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音韵学术语词目表研究及启示

时间:2022-09-09 04:13:47

汉语音韵学术语词目表研究及启示

摘 要: 术语词目表的设置既是音韵学术语规范的需要,又是辞书编纂规范的要求,有益于音韵学知识的普及和音韵学学科的发展,因此是音韵学辞书的必要组成部分。词目表的设置原则是反映汉语音韵学学科知识体系,体现音韵学术语分类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关键词: 汉语音韵学 术语词目表 知识体系

一、引言

汉语音韵学术语词目表是对辞书收录汉语音韵学术语的预览,也是辞书正文术语编排的基础。从功能上看,术语词目表或可便于读者查询术语,或可彰显术语之间的内在关联,或可反映学科的知识体系等,因此应该视为辞书的必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比较三十余部辞书的汉语音韵学术语词目表的基础上,提出了辞书设置术语词目表的原则,为音韵学专科辞书的编纂提供理论参考。

二、汉语音韵学术语词目表设置概况

迄今为止,国内收录汉语音韵学术语的三十余部辞书中设立术语词目表的有19部,没有设立词目表的有12部。根据辞书“前言”或“凡例”对词目表编排体系做出的说明及辞书术语的实际编排情况,可总结为表一、表二:

出于下文论述需要而将全部辞书分为两个表格,对于该表有如下说明:第一,“词目表术语编排顺序”或者依据辞书对自身编纂体例的说明,或者依据术语词目表实际呈现的术语之间的内在关系。第二,未设立术语词目表的辞书,出于下文分析的需要将其正文术语编排顺序一并列出,因为某些术语的编排顺序反映了术语之间的特定关系,可作为编制词目表的参考。

三、汉语音韵学术语词目表的组织形式

根据术语之间的关系,表一的18部辞书(《中学语文教学手册》的术语词目表随意编排,暂不讨论)可分为三类:按照音序、笔画顺序编排的术语词目表;按照词目意义关系编排的术语词目表;按照术语知识体系编排的术语词目表。

按照音序、笔画顺序编排术语词目表的3部辞书中,《语文知识词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和《语文百科大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的术语词目表按照音序编排;《简明古汉语知识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的术语词目表按照笔画顺序编排。这种组织术语的形式完全受辞书编纂体例决定。

按照词目意义关系编排术语词目表的8部辞书有:《辞海・语言文字分册》(后更名为《语言文字学名词解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辞海・语言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古代汉语知识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古代汉语教学辞典》(岳麓书社,1991)、《中华小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四川辞书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中华书局,1996)、《语言文字学常用辞典》(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大辞海・语言学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这些辞书的术语词目表将一部分内涵关联度较高的术语集中编排,形成多个术语组,但各术语组之间的关联因素未知。

按照知识体系编排术语词目表的7部辞书有:《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古代汉语知识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中国语言学大辞典・音韵学卷》(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实用中国语言学词典》(青岛出版社,1993)、《语言文字词典》(学苑出版社,1999)、《实用古汉语知识宝典》(第2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语言学名词》(商务印书馆,2011)。其中,术语词目表较有特色的是《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中国语言学大辞典・音韵学卷》、《语言文字词典》、《语言学名词》,这4部辞书的音韵学术语词目表是音韵学学科体系的直观反映。

四、汉语音韵学术语词目表的编制原则

音韵学术语词目表应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不但能满足读者的查询需要,还要尽可能地反映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音韵学专科辞书。编制汉语音韵学术语词目表应遵循两个原则:

(一)呈现术语的分类依据

在设立汉语音韵学术语词目表的19部辞书中,体现术语分类依据的只有4部:《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中国语言学大辞典・音韵学卷》、《语言文字词典》、《语言学名词》。这三部辞书(《中国语言学大辞典・音韵学卷》和《语言文字词典》均为冯蒸先生所撰,术语分类体系相同)的汉语音韵学术语词目表框架清晰,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在学界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首开依据学科体系设立音韵学术语词目表之先河,术语依类相从,反映了汉语音韵学“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北音学”的学科知识体系。在其影响下,《中国语言学大辞典・音韵学卷》和《语言文字词典・音韵学卷》探索出新的学科框架体系,并按照“总论”、“分论”、“方法论”分为42个小类,且下再设子类。《语言学名词》亦在前二者基础上对音韵学术语知识体系进行了创新,将术语分为“总论”、“音类分析和等韵学”、“用韵分析和今音学”、“语音通转和古音学”和“音类演变和对音”五部分。

对术语按照学科的概念体系进行梳理是术语规范的首要任务。通过建立这样一个系统可以发现术语在整个系统中的明确地位。辞书具有学科知识典范的性质,其对术语的整理亦是术语规范的阶段性成果。因此,音韵学术语知识体系要突出单个术语之于学科全部术语的价值和地位,而不是简单的术语合集。

(二)彰显术语的知识层次

在实现术语分类的基础上,词目表还要体现术语知识的层次性。如《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中国语言学大辞典・音韵学卷》、《语言文字词典・音韵学卷》、《中华小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的词目表都采用首行缩进的排版方式彰显术语之间的层次关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汉语音韵学”术语词目表的“今音学”部分“《切韵》音”下收录“声类”、“韵类”、“四声”等术语。其中“声类”下设“声纽”,“韵类”下设“韵目”,“四声”下设“平仄”。《中国语言学大辞典・音韵学卷》和《语言文字词典・音韵学卷》的“分论”部分下设“音理篇、音史篇、资料篇、音韵学史篇”,“音理篇”又分“音韵构造理论、音韵对应理论、音韵演变理论、古音拟测理论”;“音史篇”又分“历代共时音系”和“历时演变”,“资料篇”又分为“书面文献资料”和“活语言资料”;“音韵学史篇”又分“传统音韵学”和“现代音韵学”两大部分。《中华小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音韵学”词目表中,“舌音”下设“舌头音、舌上音”,“喉音”下设“深喉、浅喉”,“齿音”下设“齿头、正齿”等。

术语词目表的层次性是术语知识系统性的一种反映,“纲――目――子目”的结构层次有益于体现术语之间的衍生或流变关系,便于读者理解术语内涵的关联性。

科学的术语知识体系是学界对音韵学事实进行探索和总结的结晶,反映了学科术语和学科理论的系统性。以科W的术语体系统领全部音韵学术语,有益于集中组织和系统呈现音韵学学科知识,实现学科术语的系统分类,这是衡量音韵学辞书编纂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专科音韵学辞书更应在体现辞书编纂规范性的前提下,以探索和完善学科体系为远大目标,设置层次清晰、结构严整、分类科学的音韵学术语词目表。

参考文献:

[1]冯蒸.关于《汉语音韵学辞典》编撰中的几个问题[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8(2):37-43.

[2]李宇明.术语论[J].语言科学,2003(02):3-12.

[3]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语言文字》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4]张普.中华小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5]陈海洋.中国语言学大辞典[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6]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语言学名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本文系2015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合作项目“音韵学术语规范问题研究”(项目编号:L15EYY001)成果之一。

上一篇:积极利用微课资源 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下一篇:信息技术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