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刍议

时间:2022-09-09 12:03:47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刍议

【摘 要】心理委员作为班级学生基层心理健康工作者,在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探讨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心理委员基本素养、心理委员的选拔要求和心理委员的培训机制来展现高校心理委员的全貌,以期对高校实行心理委员制度提供借鉴。

【关键词】心理委员;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心理委员制度是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新生事物。2004年,天津大学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以心理委员为基础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1],随后全国高校开始建立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的网络体系,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心理委员制度在我国很多高校和中小学得到迅速推广和使用。据2007年8月天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多所院校开展的“学生心理委员”专题调查结果显示,61.8%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已经建立了“学生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其他院校也在积极筹备建立[2]。

心理委员制度是我国借鉴西方朋辈心理咨询模式所做的探索与尝试,以期解决专业心理教师匮乏等问题。朋辈心理咨询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首先在美国学校教育中运用,后得到大规模地推广。马歇尔夫对朋辈心理咨询(peer counseling)的定义是: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前来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3]。这里的“朋辈”(peer)含有“朋友”和“同辈”的意思,通常是指:同年龄者、年龄相当者或生活境遇相似者,他们属于同一个社会群体,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具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那些从某个社会群体中选,接受特定的培训和信息,对群体中的其他朋辈提供心理援助,产生积极行为影响的人被称为朋辈辅导员。

由于是一种新生事物,那么心理委员在高校心理工作中的定位、心理委员的基本素养和选拔要求、心理委员的培养机制便成为我们要探讨的主要问题,以此来揭开心理委员的真面目,更好地发挥心理委员们的作用。

一、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

1.心理委员是班级学生心理问题的“气象员”

心理委员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其基本职责是及时反映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心理委员生活在学生中间,是一名普通的学生,所不同的是他(她)需要观察和留心班级所有同学的日常举动。心理委员是根据专业和自然班级而设置,基本都不是学习心理学专业的,其中理工科学生可能对于人文类学科差别更大,因此对于他们的工作,我们不能定位太高,我们可以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易懂实用的心理知识,如心理病症基本特征的识别等,在此基础上发挥他们对熟悉同学的异常行为比较敏感的优势,把问题同学在第一时间成功转介。

2.心理委员是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者”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是高素质的并且具有独特工作优势的学生,他们是我们一线心理工作者可以依靠的力量,要充分信任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心理委员作为高校心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个天然的工作优势:一是每一个在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都会在平时的生活中表现得与常人不同,同班的心理委员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很容易察觉到异常,有利于帮助辅导员很快地发现并解决问题。二是心理委员是自愿报名的,他们有主动帮助同学的愿望,能主动关注或关心他人,能积极地与班级同学交流沟通,可以很好地完成工作。三是心理委员和班级其他同学之间比较熟悉,他们年龄相近,相同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使学生间更容易沟通,在同学遇到问题或困扰时,心理委员可以站在同为同学的立场上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给他们心灵的慰藉,送去最及时的帮助。四是心理委员的工作促进了班级的心理互动氛围,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及时,提高了心理危机的干预效率,能及时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可以说心理委员的设置在高校心理工作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虽然高校心理委员不具有专业水准,不具有对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但是完全可以发挥他们在心理健康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对班级成员普及心理基本知识,对心理疾病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同时他们对于学生中间那些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可以通过日常聊天、朋友间的关怀等方式来化解他们的心理困扰。

从心理委员的定位可以看出,高校不能给心理委员提出过高的要求,因为他们毕竟不是专业人士,但同时在他们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中要充分信任并发挥他们的作用。超越这两个基本定位,过高地要求心理委员或认识不到心理委员真正发挥作用的空间就会使心理委员失去作用,主观上扼杀其生命力。

