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做足防寒课

时间:2022-09-09 04:15:22

夏季做足防寒课

寒病缠身的人,会时常感觉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中医将其称为阳气不足,其实也就是说自身热量不够。

当提及“冬病夏治”,多数人都会联想到“三伏贴”。当然,在适合驱寒治病的夏季,求助中医进行穴位敷贴不是不可以,但任何药物都不可能保证“药到病除、从此不染”。中医理论告诉我们,90%的人都属于寒性体质,稍不留神则会寒病缠身。因此你需要关注得更多的,就是在夏季做足防寒课。

贪凉别太放肆

初夏时,你刚刚感觉到气温升高的困扰,就迫不及待地短袖热裤冰饮傍身。可惜你忘了、或许根本不在乎中医一直谈论的寒性体质这回事。然后还未等冬季到来,只刚入秋你就冷得不行,再遇到下个雨什么的,颈肩酸胀甚至关节疼痛的不适感就毫不留情地来了。

好吧,中医理论上,如果夏季贪凉太放肆,身体内部则会积蓄寒气。最明显的,你可能会感觉到牙齿、鼻子和咽喉都变脆弱了,似乎还伴随隐隐作痛。而如果你敢于夜间开着冷气入眠,头晕头痛甚至胃痛腹泻则一定会很快盯上你。

再久一点,这些寒气就会越来越多地积存于你的身体各处,季节转冷后,身体就一定会尝到更加严重的苦头。比如你的呼吸道部分,可能会患上过敏性鼻炎;消化系统则可能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还有关节处的风湿性颈、肩、腰腿疼痛和颈椎病等;至于女性,自然是最难受的宫寒痛经。

以上这些并非危言耸听。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寒冷时感觉身体不适,并在治疗寒病的最佳时机夏季求助中医。每年入伏,都将看见中医院在接待大量被寒病折磨得够呛的人,而且根据一些诊断记录显示,这些病人的年龄也越发趋于年轻化。

李扬帆是个资历颇深的CFA(金融分析师),尽管收入不错,但身体状况却不太乐观:“干我们这一行的,多半都钉死在电脑前久坐。夏天太热,一直不愿意出空调房间不说,还随时都在喝冰水。颈肩僵硬、胀痛是必须的,最近我就去做了一次推拿,还拔罐去了寒。秋冬季节就更别说了,严重时一觉醒来脖子都痛得没法转。”

如果你的身体也跟李扬帆一样,经常被“寒气逼人”的病痛打搅,那么除了寒冷季节注意保暖外,在夏季也别放肆贪凉,并记得做好一切防寒工作。

关于“冬病夏治”

当我们谈论在炎热夏季防寒时,同时也有一个治疗寒病的最佳时机。

一个有趣的发现,那些总在秋冬季抱怨颈肩疼痛和腰椎疼痛的人,入夏后会感觉疼痛感减轻甚至消失了,于是不由自主地就向自己发出“我正在变好”或“我已经好了”的身体暗示。不治而愈当然值得庆幸,但事实上这却是夏季气候炎热,血液循环加快,使关节韧带肌肉变得更舒展、神经复苏更活跃的缘故。这就类似一个假象的暂时性好转,如果因此放松警惕,转入寒冷季节后病情显然只会更糟。

根据中医临床经验,夏季炎热的气候会令寒病发作症状缓解,此时采用内服药汤、药膳和三伏贴穴位敷贴、针灸、熏蒸、拔罐等内服及外用的方法进行辩证施治,就能很好地鼓舞体内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寒病缠身的人,会时常感觉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中医将其称为阳气不足,其实也就是说自身热量不够。而哪些寒病最适合在夏季施治,不妨做个归纳:

1. 呼吸系统: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

2. 消化系统: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

3. 生殖系统: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寒;

4. 其他: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肌肉劳损症、颈椎病、冻疮。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是个腰病患者,配合治疗时还需注意使用合理的坐具及保持正确的坐姿。参考方法如下:

1. 坐具:坐凳以 40cm~45cm高度为宜,太低或太高都容易使软组织疲劳。坐凳的靠背较宽并带有一定的后倾角度,以承托后腰。

2. 坐姿:腰部略直贴靠椅背,臀部尽量后移,维持腰椎略向前弯的生理弧度。坐椅尽量前拉,防止坐姿中弯腰。胸距桌缘保持6cm~10cm距离,两前臂自然置于桌面,可能的话,最好每小时去室内外活动几分钟;

3. 另外,生理性腰痛是机体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只要经过充足的休息,结合一些热敷、热浴或按摩即可消除。

防寒于未然

远离空调 空调环境最容易让寒气在人体内积存,特别是夜间入睡毛孔张大时,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还是建议你使用电风扇。如果办公环境使用中央空调,则要准备一件外套,随时穿上防寒;

少吃冷饮 冷饮是伤及脾胃的罪魁祸首,不仅容易造成胃痛腹泻,如果你是寒性体质,还会使本已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同时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秋冬季一到,你就又会因寒病呲牙咧嘴了;

睡眠充足 每晚保证7小时~8小时的睡眠,可以使你全身肌肉更为放松,神经紧张的状态也会得到良好调整。最重要的是,充足的睡眠好处多多,比如提高免疫力减少感冒次数的发生;

适度运动 运动可增加神经肌肉协调性、增加汗液的排泄,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同时增强体质和机体的抗病能力。每周进行3次以上有氧运动,不仅身体机能状况良好,心情也会更加愉悦。

三伏贴

传统中医疗法中的一种膏药。在初伏、中伏和末伏,即一年中最热的三个时节每伏一贴。并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疗、预防冬季发作的疾病的效果。

特别推荐:食疗DIY

【呼吸道】

1.梨1个去皮去核切片,白萝卜1个切片,白胡椒10粒,放碗内隔水蒸熟,放凉后放入蜂蜜30克食用,治疗风寒咳嗽,气促喉痒痰白;

2.杏仁9克去皮,加水浓煎取汁,加粳米5 0克、适量冰糖及水,煮稀粥,每日2碗,温热食,治疗咳嗽气急大便干结。

【风湿类】

1.木瓜蒸熟去皮,研烂如泥,加入蜂蜜1千克调匀,每日晨起用开水冲调1匙~2匙饮用,可通痹止痛;

2.500克鲜河虾浸入500克黄酒,15分钟后捞起隔水炖服,分次食用,黄酒与河虾可同食,主治风寒型强直性脊柱炎。

【胃肠道】

1.鲜芹菜120克,鲜车前草30克,鲜白萝卜100克,洗净捣烂榨汁,再加入适量蜂蜜,炖沸后服用,主治慢性胃炎及消化不良;

2.苡仁30克,白扁豆30克,山药30克,粳米100克煮粥,每天早、晚食用,可健胃祛湿,保护胃黏膜。

【妇科病】

1.干姜切片、大枣去核、与红糖各30克煎煮,喝汤吃枣,可温经散寒,主治寒性痛经;

2.桃仁15克捣碎,加水浸泡,研汁去渣,与粳米50克同入沙锅文火煮粥,加入适量红糖食用,隔日1剂,早、晚各1次,主治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上一篇:适者结婚 不适者单身 下一篇:要水当当,不要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