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开展林区更新造林工作

时间:2022-09-09 05:12:12

如何科学开展林区更新造林工作

摘要:针对本林区更新造林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实施分类经营,由天然林采伐向天然林保护培育为主转变,进行人工造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在更新方式上,坚持以人工更新为主,促进更新和天然更新相结合的方针;在造林方法上,要因地适宜,科学筛选;严把质量关,做好人工更新造林的设计;更新要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适应新形势,加速林区经济转型。

关键词:造林方式;造林方法

一、要确定科学的造林方式

(一)实施分类经营,进行人工更新和促进天然林更新

目前林区可分为三类建设区,。1、重点公益林建设区。在江河源头、公路铁路两侧、自然保护区、国防林区、高山陡坡等生态脆弱地域一律实行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及退耕还林等,禁止一切砍伐,全面恢复和保护林草植被。2、一般生态保护区。在这些地区既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管护和培育,以可对林木进行程度和间伐和择伐,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林间资源。3、商品林经营区,可实行集约经营,大力建设商品用材林基地。

随着“天保”工程的进一步深入,林区的林区产量大幅降低,个别林业局已全面禁伐。现在,一半的职工转向造林、管护和其他替代产业。从而使天然林资源一方面得到保护,一方面加快了更新速度。

(二)坚持人工更新为主,人工促进和天然更新相结合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林分生长情况,采取不同更新方式。对皆伐迹地取人工更新造林。同时,利用大兴安岭天然更新好的有利条件,在采伐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护幼树,通过天然更新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可以缩短森林经营周期。

(三)严把质量关,做好人工更新造林的设计

目前,设计工作比较普遍存在着小班区划不合理、技术措施流于形式、可操作性差、密度控制随意性大等问题。从改进设计,提高质量出发,建议加强以下工作:1、设计时严格执行设计规程。2、设计密度要充分体现立地因子、林种和树种三大主导因子。3、分布要均匀。凡均匀度达不到60%的一律不得验收和支付费用。4、对调查设计造林地选择要适当,要做到适地适树,合理安排造林树种。5、因地制宜设计更新方式。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要优先考虑栽针保阔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二、要采用科学的造林整地方法

(一)造林地的清理与整地方法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

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J50拖拉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

(二)人工播种方法

撒播:均匀地撒播种子到造林地的方法。

一般不整地、播种后不覆土,种子在条件下发芽。工效高,成本低。作业粗放,种子易被植物截留、风吹或水流冲走、鸟兽吃掉,发芽的幼苗根系很难穿透地被层。

适用条件:劳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区,皆伐迹地、火烧迹地,急需绿化的地方,中小粒树种。

穴播:按一定的行、穴距播种的方法。

根据树种的种粒大小,每穴均匀地播入数粒到数十粒种子。播后覆土镇压。操作简单、灵活、用工量少。

适用条件:适用各种立地条件。大、中、小粒径的种子都适用。

块播:在大块状整地上,密集或分散地播种大量种子的方法。 块状面积一般在1m2以上。可形成植生组。施工比较复杂。

(三)植树造林常用方法

1、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樟子松,落叶松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林区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2、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近年来,有些地区发展营养器(容器)苗造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最好是随起苗随栽植,尽量缩短时间,各环节要保持苗根湿润。

3、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落叶松树、樟子松、杨树、柳树等。

4、其他方法

(1)插条造林

插条造林在春季和秋季都可以进行,春季应在发芽前,土壤解冻后这一段时间内。而秋季则应在落叶后到土壤冻结前。选择1.5-2.0cm粗,1-2年生的枝条,剪去侧枝,剪成长30-40cm的插穗,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事先整好的地里扦插,然后踏实。插深为使插条的上部露2-3cm。如果土壤较旱,应该用细土覆盖;

(2)插根造林

这种造林方法和插条造林方法差不多,在春秋季均可进行,所不同的是插穗用的是粗1cm以上的根,剪成15-20cm长的段。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直径20cm,深30cm的坑,将根按45度角倾斜埋入,要注意,插穗的方向是大头向上,上部不但不外露,反而要埋入土下2-3cm。

总之,林区的更新造林工作要加大工作力度,确立科学的工作态度,真抓实干;引入科学的工作方法,身体力行,才能全面推进林区的生态建设。

(作者单位:157212黑龙江省绥阳林业局)

上一篇:思变能让外贸公司有更大发展空间 下一篇:佛山海事:“开放日”教水上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