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乌江流域民间美术中的图形特征

时间:2022-09-15 10:34:01

论乌江流域民间美术中的图形特征

摘要:乌江流域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纺织印染到挑花刺绣,从藤编竹编到漆器木器,从石雕陶器到银饰首饰,从生活用品到生产器具,可谓无所不包。从这些民间的工艺美术品的图形中,能清晰地看到处于这个地域的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性格特征。在收集和整理研究乌江流域传统民间图形时,本文就乌江流域传统民间美术图形的造型特征以及图形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相关的阐述。

关键词:乌江流域;民间美术;图形特征

乌江流域地区位于我国的中西部,山川纵横交错,奇峰怪石林立,到处都透显着神秘。虽地理环境独特,却是历代东部文化和西部文化的交汇地,文化积淀相当丰厚。这里的人们自古以来都以农业为主,有着淳朴的民俗和民风,也就造就了当地质朴,浑厚的民间艺术特色。乌江流域地区亦是巫傩文化的发祥地,至今尚存浓郁的楚巫文化遗韵,民间传统造型中含有大量的图形崇拜因素,成为乌江流域民间美术图形造型的一大特色。

一、极度的概括抽象 利用几何形的组合构成半抽象图形

在乌江流域传统图形中,大部分图形都不是可以直接辨认形状的写实造型,而是 “抽象”或“半抽象”的造型形式,且多以几何图形的对称组合形式来表现物象本身,形式上达到了极简的状态,以至最终名存形异。如:乌江流域传统艺术中织锦艺术上所常见的麻生花图案 如图(图1),麻生花的花瓣已被简单的概括成为四个相互环绕的长方形,花心亦是为整齐排列的正方形图案,虽然已经看不出麻生花本来的形状和特征,但经过抽象后的造型却显得简练有力,朴素大方,层次丰富。

二、以静喻动 虚实结合

在民间传统图形中,出现以物寓意的形象极为普遍。民间创作者常常为了表现的需要,给物象喻以其他的意义和内涵,以丰富和充实民间美术的造型形式。乌江流域的传统民间美术图形的造型中象征意念就很质朴,象征手法也直接。这些图案已不仅是简单的再现生活中的实物,而是象征古老的生殖崇拜和民间情爱故事,亦能反映当地人们质朴的世代繁衍观念,以及天地相合,男女相交、子孙长续的哲学观念。在乌江流域最具特色和原始风味的傩戏面具上,图形的造型形式就十分的具有想象力和概括力,充分的体现出鬼神的张力形象

三、形义结合 饱含深意

流行于乌江流域的一些传统民间美术图形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该地区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发展历程,以独特的静态形式展示着乌江流域地区的人们的原始和崇拜,承载着这一地区的许多重要历史信息。在这一地域的传统图形中常常能找到以原始巫术和图腾为题材和内容的民间艺术创作,它们依着固定的模式、色彩和称谓,被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成为民间艺人的口传心受的创作套路和规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台台花”(图2)。在乌江流域地区的,许多小孩使用的盖裙上都绣会上“台台花”图案,以祈祷自己的小孩能够得到祖先的保佑,而免遭伤害,在“台台花”图案里寓含着一个十分传奇而神秘的民间传说。““台台花”的图案是由 “补毕伙”(船纹)“泽哦里”(水波纹)和“人面纹”组合而形成的寓意图案(也有种说法是白虎纹)。”图案中的人面纹、船纹、水波纹三种图形形象互不干扰又贯通一气,形式与内容结合得非常的完美,即有很强的装饰功能,又具有丰厚的文化承载功能。

四、不拘无束 自由浪漫

我们能在这一地区见到这样的一件门帘额,上面采用的花卉

图案多以一朵或几朵花卉夸张、变形的几何艺术化处理而来,种类丰富,形态各异,描绘手法多种多样。这类图形大都取舍大胆夸张,追求造型的完整性。整体感上唯美,丰满秀丽,充满自然气息和生活情趣。特别是绣在帐幔上的花卉图案(如图5),色彩鲜艳明快,枝叶和花卉自由组合,相映成趣,互无遮挡,形状柔美,十分诱人,充满意境和趣味,在艺术表现力上饱满丰富,却任何没有搪塞的感觉。

乌江流域地区虽然因其地理因素使交通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但仍然受到东西部两种有较大差别的文化的交互影响,使得当地民间艺术的地域特色也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逐渐弱化,目前,深入分析和了解乌江流域的文化和民间艺术也是十分迫切和需要的。民间艺术的除了需要艺术工作者的传承外,更需要在继承基础上的重生与发展。乌江流域地区居住着土家族,苗族等多种少数民族,在诸多原因的影响下,民族部落间的融合和迁移的情况在这一区域时常发生,特别是在三峡大坝建成以后,许多靠近乌江的遗迹和城镇都移到了统一规划的地方,人们的心理、情感、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很大变化,使得不同民族的文化的民族气质与个性正在逐渐消失,因此,充分认识乌江流域民间艺术所具有的鲜明特色以及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尤为重要。民间艺术的发展将会走向何方,是逐渐的消亡,还是在“涅”中创造出另一中新的形式,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管维良主编.《重庆民族史》

【2】(清)徐家干.《苗疆见闻录》[M].贵阳 . 贵州人民出版社

【3】余继平.《乌江流域民族民间手工文化研究文集》. 四川美术出版社

【4】田少煦.《土家族民间工艺的文化内涵》《深圳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期

上一篇: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音乐本体分析 下一篇:浅谈戏曲音乐的声乐与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