式方法,从而在实际的演奏中能够完美的运用熟练的听觉感控制音乐的音色、音质。

4.控制情绪的注意。在弹唱结合中的情绪注意更直观地体现在对心理的疏导和对音乐表现欲望的调配。心理学认为:“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在演奏过程中的多种注意中,“态度体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活动,情绪的好坏对演奏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情绪的合理调配是能够将演奏进行并完美诠释的心理活动,同时能激发演奏者超凡的空间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从心理的自我疏导来讲,在演奏中紧张的情绪与放松的情绪对音乐的表达将产生巨大的差异。紧张的情绪会使音乐僵硬机械毫无生气,而放松的情绪必将使音乐的表达行云流水,使听者赏心悦目。从音乐表现欲望来看,合适的情绪调配将使音乐更自然舒畅。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一切的好与坏有赖于平常训练中对心理活动进行的有序、有条件的刺激,这样方能达到旁若无人的境界。

二、弹唱结合注意分配的方法

心理学指出:“谁能够把注意力分配到较多的方面,谁就能把握更多的事物,顺利的完成复杂的工作”。弹唱结合正是这种对人的智力要求较高的复杂工作。那么,众多的注意又是怎样分配到相应的对象上去的呢?对此,心理学又指出:“注意的分配是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的(有条件的)。在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中,如果其中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这就需要集中注意观察思考它,而其余动作已成为熟练动作,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不需要更多的注意,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实现注意的分配。”

这一论断说明:弹唱结合实质上是多种知识与技能逐步积累并达到熟练的渐进过程,而不是一瞬间同时完成的。前面所述几种注意指向的任何一种对象,都应事先经过较长的单项训练,并达到完全熟练甚至自动化的程度,这时方可参与正常的“结合”,这即是心理学上讲的“注意分配是有条件的”。所以,在结合之前,注意分配的主攻方向是努力创造结合的最佳条件。这些条件是:

1.肢体语言与音乐语言高度融合,音乐语言的深度侵入与身体运动的自身舒适感和给听众视觉上的享受感。整体姿势完全能做到自然大方、端庄适度,具有与音乐作品情绪相吻合的外在气质美。

2.双手的手型、指法、奏法、伴奏音型等诸多技术性问题,已在教师个别辅导中得到圆满的解决,基本不存在演奏技术方面的缺陷。同时对于即兴弹奏中前奏或间奏这些具有独立音乐表现力的地方也能够用较高的技术水平完成。

3.踏板的使用和处理能在第一时间根据音乐风格的要求确立,在运用的过程中不会使音响效果出现浑浊不清的情况,已能完全根据音乐的要求使之与音乐完全协调自然。

4.涉及乐理中相关的基本知识已经完全掌握,视觉上已经没有知识,并能一目了然音符的高低、长短及强弱、快慢等标记,判明歌词的形、声、义及词曲对置关系等。

5.涉及视唱中如音准、节奏音响听辩等技能,已在视唱练耳课上妥善解决。能辩明旋律及和声的音响是否正确:力度运用是否适当;演唱技巧是否符合科学发声原理;咬字吐字是否清楚;弹唱效果是否正确地揭示和表达了歌曲的内在情感等。

6.涉及呼吸发音、咬字吐字的技能,在上声乐课中已经得到解决完备,能做到科学发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至此,弹与唱的条件已分别具备,故可以将注意集中分配和指向尚不够成熟的最后一个对象――“结合”了。这好比拱桥修建中的最后合笼,合笼成功,则水到渠成。因此,结合应当竭尽全力、集中注意,使歌曲的歌词在唱与弹这个最后带总结归纳性的环节上,尽可能完美地吻合起来,使之产生浑然一体、独具魅力的艺术效果。

作者简介:

罗原,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上一篇:黑龙江“江北派”皮影戏表现形态与概貌描述 下一篇:浅谈《木兰哭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