二、心理委员的基本素养

班级心理委员的个人素质要求主要包括:本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性格开朗乐观,人际关系良好,热心为同学服务,对心理学感兴趣并且对心理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富有爱心,观察敏锐。心理委员还应拥有良好心理品质和较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愿意接受一定课时的专业知识训练,能够严格遵守心理委员职责的相关规定。另外,因其作为学生干部的一员,还要符合学生干部的其他基本要求。

三、心理委员的选拔要求

选拔心理委员,要坚持自愿第一原则,需要本人主动提出申请。一般可按照“本人自愿、班级选举、辅导员推荐、学校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考察并批准”的程序产生[4]。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先由辅导员在班级动员,学生自愿报名或同学民主推荐,然后由班级投票选举,选出候选人,由辅导员进行综合考察,最后由心理辅导员对其进行面试确定出合格的心理委员人选。被初步确定为心理委员的学生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才可称为正式的心理委员。

一般情况下,心理委员不做经常性调整。出现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班级心理委员可以由各学院从心理委员候选人中择优推荐,经校级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岗前培训后进行调整。

四、心理委员的培训机制

培训是心理委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培训内容上,许多研究学者认为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职责认知和职业道德四个方面。胡远超等人认为培训应以团体辅导形式为主,适当伴以课堂教学、角色扮演,知识性的传授在培训中所占比例不宜太大[5]。罗葆青则认为培训方法应以案例教学法和心理素质训练法为主[6]。

投身于以学校为基础的“帮助学习”或辅导等活动的年轻人,都发展了社会技能的积极的社会价值观。有益于成年人的精神状态乃至健康状况[7]。在对心理委员的培训中,使当选的心理委员感到,在这项工作中自己可以学到更多的心理学知识,激励自己提高心理品质,更加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健康,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完善了自己。

因此,心理健康的岗前培训重点放在提高受训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心理辅导能力发展[8]。通过培训使心理委员在认识自我、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具有理解他人的能力,识别心理异常、识别心理危机的能力。

此外,还需要积极开展团体辅导和朋辈辅导实践训练。团体辅导和朋辈辅导是一项特殊的心理咨询形式,可促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念与适当的态度。这有助于解除学生遇到挫折时产生的烦恼和忧愁感,在情绪稳定上更加成熟[9]。团体辅导和朋辈辅导可针对不同时期开展主题鲜明的团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启发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活动中模仿某些新的行为和技巧,养成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促进人的健康发展。

总之,心理委员的培训可立足本校特点,大胆开拓思维,同时可学习借鉴其他高校的培训方法,邀请本学校或其他高校、单位专业心理咨询方向教师开课。在对班级心理委员进行了系统化的培训后,利用笔试进行考核,考核通过者再颁发相关结业证书。力求通过培训,使心理委员基本达到两项功能:一是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快速反应,进一步实施干预;二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时能够有效地通过一些团体活动和个别咨询的方法渗透到学生中。

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里程碑式的实践活动,心理委员制度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切实的好处。学生心理委员是新世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亮点,在高校深入开展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必将日益发挥出显著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詹启生.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2]郭胜忠,高朕栋,高欣.高校学生心理委员设置的现状与思考[J].校园心理,2010(12):389-391.

[3]Mamarchev,H.L.Peer Counseling.Searchlight Plus:Relevant Resources in High Interest Ar-eas. Ann Arbor,MI:ERIC Clearing house on Counseling and Personnel Services,1981.

[4]韩丽丽.心理委员: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J].石油教育,2011(5):49-51.

[5]胡远超,赵山.心理委员制度:朋辈咨询在我国高校的本土化形式[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63-66.

[6]罗葆青,王自华,王宇.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模式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5):74-75.

[7][美]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侯玉波,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351.

[8]吴代莉.心理委员制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M].中国学校卫生,2006(1):63-64.

[9]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3.

作者简介:吴玮(1985-),女,江苏常州人,心理学硕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辅导员。

上一篇:浅议流行歌曲进入中学音乐课堂 下一篇: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工伤保险问题现状的研究